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县级博物馆是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要凸显馆藏特色、地域特色,同时要注重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的策划,打造特色博物馆,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64-02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与社会及大众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博物馆要在做好文物收藏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展览,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陈列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与社会及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传播信息、提供审美欣赏和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式,也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 。①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②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
县级博物馆大多数属综合性博物馆,各个馆规模大小不等,藏品数量有多有少,但每个馆都应有能够体现出该馆性质和任务、较为稳定主题的基本陈列,并且要注重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的策划来丰富展览内容,增加展览的知识含量,补充基本陈列的不足。下文以会宁县博物馆为例,谈谈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
一、基本陈列展览要凸显馆藏特色,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一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必须要有自身的定位,立足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策划体现藏品特色的陈列展览,谨防“千馆一面”。县级博物馆要注重研究藏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在价值,策划体现本馆藏品特色的展览。既能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又能使特色藏品释放出特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真正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发挥出藏品的特殊教育作用。会宁县博物馆馆藏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书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093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73件(套),三级文物678件(套)。书画藏品为该馆特色藏品,共有明末清初50多位书画名家的近200幅书画作品。2008年,该馆依托书画藏品特色,策划了“会宁县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展览分清代宫廷绘画、明末及清代名家书画、陇上名家书画三个单元,清代宫廷绘画单元展出余省、金廷标、方琮等著名宫廷画师作品,明末及清代名家书画单元展出朱耷、翁同、康有为等名家作品,陇上名家书画单元则展出王了望、唐琏、范振绪等甘肃著名书画家和柳迈祖、杨思、刘庆笃等会宁籍进士的书画作品。整个展览共展出书画藏品100多件。让观众在欣赏先辈们精心创作的艺术佳品的同时,深切感受书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通过展览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从而达到砥砺意志、陶冶心灵、洗涤灵魂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会宁自古就是一个崇文修德、文风昌盛和崇尚书画艺术的地方。会宁先辈们罄尽资财,精心收藏,传承保存书画作品,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展览自开展以来,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它不仅是人们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更是享受书画艺术魅力的殿堂,已成为会宁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二课堂。2011年6月,该展览在甘肃省首届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社会效益奖”。
二、基本陈列展览要体现本县文化特色
县级博物馆要注重本县范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中蕴含着浓厚文化意义并带有个性色彩的特质,是当地人文精神自古至今的集中反映。③ 精准把握本县历史文化的特点,将地方特色融于陈列展览,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留住县域文化根脉、传承县域文明的主阵地,这是社会对县级博物馆的要求,也是县级博物馆的出路所在。会宁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现已登记的文物点共4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已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8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史前文化是会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内已发现的史前遗址和史前墓葬共50多处,出土史前文物数量较多,现馆藏各类史前文物1000多件,因此史前文物是会宁文化资源的一大特色。会宁县博物馆于2009年策划了“会宁史前文物精品展”,展览共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青铜时代诸文化三个单元,展出史前精品文物150余件,通过展览再现了远古时期的会宁历经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时期,延续了3000多年的沧桑岁月。展览以史前彩陶文物为主,彩陶不仅反映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形态,而且折射出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表现出彩陶主人们的信仰和美学观念,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会宁出土的彩陶形体较大、打磨光滑、彩绘精美,堪称甘肃彩陶精品,而甘肃彩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④ 该展览还展出了石器、骨器、玉器等史前文物,这些文物是史前先民们创造历史、征服自然的重要见证,也是我们探索研究华夏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通过展览也展示出会宁先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体现了他们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拼搏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了会宁人民团结协作、勤劳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注重专题陈列策划,增加展览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专题展览是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县级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县域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俗民风等。也可以展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就和城市建设、乡村发展变化的丰硕成果,真正使县级博物馆成为当地群众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重要窗口。会宁县博物馆猛犸象头骨化石于2008年5月发现于会宁县新庄乡泉坪村后沟社,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中国发现的第一具较为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属上新世(距今约300~500万年),该化石为研究猛犸象类群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11年12月,该化石出土点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会宁县博物馆根据化石的发现、发掘和研究过程,2013年策划了“会宁泉坪猛犸象化石展”,整个展览分为猛犸象属的家族成员及演化历史和中国猛犸象化石及会宁泉坪猛犸象化石两个单元,以复原的泉坪猛犸象骨架和馆藏象类化石标本为主,辅以图文资料,全面展示了猛犸象属的诞生、演化、迁徙、灭绝的历史和会宁泉坪猛犸象化石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情况。展览以图片的形式模拟出猛犸象生存时代的生态环境――气候温润、水草丰沛、林木茂盛、生物种类繁多,同时展出化石出土点现如今生态环境图片,两相对比,直观展示出生态环境的巨大演变,从而唤起人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该展览以科普性的图文资料为主,复原的猛犸象骨架的展示又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四、经常举办临时展览,丰富展览内容,增加观众的参观兴趣
临时展览一般小型多样,展品选择比较自由,陈列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比较灵活。临时展览既可以发掘本馆、本地的文化资源,还可以采取馆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县外、省外的其他博物馆进行交流与合作,让观众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文化内容,开阔观众的视野。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方面需求,激发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欲望,使公众在博物馆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享受,更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宁县博物馆根据业务工作开展和藏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先后举办了“会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要新发现图文展”、“会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会宁古城址图片展”、“会宁烽火台图片展”、“会宁古堡图片展”、“会宁历史名人图文展”等展览,又联合县文化馆举办了“会宁皮影展”,联合长征胜利纪念馆举办了“将帅题词展”,联合会宁县书法家协会、会宁县美术协会举办了“会宁名家书画展”等展览,联合榆中县、永登县博物馆举办了“榆中、永登、会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通过举办一系列临时展览,丰富了展览内容,开阔了观众视野,激发了参观兴趣,更起到宣传会宁、推介会宁的作用。
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工作质量和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陈列展览是县级博物馆生存的第一要素,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决定着观众人数,决定着博物馆的生存。⑤ 因此,县级博物馆首先要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掌握和深入研究,精准把握藏品的数量、种类及价值。其次要注重县域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发掘县域文化特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内容方面策划出体现藏品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基本陈列展览。当然,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好的陈列展览,还必须根据陈列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特定的展出空间的研究,运用形象思维,对展品进行必要的取舍、补充和组合,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博物馆陈列语言,并合理使用现代化图文处理技术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陈展内容,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展出和参观环境。同时,把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有力补充,使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更具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注 释]
①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②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③滕悦:《如何开展博物馆宣传教育》,《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3期,第47页。
④郎树德:《甘肃彩陶研究与鉴赏》,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