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本季,摄像正流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季,摄像正流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C和DV的融合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提及,不过进入2006年,这种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以DC为例,越来越多的产品增加了强大的摄像功能。纵观市场上的产品,其实市场上的DC也开始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更倾向于摄像功能的产品,整体造型更接近于DV。而另一类则是传统的相机,但一样具备高素质的摄像能力。或许我们根本不用去追究一款产品到底是倾向于摄像还是拍照,或者它们究竟是相机还是摄像机,我们只需要知道,本季摄像流行

选择一款双管齐下的产品,去体验新的生活乐趣吧。

SONY Cyber-shot DSC-M2

柔性美学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数码相机的设计上掀起一种柔性设计美学的风潮,大多数厂商的新款时尚相机,在外形上都变得更圆润。在M2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印迹。和M1比起来,M2在设计风格上完全不同。

M2拿在手里感觉冰冰凉凉的,很明显,机身是由全金属铸造的。但是在颜色上,M2由M1的黑色改为了银色,并且表面不再是M1的那种拉丝,而是光滑的细磨砂,无论是观看还是触摸,都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感觉,并且也更加符合时尚产品的定位。M2的表面带有一定的弧度,手感极佳,这种源自汽车设计上的连续曲面设计已经频繁在数码相机中出现。在机身顶部是M2的镜头,同样的3倍光学变焦卡尔・蔡司天塞镜头。不过,M2圆形的镜头不再被机身所包围,而是独立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M2的闪光灯位于镜头上部,而不是像M1那样位于镜头的一侧。和M1相比,M2的闪光灯离镜头更近,容易产生红眼现象,这也是在设计上的一个不足。

在机身背侧,M2的变化也相当大。M2将常用的五方向按钮挪到了镜头背部的圆形区域,并在周围增加了一个Jog-Dail拨盘,经过这样的调整和整合,M2的操作面板看上去比M1要简洁多了。而在机背后的主要操作区域,M2也显示出更多弧形,PHOTO、MOVIE和MODE三个圆形的按钮跟整体风格相得益彰,V字形的布局看上去也非常有活力。当握持M2时,拇指正好落在最常用的拍照、摄像和模式转换三个按钮上。在操作的人性化设计上,M2无疑比M1要更胜一筹。

M2=Me+Movie

市场上以摄像为卖点的数码相机其实并不少,但是,M2的核心理念是不但要能高质量摄像,同时还要像DV那样,更加毫无拘束地使用。Me+Movie,这就是M2的核心理念。

M2的旋转LCD尺寸为2.5英寸,比同类产品的都要大,基本上是很多DV的标准尺寸。M2的LCD采用半透过型,日光下也能清晰显示。12.3万像素对于2.5英寸LCD来说虽然不算精细,但和市场上的主流DV比起来,也并不落下风。不过,既然造型更为正统的N1都已经开始采用触摸屏了,和索尼的DV更加类似的M2是否也应该采用触摸屏来改善操作性能呢?或许,我们可以在未来的M3上看到这一设计。

在基本性能方面,M2和M1保持同样的水平。尽管同样是5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但CCD的性能和内部处理器都有改进。特别是,M2所采用的新真实影像处理器增强了降噪能力,能够拍摄出更加平滑干净的图像。M2的整个变焦动作非常安静平滑,但是,对于这种外形设计和功能特性都朝DV靠拢的产品,3倍光学变焦算是一个不足。

M2拍摄的视频为MPEG-4格式,为了获得较好的拍摄质量,压缩率设定得较低,1GB的MS Pro DUO卡大约能拍摄45分钟最高质量的录像。M2还提供了另外两种较低分辨率的拍摄模式,拍摄时间可以加倍。从实际拍摄效果来看,清晰度和画面的流畅程度令人满意。立体声录音的临场感更是好得惊人。但是,在播放上,相对于一般相机拍摄的AVI文件,这种格式为MPEG-4的视频文件对电脑性能的要求也更高。

M2新增加的串片秀功能也是一大特色。你可以将喜爱的照片保存到内置的闪存中,这样就可以随时观赏了。你甚至还可以将它们做成幻灯,并配上喜欢的音乐。可惜的是,M2内置的闪存并不能用来存储拍摄的照片。没有MS DUO存储卡,你也只能看着内置的闪存干着急。

成像质量

M2在CCD和内部处理电路上较之M1都有改进,成像质量上自然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从成像来看,M2的图片比M1的更为鲜活生动,并且,由于最低感光度降为了ISO64,图像的细腻程度和干净程度也有不小的提高。受到镜头口径的限制,M2成像的锐度不算太高,不过无伤大雅。由于闪光灯离镜头较近,容易出现红眼现象。在摄像效果上,M2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画面清晰流畅,无论是在电脑上还是在电视上观看都有良好的表现。

