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案例的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案例的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以案例栏目出现的2―3个教学案例进行分类,并从内容、表现形式及功能和适用性方面进行评析,旨在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案例 分类 评析

转眼间,福建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年高考。在这过去的四年教学中,可以发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并提供了许多案例素材,尤其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在本文中简称必修2)主要是人文地理,共涉及34个案例,以案例栏目出现的有23个。由于必修2教材的案例及其类型多,广大教师未必都能熟练而高效地使用这些案例。鉴于这一原因,本文首先对必修2的案例进行分类,再就必修2案例的内容、功能及适用性进行评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从而使案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

一、必修2案例的分类

1.几种主要分类述评

依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见表1-1)。

表1-1 地理教学案例的类型举要

注:表格为作者自制

2.必修2的案例分类

根据案例在教材中的地位、功能及体现课标的要求的不同,必修2的案例可分为以下类型(见表1-2),本文是以这一分类进行研究。

表1-2 必修2教材中的案例分类

二、必修2案例的评析

1.引述说明型案例

(1)内容与形式

在必修2中这一类案例主要是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出现,通过案例内容的描述,以具体事件引述上文提出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说明地理原理或规律产生的过程、原因或用以解释说明某些地理概念等。这一类的案例内容有[2]: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说明了某个种族占优势就形成种族聚居区;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这两个案例则分别介绍了交通布局的变化引起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和商业中心位置的不同;玛雅文明的消失说明了文明消失的原因;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分别解释了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概念。

(2)功能和适用性评价

这类案例的应用,旨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提供的实际情境的阅读和思考,加深对上文提出的地理原理、概念等知识的理解,以达到课标提出的“举例说明或运用实例分析”等要求。这一类案例相当于例子的性质,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替代,常在教学进程的某一环节中穿行。

2.印证巩固型案例

(1)内容与形式

这一类案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出现,但往往在每个案例后面都配有活动,它与上一类案例的最大区别是增设了活动内容,案例的容量更大。必修地理2中的大部分案例是属于这一类型。包括[3]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介绍了芬兰历史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美国的人口迁移、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南昆铁路等案例分别介绍了影响人口迁移、农业区位选择和变迁、工业区位选择、交通布局等因素;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介绍了相关地理事物的形成规律和过程。

(2)功能和适用性评价

这一类案例,为地理原理和规律提供了例证或验证,并为进一步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素材,起到了承转起合的作用,讲授这类案例旨在调节学生的情绪,并通过“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目标指向,围绕“活动”探索目标进入学习状态。这类案例在教材中的编排既有巩固知识又有迁移拓展的作用,相对于引述说明型案例来看,这一类案例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的作用更显著,更能体现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如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用芬兰历史上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很好印证了上文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紧接案例的活动分析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课程标准对此没有明确要求,了解转变因素有助于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活动中给出一般因素,案例提供芬兰不同转变阶段的因素,用个别印证一般。而第一章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和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在上文给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综合因素后,提出影响国内外人口迁移的具体实例,并为紧接案例的活动提供了素材。这两个案例涉及国内外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与上文“我国现代人口迁移”进行结合,通过时空比较来发现不同时空条件下人口迁移的不同主要原因,实现了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会一般原理用于具体实例时的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的方法。

3.探究拓展型案例

(1)内容与形式

这一类案例的表现形式也是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进行综合呈现,但在这一类案例的前面或后面往往安排有另一相类似的内容,但它们可能不是以案例栏目出现的,而是被安排在“活动”或正文中,起到类比的作用。这一类案例的内容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比印证式案例更丰富。必修2地理中的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农业地域类型及第四章的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中的案例均属于这一类型,农业地域类型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例说明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形成过程和区位条件。工业地域中的美国硅谷、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这三个案例则分别说明了传统工业、新兴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生产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

(2)功能和适用性评价

这一类案例旨在探索问题,总结规律、特点,在工、农业生产地域的形成中主要属于这一类案例。这类案例的安排,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对比分析,理解生产地域的形成原因、条件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等;侧重于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迁移实践的能力,更充分体现“学会学习”,“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4]的基本理念。如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把季风水田农业安排在正文中,而商品谷物农业则以案例的栏目出现,这样既可让学生掌握种植业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生产特点,又可通过对比,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的特殊性。

4.理论应用型案例

(1)内容与形式

这一类案例主要有两个: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5],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来表现。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说明了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对应关系及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是城市六边形服务网络的嵌套关系理论的运用。

(2)功能和适用性评价

这一类案例旨在体现课标“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的这一要求,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把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并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如第二章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案例3:荷兰坪田居民点的设置。

上文给出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的规律,案例2:选取中国最高级别的城市上海,具有典型性,通过城市规模和级别的变化,以及区位与服务范围的关系,说明了城市规模、位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从区位和交通的侧面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其他侧面(如经济部门、资源等侧面)为实现课程标准作了示范。

阅读材料给出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规律,案例3选取比较典型的荷兰坪田居民点分布,展示三级居民点人口规模等级与服务部门的关系,也是从一个侧面为实现课程的要求作了示范。

这两个案例为下文的活动起到了示范作用,活动是分析城市人口规模等级与服务功能及服务的空间范围之间的关系。

由于不同类型的案例在教材中的地位、功能及体现课标的要求的不同,广大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有讲解分析法、引导自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建议教师引述说明型案例,以引导自学法为主,可提供类似乡土案例;印证巩固型案例以讲解分析法为主;合作探究法要用在探究拓展型案例中;理论应用型案例应以练习法为主。

参考文献:

[1][2][3][5]袁书琪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澄,杰主编.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凌申主编.走近高中新课改――地理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段玉山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孙大文主编.地理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