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东方学”角度看《金陵十三钗》中的后殖民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东方学”角度看《金陵十三钗》中的后殖民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关键词] 东方主义;自为东方主义;权力话语;《金陵十三钗》

【中图分类号】 J9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138-1

萨义德的《东方学》开启了东方学话语分析之先河,成为了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如同马克思在其《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萨义德认为,西方与东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支配关系、霸权关系。

在东方主义的大背景下,由德里克最早提出的“自为东方主义”对萨义德“东方主义”进行了延伸性理解。学者高鸿也曾提到过“自我东方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是指东方文化身份的作家以西方想象自己的方式来想象自己,创造自己,从自己与西方文化的不同或差异里去肯定自我和确认自我,在跨文化创作中进行“自我再现”,也就是东方人自己在“自为东方主义”的立场进行叙事。

海外作家严歌苓对于东方文化的弱势地位和边缘处境有着敏感的认知,面对强势文化,她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沟通怀有极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她清楚的认识到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强弱地位的差距,一方面又无法放弃自我文化与族姓的坚守,因此,在她的作品里,会常常若隐若现地安排华人与白人的相处中,出现种族、性别的冲突和隔膜。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作为历史背景,在历史题材下进行虚构和想象,展现人性的丰富内涵。故事发生在位于南京的一个美国天主教堂,日本侵占南京后,大批难民流落街头,却仍然逃脱不掉日军疯狂的虐杀。然而,这个小小的外国教堂却成为了中国难民的庇护所。十三个寻求避难的秦淮河和五个伤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个悬挂着美国星条旗的教堂寻求庇护。在教堂这方天地里,女学生、和伤兵暂享着片刻的欢愉和宁静。如此强烈的对比,清晰地显示出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中国的土地无法保护自己的子民,外国人却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救世主”。这样的“关怀”,在表面对弱者同情的背后,表达着只有西方才能拯救东方的观念。

萨义德对“东方主义”的研究,深受安东尼奥・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欧洲文化的核心是认为欧洲民族及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是任何其他民族所未能超越的。欧洲的东方观念也是如此,它不断的重申欧洲在各方面比东方优越和先进的“事实”。哪怕是十三钗最后英勇的走出教堂,为女孩儿们赢得生存机会的行为,也与受到基督和钟声的洗礼有关。“女孩们已就寝,听到钟声又穿起衣服,跑下楼来。窑姐们也围在仓库门口,仰脸听着钟声。钟声听上去十分悠扬,又十分不祥,她们不知怎样就相互拉起了手。钟声奇特的感召力使她们恍惚觉得自己丢失了什么……她们觉得钟声别再响下去吧,一下一下把她们掏空了。”们的心灵通过代表西方精神的钟声和赞美诗逐渐得到净化,最终迈出了最豪迈最英勇的一步,挽救了自己的同胞,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法比・阿多那多神父,是故事事发地的神父之一。从故事的开始,阿多那多就对这些寻求庇护的中国表现出更多的厌恶和排斥。他可以作为中国人来自省其劣根性,又可以作为外国人来侧目审视中国的国民性。他为自己不是这样顽劣不堪的中国人深感庆幸,但在正宗的西方人面前却也难掩自卑。“自为东方主义”情结在阿多那多身上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他有着对中国的了解和同情,但也会从心底替西方人发出鄙夷东方人“堕落”、“顽劣”的声音。

书娟想把自己初潮的经历讲给同伴听,但最终觉得难以启齿。她认为女人是肮脏罪恶的,而月经初潮正是从女孩沦落为女人这万恶之源的开端。没有初潮前的她是天使,连教堂也成为了天使们飘缈的仙地。初潮后,她便恨自己,因为自己居然也有楼下的肮脏身子,以及这滚滚而来的肮脏热血。这与迈克尔・福柯权力话语理论不谋而合。西方人通过传教这一十分有效的传播话语工具,将其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文化观念标准强加给了东方,由此更加强和稳固其支配地位。西方的霸权话语中,东方常常处于一种“失语”状态,他们失去了表达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只能由西方来代为表述。

被殖民主体采取运用殖民者的术语的方法来着手表述自身的例证,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已屡见不鲜。作为东方人,我们理应看清,东方即是东方人的东方,话语权应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如帕特里克・墨菲所说,“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坚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反而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只有那样才会使人类的多样性得以形成并获得保持。”

参考文献:

[1]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与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瓦莱丽・肯尼迪.萨义德[M].李自修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悦(198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