总结

尽管在基本性能上,M2相对于一年前的M1并没有多大的改进,但是在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却让我们看到了索尼的努力。无论是看还是用,无论是外形还是性能,M2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或许惟一不足的就是3倍光学变焦有些小了。如果你是求新求变的新新人类,在现阶段,M2一定是你手中必备的宠物。

SANYO Xacti VPC-C6

硬朗外形

如果说M2的外形是受到柔性设计美学影响的话,那么C6则完全是一副硬派形象。简洁笔直的线条,淡金色和灰色的搭配,整个造型充满了力量。或许你会认为C6很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C6的体积之小是令人惊讶的,它仅有一个手掌大小,和M2相比,无论是高度还是厚度都比M2更小。C6的镜头朝上方稍稍倾斜,看上去颇有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

C6的设计跟M2完全不同,整体造型跟直立式的DV很相似,只不过,没有了磁带和机械部分,C6可以做得更加小巧、精致。由于机身造型跟DV类似,和M2独特的握持方式相比,C6的操控要传统得多。但是,由于C6的闪光灯位于镜头下方,在握持时,手稍不注意就会挡住镜头的闪光灯,这也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慢慢适应的。

C6的机身左侧几乎被旋转LCD所占据,右侧则只设计了一个内置扬声器。所有的按钮都被放置在了镜头后面,也就是握持时大拇指所处的区域。拍照、摄像、回放、变焦、菜单操作都需要通过大拇指来完成,显得有些拥挤。但是,五方向拨杆的采用,让C6的操作按钮看上去比M2少多了。但是,在菜单本身的设计上,C6则不如M2那样清晰直观,特别是在多个子菜单的切换时,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功能和操作

C6的内变焦镜头的变焦速度适中,比M2稍快一些,颇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但是,三洋并没有为C6设计自动镜头盖,也就是说,C6的镜头是一直出来的。虽然C6的镜头前面也有一块保护镜头的UV镜片,但是携带时仍然要小心,避免受到硬物的撞击。另外,C6的闪光灯位于下方,在握持时,稍微不注意,手指就有可能挡住闪光灯。

和M2相比,C6在硬件指标上明显更胜一筹。600万像素、5倍光学变焦,肯定会吸引那些更加看重指标的消费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M2的500万像素,600万像素的优势只表现在拍照上。对于摄像,600万像素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C6的短片拍摄同样是640×480像素。但是,在拍照上,多出100万就能得到更好的细节表现。何况C6还具备插值功能,最高能输出1000万像素的照片。

C6的开机同样不需要通过按钮来操作,打开LCD,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女声,C6即自动打开电源。受到机身大小的影响,C6的LCD为2英寸,但是像素高达21万,清晰度甚佳,亮度也令人满意,只是在显示色彩上有一定的偏蓝,不过对于拍摄效果则没有任何影响。由于变焦倍数较大,C6还提供了电子防抖功能。C6的防抖是通过多余的像素来完成的,跟绝大多数DV提供的电子防抖原理相同。在这些方面,C6做得相当地道!

成像质量

既然C6的外形已经向DV靠拢,那么它的摄像效果也是令人期待的。而C6也并没有让人失望,基本上,在任何光线条件下,C6都能拍摄出清晰流畅的视频,即使是在光线不太好的室内,噪点也不是很突出。5倍光学变焦的变焦范围明显比M2要更广,拍摄起来更加随心所欲。而电子防抖也能够保证在长焦端拍摄稳定。在拍照上,600万像素保证了较为良好的细节表现,色彩真实,曝光准确。不过,在阴影区域,可以看到一定的噪点,整个画面不如索尼M2干净平滑。

总结

其实三洋对C6这类产品的研发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而C6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三洋这类产品中的最佳之作。C6体积小,易用性强,特别是在光学变焦上明显超过一般的卡片相机,也胜过M2这样以DV为卖点的机器。别忘了C6还有600万像素和实时插值功能,这也让它成为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全能战士。剩下的,只在于你的选择了。

SANYO Xacti VPC-C40

外形圆润

VPC-C40的整体造型跟C6类似,直立式机身,斜向上方的镜头,造型在所有数码相机中堪称是独树一帜。但是,和C6比起来,C40的机身明显更大更厚,而且外形不像C6那样棱角分明,线条更为流畅。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C40的握持手感明显更为充盈饱满,而且这种更加平易近人的外形风格应该也有不少的拥护者。

