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失眠病因与发病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失眠病因与发病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就失眠发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作一论述,认为失眠是复合性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其发病与个体的体质和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相关,其病机也是多源的,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

【关键词】失眠;病因病机;病理

Abstract:Itexpoundstheknowledgeofcausamorbiandmechanismofinsomnia,viewingthatitistheresultofcomplexreasonsfunctioningtothebody,itsattackistosomeextentrelatedwithindividualconstitutionandcharacteristics,itsmechanismismultipletoo,thepathologyshowsdeficiency,heat,sputumandstasis.

Keywords:insomnia;causamorbiandmechanism;pathology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有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眠。本文就失眠的病因、发病及病机作一些阐述,以期能对临床辨治及失眠的进一步研究有一些启发。

1失眠的病因与发病

失眠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也往往是多种病因的复合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又有“黄帝曰: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失眠与其他疾病的发生一样,归结起来其基本的病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2)内伤七情;(3)饮食劳倦;(4)气血亏虚。这与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因认识也基本是一致的。(1)心理行为障碍;(2)环境性失眠;(3)精神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脑器质性失眠);(5)躯体疾病;(6)睡眠节律失调性;(7)药物引起;(8)老年期失眠;(9)各种睡眠疾病伴随的失眠。

现代医学把失眠的发生概括为三大因素: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持续因素。易感因素是指患者自身内在素质,包括生理易感素质和心理易感素质,它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诱发因素较多,就相当于前面所述的外感、内伤、劳倦、环境、药物等。持续因素是指患者长期的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即其在入睡——床铺——卧室之间建立的一种非适应性条件反射。临床失眠病证中有一过性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一过性失眠常由环境因素的改变所致,干扰因素的去除或对新环境的适应,睡眠即可恢复正常。短期失眠(持续时间<3周),常因精神紧张或躯体疾病引起,精神因素缓解或躯体疾病痊愈后,失眠多会消失。但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转为慢性失眠。而慢性失眠(持续时间>3周),则是各种因素综合性作用于个体所致,这也是我们临床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失眠的病机与病理

2.1阴阳不交致不寐《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所以说人与阴阳天地相应,昼醒而夜寐,如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阴阳不能顺利转变,阳不入阴或人体不能适应自然节律的变化,就会导致失眠的发生。《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跷脉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反之“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睡眠不是觉醒的简单终结,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动的节律性的神经过程引起的,大脑存在着随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调节着人体的睡眠与觉醒,它受下丘脑视交差上核所控制,生物节律的改变即可引发睡眠疾病。

2.2营卫不和致不寐《灵枢·营卫生会》有“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营卫之气的运行各有法度,而营卫之气的调和是正常睡眠的基础,张景岳《类经·疾病类》有“凡人之寤寐,由于卫气,卫气者,昼行于阳,则动而为寤;夜行于阴,则静而为寐。”而营卫之气不和则导致不寐,《灵枢·邪客》云“厥气客于五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就是说邪气侵入人体,内扰藏腑之气,则卫气奋起而抗邪与外,不能入于阴分,形成卫气浮盛于体表,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而不成眠。

2.3气血亏虚致不寐《灵枢·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营卫生会》有“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可见心脾不足造成血虚,血不养心,神失其主而不寐。其二可以致气血不荣经脉而不寐,《灵枢·脉度》写道:“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阖。”

2.4脏腑功能失调致不寐《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肝藏魂,其魂随寐而出入游返于内外,如肝被邪热所扰,气机不发,则魂不入肝,反张于外,神不安居而致不寐。《素问·病能论》中还有“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宋《太平圣惠方·治胆虚不得睡方》“夫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心有忧奎,伏气在胆,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惧,精神祛弱,盖心气忧伤,肝胆虚冷,致不得睡也。”从上可知,脏腑功能的失调,终可影响心神与肝魂,神魂内守静藏则不病,神魂失去静藏而躁动不宁则为病也。

3讨论

传统中医学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气血亏虚来认识失眠的病因[1],而西医学认为失眠的病因一方面与本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躯体疾病和药物因素等有关。由此可知,失眠病因比较复杂,它往往是复合性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其发病确实与个体的体质和性格特征有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重,精神因素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因素等在失眠的发病原因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失眠病机也是多源的,现代临床中主要病机表现为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虽然涉及五脏六腑,但以心肝二脏最为相关,在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23]。当然临床实践中,较单一的病机病证固然存在,但病证交叉相兼的情况更为多见,特别也是在当今生活条件下,社会心理、环境、遗传、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都可以导致人体疾病。换句话说,外感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七情等多种病因可同时或先后侵袭机体,使气血失调,多脏受损,因而患者往往是病因复合,证候复杂,所以搞清病因病机尤其重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中医学的传统,通过辨别病因以帮助确定病性,分析病机变化,从而指导治疗。其次,对失眠来说,引起失眠的诸因素中,尤其要提高个体的抗感性,改善不良的性格特征,也即针对易感因素进行一些干预;对于诱发因素,则是消除诱因,对症治疗,并尽可能从心理上加以指导,改变患者非理性认识,消除持续因素。而针对失眠的病理因素,虚、火、痰、瘀常相兼为患,脏腑之间心肝脾肾等也是相互影响。

故而还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法,也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说:“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参考文献】

1]张光霁.中医病因与非病因的相对性[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5):47.

[2]张光霁.关于中医病因学说中若干病因概念的商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4):2526.

[3]张光霁.论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之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67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