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电影《小时代》系列的粉丝究竟“粉”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电影《小时代》系列的粉丝究竟“粉”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时代》系列电影作为知名青年作家郭敬明的处女作,在票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粉丝与剧本、演员角色、自己、以及导演之间的关系来解读探究《小时代系列电影的粉丝情结。

关键词:偶像;青春;坚持;情怀

电影《小时代1折纸时代》由郭敬明的同名小说《小时代》改编[1],是他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小时代1》在2013年登陆上映国内各大院线,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及市场效应,轻松击败同期上映的国产电影《画皮2》,夺得了当年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此后,郭敬明又导演了《小时代》系列的后三部。2015年,《小时代4灵魂尽头》票房突破1.2亿元。至此,《小时代》系列影片票房累计达15.1亿元。无疑,在电影票房方面,《小时代》是成功的。

影片《小时代》不仅在刻画剧中人物的故事,也在试图表现当代大学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从校园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中经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动荡和考验。同时,《小时代》系列电影无论从整体还是单部电影,都做到了故事完整、逻辑清晰。这也是这部系列影片能收获高票房的基本条件。

虽然这部系列影片在市场上收获了成功,却在社会舆论上出现了两极分化,掀起了多次网络骂战,如知名影评人周黎明、专栏作家和菜头、编剧鹦鹉史航等业内人士痛批此片,遭到郭敬明及《小时代》粉丝围攻。

关于这一系列影片的正面评价,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影片风格轻松明快,在青春题材影片中较有特色;二,演员选择上较为成功,如“Hold住姐”谢依霖饰演的唐宛如[2]。 而出现负面评价,主要是以下两点:一,《小时代》重场面轻情节,对浮华都市时尚元素所堆砌的场景过度渲染,而影片情节则显得矫情单薄,忽略了电影的平衡性;二,人物关系生硬,人物形象无法深入人心;三,后期剪辑连续使用蒙太奇手法,导致镜头组接突兀,混乱[3]。虽然负面评价铺天盖地,但是《小时代》粉丝们普遍认为,电影对他们的意义不同,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电影。

这样一部饱受争议电影依然能取得市场的成功和部分影迷的狂热追捧,向我们展示了“粉丝电影”的典型特征:粉丝成为了电影票房的中坚力量。那么,《小时代》系列中粉丝究竟粉的是什么呢?

一、粉丝“粉”的是书

从这部系列电影的观影人群组成结构上我们不难看出,《小时代》粉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同名小说粉丝。这些粉丝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郭敬明青春文学小说的流行风潮的影响,成为了郭敬明作品或作家本人的粉丝。电影《小时代》一经上映,粉丝们也自然由“粉”书转化为“粉”电影,因此我认为数量庞大的小说、作家粉丝是电影取得高票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粉丝“粉”的是书中的人物

小说粉丝不仅在“粉”作品,也在“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顾里,情商和智商极高,理智果敢。学习优秀,家境富有,对朋友真心相待。这样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人,当然会激发青春时期少年内心的强烈向往和认同感。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是遥不可及的,即便通过小说的描写,粉丝的对于人物形象的想象依旧是飘渺、单薄的。电影的上映和演员选择的成功,书中的人物作为粉丝们的偶像,通过电影画面以影像的形式走进粉丝的世界,仿佛从虚拟走向现实。成为了吸引粉丝进入影院无可抗拒的理由。

三、粉丝“粉”的是自己

有的粉丝不只是“粉”故事中的人物,更是在“粉”自己。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由模仿偶像开始的,观察到偶像的行为,自己去做了以后得到奖励,则发生行为的几率增加,这是外部强化。观察到偶像行为的结果得到奖励,自己也倾向于这个行为,这是替代强化。倾向于可以令自己满意的,观察到的行为,这是自我强化[4]。

例如顾里这一形象,穿着奢侈讲究,举止高雅得体,性格果断冷静。这些偶像的行为方式让《小时代》粉丝印象深刻,他们会去刻意模仿这些偶像,向往他们奢靡的生活,惊天动地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友情,从而觉得这就是美好的人生。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美丽的外表,富有的家世,生活在镁光灯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由于现实中自身经济、家庭、环境等客观和主观条件,无法达到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只能在行为上尽力模仿。这是相当一部分小说粉丝的内心经历,因为现实的原因被迫回归到了自己本身的生活状态。《小时代》系列电影的上映,让这些粉丝的想象得以具象化,在观影的同时将自己代入角色,所以部分粉丝很大程度上“粉”的是自己。

四、粉丝“粉”的是导演

很多《小时代》电影的粉丝不只是对影片内容狂热追捧,也是导演郭敬明的铁杆粉丝。知名青年作家郭敬明于2002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一路走来,在写作和杂志出版事业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收获了例如“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第一名”“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第二十七名”等诸多荣誉,也拥有了大量财富。和大多数同龄人对比他无疑是成功的。在青少年时期,很多人都有过成为作家的梦想,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小说迷。他们大量阅读青春文学小说,自己也去创作小说。郭敬明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同他们一同成长,也成为了他们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偶像。郭敬明就像是这些粉丝追梦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前进。当然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中遇到了阻碍放弃了或是失败了。当他们已经告别了青葱岁月,得知自己曾经偶像自编自导的作品上映,势必是要去看一看的。不仅是对偶像的支持,也是对自己年少追逐文学梦想的怀念。

通常粉丝的偶像情结是能够被大众所理解,但是粉丝对于“粉丝电影”的情结不一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偶像情结,这就是一种情感寄托。粉丝电影当中,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绝大部分粉丝走入影院还是针对于导演和电影剧情的。在《小时代》系列电影上映十年前,电影剧本就以青春文学小说走入了文学市场,小说的高销量以及系列连载的出现证明了有大量的作品粉丝和作者粉丝的存在。小说中剧情和人物通过电影具象化,和小说读者想象中的人物、画面的碰撞结合,吸引了大批粉丝走入影院,这是粉丝与导演审美的一次碰撞。粉丝除了追随导演和剧情,以及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的,是追随着自己心中的,想象中通过文字勾勒出的人物。当电影中大量奢华的画面出现在十年前构想的脑海画面中,发生了碰撞的时候,观众会在心中有强烈震撼。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和感觉,那是从未尝试和发生过的爱情,以及从未体验过的冒险和友情,从而从心底里产生的亲近感和羡慕感。对于粉丝而言,偶像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偶像,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只是在基于感兴趣,喜欢,崇拜之后的一种可以坚持下来的精神力量和情感依托。(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本文研究的对象指的就是《小时代》系列的粉丝受众,有评论者将这一系列电影称为“粉丝电影”,本文所谓的“粉丝”、“粉丝电影”仅指《小时代》系列电影及近几年上映的类似影片。

[2]张宝钰.娱评:彻底否定〈小时代〉本身就缺乏客观性[N].天天新报,2013-7-2(10)

[3]白瀛.中国文联报告痛批〈小时代〉“伤风败俗”“矫情而单薄”[N].新华网,2014-3-27

[4][美]阿尔伯特・班杜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