如果你对数码产品有足够的认识,你便很容易根据C40的外形判断出它是C6的一款低端版本。表现在何处?更大更厚的机身当然是一大理由,另外,在机身表面的细节处理上,C40明显不如C6那般精致。比较一下两款产品位于LCD背侧的立体声麦克风,C6在细节上的雕琢显然更为出色。另外,在电池仓盖方面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C6的电池仓盖是从侧面开启的,而C40的电池仓盖则可以取下来,这样则破坏了机身的完整性。

虽然C40看上去不如C6那么精致,但良好的握持手感、圆润的造型,还是让它在所有的产品中显得那么引人入胜。只是,要跟自己的师兄C6 PK,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5.8倍光学变焦

除了体积增大以及做工精致程度上的差异,C40在硬件性能上也比C6稍逊一筹。和C6相比,C40的像素只有400万,插值输出的像素为800万,也比不上C6的1000万。对于拍照来说,最大成像尺寸达不到C6那么高,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摄像效果。两者在摄像上规格完全一样,都是640×480像素、每秒30帧、MPEG-4格式,两者在摄像上的参数设置更是完全相同。所以,如果你看中的是摄像功能,C40和C6的差别应该不需要做过多考虑。

其实,若单纯地考虑摄像,C40甚至比C6更有优势。比较一下C40和C6的镜头,不难看出,C40的镜头明显更粗大。实际上,由于C40的机身较大,所以可以容纳下一支变焦倍数更大的光学镜头(C40的光学变焦为5.8倍,而C6为5倍)。除了光学变焦倍数,C40的镜头在光圈上也胜过C6。C40的镜头光圈为F3.5~F3.7,几乎是恒定的,对于拍摄稳定性的帮助颇大。而C6的镜头光圈为F3.5~F4.7,长焦端明显更小,对于拍摄的稳定性不利。所以,C40更大更厚的机身在某些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点。但是,就变焦的噪音控制和平滑性来说,C40要稍逊C6一筹。

C40的LCD翻转方式跟C6一样,尺寸也同样为1.8英寸,但LCD只有8.5万像素,比C6的更低,这也是低端产品节省成本的老把戏。从实际取景效果来看,并未感觉有多粗糙,实际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由于结构类似,C40在操作上跟C6非常接近,同样是旋开LCD就能自动开机。不同的是,C40将模式转换开关设置在机身顶部,而不是像C6那样位于镜头后方的位置。变焦、拍照和摄像按钮做得更为醒目,也更大,更适合手大的人使用。至于五方向拨杆和菜单按钮,则跟C6完全相同。

画质表现

一如C6的表现,C40的摄像画质也非常优异,细节充分,色彩鲜明,画面流畅,声音清晰,临场感好。拍摄时利用变焦按钮,可以做出推、拉的效果,看上去颇有些DV的味道。在静态拍摄上,C40的成像风格和C6类似,白平衡良好,饱和度适中,看上去非常清爽。不足之处在于,在阴影区域的颗粒感稍微有些大,另外,拍照时对焦速度不够快。

总结

可以说,C40和C6面对的是同样的消费群体。如果你比较看重摄像功能,喜欢新奇的外形设计和操作手感,C40就相当适合。和C6比起来,C40更加适合对价格较敏感的用户,你可以从它身上体会到拍照、摄像的高度平衡,还有良好的手感。

SAMSUNG Digimax i50

外形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i50的外形要是在两年前,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但是,在索尼T3和尼康S1都推出了类似产品后,人们对这样的外形也就见惯不怪了。镜头位于机身一角,旁边是闪光灯和辅助对焦灯,总体来说,是采用内置变焦镜头相机的常见设计。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布局相同的相机都喜欢采用一个滑盖来提高手感,例如索尼T5、T7和T9都是这样的设计。而对于i50,没有那些复杂的滑盖设计,反倒显得简洁流畅。另外,i50主机表面和背部的拉丝线条也并不太常见,所以,即使我们看多了这样的设计,i50仍然给我们以简洁时髦的感觉。

