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儿童偏食现象的纠正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儿童偏食现象的纠正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幼儿中挑食(偏食)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对于幼儿挑食(偏食)的成因与分折、挑食(偏食)的纠正与辅导还差强人意,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发育。

一、案例一:现象很严重——一次调查引发的深思

笔者在本园入学的大、中、小班408名幼儿家长中进行了一次“孩子是否挑食(偏食)”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平均57%的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挑食(偏食)的毛病。(其中,不吃蔬菜的占43%;不吃豆制品的占48%;不吃动物肝脏的占35%;不吃荤菜的占5%。13%的学生每天喝软饮料而不喝水,24%的学生每天吃油炸食物,13%的学生每天吃甜点)。调查还显示:按照年龄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比例要求,不挑食(偏食)的幼儿合格率为95.6%,挑食(偏食)的幼儿的合格率仅为35.8%。

成人是习惯的奴隶,幼儿是习惯的主人。学校理应成为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沃土,而课堂则是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主阵地,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堡垒。就幼儿养成不挑食(偏食)习惯而言,如果学校教育这一关没有做,或做得不够好,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就很难在少年或青年时期得以改变。并且,由于挑食(偏食)所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幼儿身体发育不全、不健康、心智低下等问题将影响孩子的未来。

二、案例二:三餐统计卡—一张饭表给我们的信心

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是高度统一的:它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做法却是方法单一、成效不大。

就此问题,笔者在本班跟踪调查了5名偏食严重的幼儿(大班),每日对其进食的种类与数量进行统计。详细记录这5名幼儿一日三餐的进食情况,并要求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真实填写实验数据。目的是了解幼儿进食的真实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一个月的试验,这5名孩子都能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养成家长和学校做什么吃什么的好习惯,改变率为100%。有了以上的经验,紧接着,笔者在全班进行普遍推广,人人拥有一张“我是不挑食(偏食)的好宝宝统计卡”(以下简称“进食卡”),人人争做我不挑食(偏食)小明星。一个学期下来,教育成效显著,为我们有效改变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增添了信心。

一张小小的“进食卡”,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原因是在于适合了习惯养成的培养规律。首先,“进食卡”呈现了习惯养成的具体过程。发现孩子挑食(偏食)后,教者不是采取命令和强制手段强行入轨,而是通过多种方法引导与刺激,进行有针对性地持续教育。今天进步一点,明天进步一些,日复一日地进行纠正和巩固,以量变促质变,直至形成良好习惯,使其成为一种幼儿的生活方式。无数事实也证明,不经过反复教育,根本不可能形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其次,“进食卡”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孩子的天性总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表扬,“进食卡”上记录孩子每天的点滴进步,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教室的明星小相片,成为孩子莫大的荣誉。加之饭前临时的动员讲话,时时在提醒着孩子,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孩子“我不挑食(偏食)”的意识,幼儿在就餐时愿意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再次,“进食卡”使教师放下了身段,使教育贴近孩子。教师每日对卡片上记录的数据加以整理与分析,其本身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去关注儿童的一举一动,不仅教育目标指向性强,而且任务明确,预期结果清晰,教育的重心自然落到儿童身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案例三:“懒羊羊”为啥这么胖——一堂家常课的启示

这是笔者听过的一节教育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家常课。

教师出示一张懒羊羊坐在草地上,手拿许多零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的图片。

师问:小朋友们,认识吗?这是谁呀?(生哈哈大笑,纷纷举手,不由自主说:“懒羊羊——”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下,懒羊羊有什么缺点呀?

生1:懒羊羊懒,不想干活。

生2:懒羊羊一天到晚总喜欢吃零食。

生3:懒羊羊跑不动,总被灰太狼给抓着。

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教者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时候,完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显然,幼儿对于挑食(偏食)的危害认识是欠缺的,但对于懒羊羊的故事却耳熟能详。教者抓住儿童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通过谈话、表演、唱童谣等方法,让儿童认识到了挑食(偏食)的危害。此案例给我们教学启示也很多,对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要切忌空洞说教和强制命令,空洞说教幼儿无所适从,强制命令,幼儿心理拒绝,往往事倍功伴。要始终以儿童的方式方法教育儿童,循循善诱,让幼儿乐于接受、容易接受。还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适时、适量、适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培养幼儿不挑食(偏食)的良好习惯,只是幼儿成长中一个不太显眼的细节,但也让我们引起许多思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多难?恐怕是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能潜下心来,贴近儿童身心的成长规律、习惯养成规律,我们的教育就会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雯娣娜:《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