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本科金融人才质量定位分析与保障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本科金融人才质量定位分析与保障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矛盾突出,经济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学科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改变目前人才质量现状,需要限定核心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职业成长平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推行创造性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金融 人才质量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Positioning Analysi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Talents

LI Yue[1], ZHAO Yuping[2]

([1]College of Insuranc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1130)

([2]College of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AbstractThere is highlight contradiction between quality, structure of financial talents in university and social requirement, and there is new demand because financial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quality, prescribe a limit to core curriculum and optimiz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widening professional growing platform and optimize structure of teachers knowledge; practice creativity of class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apillary innovating quality; alert educational idea and develop student mixed ability.

Key wordsfinance; talent quality; social demand

1 高校本科金融人才质量定位分析

1.1 人才质量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不仅需要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技术人才。这种变化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拟合,导致国内许多高校新设立了与金融经济相关的本科专业以及新成立了许多专门的独立学院。但是由于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和人们公认的国内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使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设置在表面上看起来有多种层次,但事实上多数高校将培养理论金融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培养金融一线应用人才的学校很少,这种结构性的失调使毕业生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需要,尤其缺乏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另一方面,从近年金融经济相关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业虽有需求但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量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缺乏满足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表现为学生学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缺乏等,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满意,我国金融专业本科教育与金融企业间已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产品”供需脱节矛盾。

1.2 社会金融经济及学科内涵发展对人才质量标准的影响

1.2.1 金融国际化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混业经营与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金融产品及工具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金融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以我国金融核心上海为例,该领域专业人才占比仅是发达国家金融核心城市的10%,且本土专业骨干与上海金融机构引进的海外人才相比,拥有国际通行专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低近10%,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我国金融业快速高水平发展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金融业一线技术人才需要掌握金融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能将数学、法学、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有效应用于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运作过程中。由此看来,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并能将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其次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理论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

1.2.2 学科内涵发展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混业经营局面的形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使金融从银行、证弧⒈O盏却统金融机构不断向工商企业渗透并与之融合,学科内涵也从狭义的金融向广义金融过度,而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的高校专业建设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反映到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即打破原有的金融学科“经济学院模式”与“商学院模式”并行发展的格局,使学生学习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和金融中介学等课程,掌握金融理论和解决宏观金融问题需要的基本知识。

2 保障高校本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高校三大功能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当社会对金融经济人才数量及质量需求发生变化时,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也必须随之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学科组曾对49所高校金融学科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65%的被调查者认为明确培养目标是改善金融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关键,70%的被调查者特别强调“实用性”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金融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事实,也说明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是高校金融及其相关本科教育的主要缺陷。因此,为了达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需要抓好如下四方面的工作。

2.1 限定核心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学文件。然而由于历史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够开放和发达等原因,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搬用了西方国家的“商学院模式”或“经济学院模式”,前者注重设置微观金融课程,后者注重设置宏观金融课程,使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与金融混业经营和高度集团化的现实不匹配,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实际的金融人才。因此以人才质量的企业标准为指导思想,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整合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内涵建设,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科研成果,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

2.2 拓宽教师职业成长平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策划和组织者,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培养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和习惯的榜样,因此打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成长平台,构建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复合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毕业生的主要缺陷,所以必须摒弃“教师是理论研究者,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并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必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广博实践技能,为此一是加强培训,输送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充实理论基础;二是融入实践。即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教师参与金融业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掌握实际的运作情况,充实教学案例;三是校企合作,搭建研究平台,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能够适时体会和总结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而运用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围绕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甚至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每一堂课的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使教师的教学学术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 打造创造性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造性是企业最注重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但也是学校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种学生能力,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技艺、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均比较高,要求教师在长期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跟随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专业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而且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有能力感悟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加以吸收利用,达到不在迷信书本和教师,能够创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金融学专业的创造性课堂教育,一是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期货、模拟股票大赛、保险营销等方式,从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二是搭建学生实习基地,建立学生长期实践学习机制;三是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研究机制,在合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2.4 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普遍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比较死,而且体系也偏窄。所以,可以通过课程调整和教学方式调整,改变培养学生的理念,从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改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自主开展相关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型学术会议的组织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终实现金融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爱俭.金融教育改革需要建设金融一级学科[J].中国金融,2010.7.

[2]邱兆祥.建立与中国金融崛起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西部金融,2010.11.

[3]李峻.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本科教学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4]王戈.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刍议[J].黑龙江金融,2011.2.

[5]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9(2A).

[6]王玲.从应对金融危机看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7]周建松,郭福春.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2008.3.

[8]刘灿,毛洪涛.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中国大学教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