功能极具特色

在摄像功能上,三星的数码相机一直是走在前列的,i50也不例外。640×480像素,每秒30帧,MPEG-4格式,可以说是现在数码相机中的最高规格。i50对于摄像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有三种分辨率、两种帧速率,总共6种参数可以选择。另外较有特色的是,在拍摄时还可以选择色彩效果,这是很多产品所不具备的特性。对于摄像,i50还提供了防抖动功能。从实拍效果来看,打开防抖后,画面的稳定性确实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画面的流畅性似乎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整个画面有一顿一顿的感觉。

i50采用的是内变焦镜头,但是变焦的噪音比较大,变焦速度也比较慢,这一点不太理想。实际上,也正是基于变焦噪音大的原因,这类传统的数码相机在摄像时很少提供光学变焦功能,因为这样会将变焦的噪音同时记录下来。而像索尼M2和三洋C6的内变焦镜头的噪音很小,自然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但是,i50则有些例外。和别的同类产品不同,在摄像时,i50也可以做到光学变焦,但在光学变焦过程中,i50将会自动屏蔽声音,等到变焦结束的那一刻开始记录声音,这可以说是一种取巧的做法。

i50的另一个特色是安全闪光灯(Safety Flash),通过机身顶部的按钮可以很方便地进入这个模式。这个名称听上去很容易让人混淆,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下,闪光灯是关闭的,i50会自动组合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并且经过电子防抖,保证在光线较弱的室内也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当安全闪光灯开启后,拍摄后相机需要一定的后期处理时间,有可能会影响到连续抓拍。比起那种单纯地通过提高感光度来实现防抖的技术,i50的安全闪光灯能够实现较好的图像质量,但是对微弱光线的适应能力也更差。毕竟i50的最高感光度只有ISO400,而其他同类产品大多数都能达到ISO1600,所以,在光线过暗的情况下,这个系统就无能为力了。

i50的另一大特长是MP3播放功能。其实这项功能早先在卡西欧的产品中出现过,但是不知为何,在卡西欧后来的产品中,这项颇具实用性的功能再也没有出现过,反倒是现在三星扛起了这面大旗。用i50播放MP3很简单,MP3歌曲不需要通过软件倒入,直接在存储卡上建一个名为MP3的目录,将MP3文件拷入,就可以在i50上播放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播放效果上,i50播放的音质偏向中高频,声音比较亮,低频有些不够,也没有像主流的MP3那样提供了多种音效设置。另外,i50在选择和切换MP3歌曲的时候,速度较慢,在这一点上,没法跟MP3相抗衡。但是,i50毕竟为数码相机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玩法。

成像质量

i50的成像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色彩较为艳丽,锐度和细节的表现也不错,动态范围也比较大,阴影区域和高光部分的细节都能良好再现。不过,i50在白平衡和曝光上偶尔有一些不稳定,比如说,稍微移动一下构图,曝光和白平衡就会有较大的改变。不过,只要你细心掌握了它的脾气,还是能拍摄出不错的图片的。在摄像功能上,i50表现出色,在最高画质模式下,它的压缩率比索尼M2和卡西欧S600都要高,同样容量的存储卡能拍摄更长时间,且摄像依然清晰流畅。但也许是功能太多的缘故,i50的反应速度不够快,不太适合抓拍,但是对于“到此一游”类的纪念照片,绝无问题。

总结

能拍照,能摄像,还能听MP3,i50真的可以算是口袋里的一件利器。尽管拍照和摄像都不属于这五款产品中的最高水平,但是,将这么多功能整合在一个卡片相机内,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与其去斤斤计较那些细微的差异,还不如多一个功能来得实用。如果你是这么考虑的,那么i50就是合适的对象。

CASIO EXILIM CARD EX-S600

低调的前卫外形

S600直接由S500升级而来,两者在机身造型上非常相似,可以说,S600完全继承了S500的机身设计。但是,在机身的质感上,两者又有些细微的差别。S600作为更高端的机种,机身的金属质感更为纯粹,机身表面的处理有些像佳能IXUS系列,但是更为细腻。这种设计看上去有种冷冷的特质,也很能讨好时下的年轻人。特别是在冬天,拿着S600,感觉冷冰冰的,确实很Cool。S600的全金属机身并不容易沾上指纹,即使沾上了,轻轻擦拭一下,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从这一点上来说,S600对于现在随性的年轻人来说相当适合。

融合是S600在机身设计上的一大特点。快门跟机身曲线完全融合,变焦按钮与挂绳孔融合,设计风格相当前卫。而在操作按钮的设计上,常见的五方向按钮更是被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S600看上去相当清爽。机背后的透明按钮也相当惹人喜爱。由于拍照和摄像按钮完全独立,因此,即使在摄像时仍然可以拍照,这是这五款相机中的独门绝技。

