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随班就读地位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新课程改革中随班就读地位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国外叫做一体化教育。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的正常化运动倡导下,相对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来的。我们需要一体化教育,把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中,以便所有儿童不论何时何地,有了任何学习障碍或困难,都可以受到特殊教育的精心辅导,使每个儿童都从中受益。在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渗透全纳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育;残疾儿童;特殊教育

一、随班就读教育的特殊作用

(一)随班就读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的社会化

随班就读教育,让残疾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这有利于残疾儿童的社会化。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员,都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主要是通过学校生活而进行社会化进程的。以往人们总是把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进行分类教育,让残疾儿童长期生活在专门为之安排的特殊环境中,处于一种与健全儿童和社会生活相对隔离的状态,容易导致对残疾儿童的不利歧视,并得不到正常的社会经验,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让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可使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逐渐学会一些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掌握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最终适应社会生活。教育学中说过:“榜样的影响比训练和强制的作用更大,更持久。”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文化知识、社会技能、语言行为都有所改变,向健全儿童靠拢。同时,他们在与年龄相近的儿童在一起共同学习、活动和交往中能学会与年龄相称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规则,学会如何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支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交往中儿童可相互吸取经验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

(二)随班就读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全纳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它的教育对象是包括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全体儿童,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它是致力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立足于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的教育。因材施教是一体化教育的核心原则。实施一体化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三)健全儿童也需要特殊教肓

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各种复杂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那就更是千差万别了。作为接受教育的儿童在能力和个性品质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思维能力,有的长于抽象思维,有的长于形象思维。在兴趣爱好方面,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爱绘画、唱歌。只要有差异存在,特殊需要教育就存在。特殊教育重视儿童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需要。例如学生王某,身体健全,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有困难。主要表现为接受新知识慢,在学习上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对他进行特殊教育,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请他回答,树立他的自信心,并在课余对其多加辅导,使其逐步跟上。总之,我们把特殊教育中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法运用到普通教育中去,就能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各方面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新世纪,我国残疾儿童少年继续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大力推行随班就读是尽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努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走出“随班混读”的瓶颈,是巩固随班就读成果,推动随班就读纵深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是深入发展随班就读的重要保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家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识,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随班就读工作得到了比较稳步的发展。有些地区如上海等随班就读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智力、听力和视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已扩大到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病孩等多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仍然有一些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认为“普通教育都抓不过来,哪有精力抓特殊教育”。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的随班就读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领导重视不够,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不高,随班就读质量问题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重视”、“主管领导重视”仍然是当前随班就读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不但要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更要站在“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重要性。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两手都要硬。

(二)充分发挥特教学校的骨干示范校作用

随班就读的办学形式不仅为普通教育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且给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新的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及办学经验的优势,对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咨询、业务指导及师资培训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特教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讨随班就读的教学规律。这样,就在特教学校和普校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不但使开展随班就读实验的学校受益,而且对特殊教育学校也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促进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实施课程改革的对接,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一)实施课程改革要为随班就读提供保证

开展全纳教育的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基本的教育目标确定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和评价来加以落实,以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要让全纳教育给每个儿童“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比如:规定最低学习标准,同时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修改课程;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提供中等教育机会;减少残疾儿童辍学率;通过课程改革预设成人教育,把教育和职业服务结合起来。

(二)改变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理念

在特殊教育的课程和培养目标中,太多地强调教育治疗性、心理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我们经常考虑的是固定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将儿童陷入了被动的困境中。全纳教育从评估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到教学无不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及价值和差异得到尊重,这种个性化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不仅保证了教育质量,有益于所有的学生,而且“其结果将有益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到教学无不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及价值和差异得到尊重,这种个性化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不仅保证了教育质量,有益于所有的学生,而且“其结果将有益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必须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及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教育实是使学习过程是和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中。

(三)献出爱心

由于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目前还做不到对随班就读教师在经济上给予付出的程度,那么要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要求老师付出爱心。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不仅要爱给每个孩子,更要加倍地关爱特殊学生,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和信任随读的学生,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因而我们要挑选最可爱的老师担任随班就读生的辅导老师,教师们开展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改进教学

有随班儿童的班级既不同于普通班,也不同于弱智班,既要提高全班同学的课堂效率,又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而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时做到自己照顾到全体又做到兼顾个别差生,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伙伴帮助的办法,帮助随读重型学习,以优带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对随班就读生运用“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辅导、多一点鼓励;优先发言、优先展示、优先面批”的方法,通过双方配合,使随班就读生完成为其制定的教学目标。

(五)工作延伸

在我们学校除了随班就读的学生外,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特殊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借鉴随班就读的工作方法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制订帮教卡加以个别辅导,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或进行缺陷补偿;在一年级我们进行了“小班化”个别教育探索。期望通过这些方法使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十多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初显出的成效和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普通学校领导对教育的功能、教育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更主要的是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和理解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体,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使正常学生通过和残疾孩子一同学习密切接触,培养形成了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此外,采取随班就读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既节约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同时也减轻了残疾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作者简介:王建华,女,山东省阳信县聋童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