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只认牌子不认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莎士比亚有言:“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因为玫瑰在百花中蕴藉着人之情爱的文化诉求,它具有名酒品牌一样的重要特征――美誉度。不消说,酒品牌文化定位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谁又能真解这杯中的品牌情结呢?
一次心理测试的尴尬
品牌战略专家曾朝晖在北京为某啤酒品牌做心理测试时,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该啤酒的空瓶子里灌上百威啤酒,再在百威的空瓶子里灌上该啤酒,然后在王府井大街请过往的行人免费品尝。先请他们品尝用该啤酒瓶装的百威啤酒,大多数的品尝者都说不好喝,味道不正常,其中一个人当场吐了出来,抱怨道:“这是什么味啊?真难喝!”然后请他们品尝用百威啤酒瓶装的该啤酒,结果清一色地说:“这个好喝,味道正。”当问他们“喝过百威啤酒没有”,人们都说“喝过”,其中一个人还说:“中午刚喝了一瓶,就是这个味!”
这是一个结果令人哭笑不得的测试,也许具有偶然性。那么,请再看一例:在美国举行的一次啤酒大会上,主办方将30多种啤酒装在相同的瓶子里,然后将瓶子的标签全部撕去,让30多家啤酒厂的老板一一品尝,找出自己家生产的啤酒,结果竟没有一个人能从中找出来。
欧洲的一位超现实派油画家画过“一瓶酒”:瓶盖密封,瓶子的材质和色彩深沉典雅,里面的酒液透瓶微显亮泽,令人垂涎。此画题为《这不是一瓶酒》。这好像在说,这画的东西,并不等于就是这东西本身。
会喝酒的人讲究喝品牌,不会喝酒的人愿以喝过品牌酒为荣,尽管酒品牌文化让人“喝”出来不少上述尴尬―认牌子不认酒。心理学家称,人类拥有视、味、触、嗅、听等5种感觉,而品酒几乎调动了把盏者的全部感觉;然而,对知名品牌酒类的品评,还需要心理感觉的加入。一般说来,同类酒产品的物理属性相差无几,如果没有人指出并给予心理暗示其品牌酒的符号,即这是A酒,那是B酒,很少有人能通过视、味、触、嗅等感觉器官的功能,品出A与B的差异。当然,非常专业的人士例外。
因此说,对某一知名品牌酒的文化定位,或说美誉度的认知,能让其消费者“一见如故”,实属不易。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酒品牌文化能沉积一种文化势能,拉动起消费向往的激情。随着中国市场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大众对酒类消费者价值的评定,已经从单一的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上升为归属、尊重和地位等方面的情感追求。特别是白酒类市场定位,尤其注重酒文化的内涵。诸如历史性文化、情感文化、个性文化、概念文化、地域文化等。像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传统白酒品牌,都是中国酒文化的典范,符合“酒是陈的香”的消费观念。近来风靡高档酒市场的水井坊则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作为支点,其品牌具有爆发力的能量。“金六福”运用福文化、“孔府家”借助家文化,使其产品和情感融为一体;“小糊涂仙”、“酒鬼酒”以个性文化诉求成功,而一批以健康、纯净、奶酒等新奇概念引导消费者心态的品牌酒也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不必讳言,任何品牌哪有常盛不衰之理,若要维护住忠实的消费群体还应该有中下游的营销战深入其中。
品牌的张扬还需借助另一只手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在当时,西方游牧部落在马背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上面写着一句话:“不许动,它是我的。”
然而,这口号式的话能在别人心中永远留下烙印吗?当下,那种挟酒品牌烙印之雄风横扫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西风东渐,20世纪90年代初酒营销时代正式拉开大幕。从广告战、通路战、终端战,再到展会战、促销战、品牌战;葡萄酒的美惑;啤酒的泡沫情怀,白酒的一汪清澈,鸡尾酒的绚丽神奇,来者不问出处,最终都以市场业绩论英雄。那种以酒品牌文化定位影响消费者心理的观念,似乎在市场之手的撼动下动摇了。
中国酒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看品牌推广的猛烈程度,而欧美酒进军中国则采取层层递进,曲径迂回之策。令人难以忘怀的中央电视台的“标王”之酒,曾经吸引了狂热的追捧,经销商经常要排队提货。但名噪一时的“标王”大都由于运营不善导致退场。且看西方一名酒品牌打进中国市场的招数。人家只带来两瓶酒,一瓶敬送给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登山队员潘多;一瓶摆在上海大酒店里以万元价格拍卖。一个不花钱的“勾当”,却让中国传媒一窝蜂地替人家“忽悠”开去。
营销也是一种品牌文化。现代营销理论的前提是消费者对自身的特性需求有清楚的意识,而营销者的任务在于正确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如能做到创造客户需求,则将开创出一片蔚蓝之海。
施格兰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马爹利、芝华士、皇家礼炮等驰名洋酒品牌均出自施格兰公司。按说有着300年历史的马爹利和有着200年历史的芝华士进军中国市场,完全有资格宣传他们悠久的品牌文化。但他们的业务拓展部却把消费人群的定位放在成功人士身上。尽管中国人不习惯洋酒那怪怪的橡木味,但又耐不住他们的诱惑:马爹利―老板的文明,芝华士―身份的象征。于是,身份认同的狂热燃起了红火的洋酒消费。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品牌延伸还需要细致入微的终端销售,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要将飘香的美酒直接倾倒在饮者的口中,世界上有多少种品牌酒,就有千倍于这种酒的导购员、促销员。他们是放“单飞”的鸽子,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故事,但他们却在证明着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把酒送给想喝或不想喝的人,拉动消费需求的品牌则为赢。如何让那些“只认牌子不认酒”或“只认酒不认牌子”的人成为你的“粉丝”?无疑,营销文化将是品牌文化价值链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