和卡西欧的一贯风格一样,S600即使身材超薄,也具备标准的三脚架接口,这为拍摄夜景提供了方便。

特性最齐全的卡片相机

S600的功能相当丰富,当前所有主流的特性,如高像素、大尺寸LCD、长效电池、MPEG-4摄像功能、防抖等,S600通通囊括。其他产品或多或少地会在某项功能上有所省略,例如索尼的T9和松下的FX9,虽然具备光学防抖功能,但在摄像上稍逊一筹;自家的Z750虽然屏幕够大,电池寿命够长,摄像也很强悍,但却没有防抖。而S600则全部做到了。

实际上,在S600之前推出的S500就已经全部做到了这些。但是,通过使用,笔者认为S600至少有三点改进值得一谈。一是电池寿命。S600虽然使用小容量的超薄电池,电池寿命却达到了300张。如果你热衷于周末的短程旅行,携带一个S600就足够了。S600的LCD是第二大改进。虽然在细腻程度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但在亮度上却有了明显的进步。S600的LCD亮度可以达到S500的两倍,在阳光充足的室外也能轻松取景。而在同样的条件下,S500已经很难看清LCD上的图像了。一般而言,更亮的LCD往往带来更大的电力消耗,而S600的电池寿命反而延长了,这一点可以说干得相当漂亮!S600的Anti-Shake DSP防抖系统也有改进,在拍照和摄像时都能发挥作用,减轻手抖现象。别以为S600的降噪系统跟S500完全一样,实际上S600的降噪系统非常强悍,即使在ISO800下,强力的降噪也可以将图像中的色彩颗粒降低到最低程度,当然,这是以细节的大量损失为代价的。但是,公平地说,比起奥林巴斯的Bright Capture技术,S600的降噪效果要更好,细节损失更少,同时后期的锐化痕迹也更少,也不像奥林巴斯的相机那样,要在低分辨率下才能开启更高的感光度。

画质表现

尽管S600的像素只比S500高了100万,但是从实拍样片中,我们还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S600在分辨率上的改善。特别是在锐度上,S600的表现比S500还要稍微好一些,紫边也控制得不错,让我们对那枚小巧的滑动式镜头刮目相看。但是,S600还是避免不了镜头四周锐度下降的现象。

S600在色彩和曝光上的表现非常理想,白平衡明显比S500更加准确,特别是在色温偏低的环境里,不再出现偏暖的效果。S600的摄像效果也很好,只是比起拍照,色彩的饱和度比较低,看上去不那么鲜艳。通过附带的底座,S600可以将拍摄的录像在电脑上播放。

总结

和索尼M2以及三洋的C6不同,卡西欧S600并不是一款以摄像为主要卖点的产品,但即便如此,它的摄像仍然拥有高素质。这是一款地道的杰作,极少有其他产品能在各方面的平衡性上超过它。如果你对相机的摄像功能非常看重,但又不太愿意接受反传统的外形,S600也许就是你的首选。

拍照对比

由于拍摄环境的现场光源是暖色调,所以不同的相机在白平衡上也出现了差异。卡西欧S600较好地还原了白平衡,但是现场气氛显然不够。而且,由于相机自动将感光度升高到了ISO800,所以降噪非常厉害,细节损失很多。另外,色彩饱和度比较低,看上去比较平淡。但是,从防抖的角度来说,S600的系统是最可靠的。三洋的两款产品C6和C40正好相反,颜色浓烈,但色调稍微有些偏红,另外,可以看出镜头畸变比较大。在防抖效果上,由于C6和C40并不是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实现的,可靠性并不如S600那么好。索尼的M2对比度强烈,自动白平衡较好地还原了现场的感觉和氛围,画面也非常锐利。但是,M2不具备任何防抖方面的特性,所以拍摄时,一定要谨慎行事,这也是M2相对于其他产品的一个不足。三星i50的成像风格跟卡西欧S600差不多,整个画面的饱和度较低,白平衡较为准确。可以明显看出,i50的降噪处理并不是很强,所以它的细节表现比S600更好,但是噪点也更多。

摄像对比

这几款产品的卖点就是摄像,所以,我们少不了要对它们的摄像效果进行一定的考查。通过截图不难看出,三洋C6和索尼M2的效果最好,细节表现充分,画面清晰,C40也有较好的表现。卡西欧S600的色调跟它的拍照风格比较类似,属于清爽的风格,细节表现一般。三星i50的色彩表现较好,但是在弱光条件下,过多的噪点影响了画质的表现。从摄像效果来看,三款造型比较接近DV的产品―三洋C6、C40和索尼M2的确要更胜一筹。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截图来判断动态影像的质量属于一种比较苛刻的要求,如果用电视机观看它们的拍摄效果,这种差异远没有截图的效果差异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