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化隐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化隐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文化理解的障碍凸现出来。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其内涵的研究往往有所侧重。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体现出的本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表现有两种类型,即显性文化和隐含文化。显性文化是指在英语文本中直接表述出来的英语国家及英语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知识,而隐含文化是指在英语交流的语言中所隐含的英语国家和英语民族所特有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来说,显性文化易于理解接受,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信息来源完全可以进行对外国历史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隐含文化由于中外差异的存在,往往需要教学中老师的指导,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现与学习隐含文化。那么如何才能发现英语文本中的文化隐含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不仅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内涵意义也即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学英语《精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三课Lessons from Jefferson中有一个句子“Were it left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很多学生都把“newspaper”当“报纸”来理解,他们觉得报纸是政府的报纸,代表政府,为什么会和政府对立呢?殊不知此句中“newspaper”表面上指的是一种言论工具,但却表示“言论自由”的内涵意义,这与美国文化和政治制度有很大关系。除此以外英语词汇中还存在大量的习语,他们也同样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在西方文化中教堂是基督教朝拜的地方,膳食简单,除了圣祭的摆设外,没有贵重值钱的东西,老鼠自然找不到食物吃以此来说明人的穷困,而并不表示“教堂的老鼠”。基督教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老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讲授这些相关的文化,可以扩大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透视对话的文化语境

语境简单的说即使用语言的环境,主要包括交际的场合、话题、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等。同时不同语言的文化所形成的文化语境又是理解交际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并能促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国学生比较喜欢用“What?”(什么?)来表示没有听明白对方说的话。“What?”的确可以用来表示希望对方再重复一遍,但这种说法很不正式,一般适合于熟人、朋友、同学、同事之间或一些非正式场合的使用,而课堂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场所,用“What?”就显得对老师不够礼貌和尊重,正确的说法是用“Pardon?”来请求老师再重复已说过的话。中国老师对此容易理解但外国老师却很难接受。再有中国学生和外国人交谈时常爱用“Should”、“Must”等词,这让外国人觉得很刺耳。“Should”、“Must”表示“应该”、“必须”,含有强制性的意味。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专制文化,等级森严,说话时容易形成命令语气,而西方文化强调人人平等,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所以外国人常用“You’d better…”、“It’s better…”等商量的语气来陈述观点。语气委婉,充满礼貌。由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告诉学生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所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不然交际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所谓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而语篇结构则指某一特定文化中组句成篇的特定方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使用习惯,也是文化因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沉淀的结果(李庆萍,2006:105)。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篇结构上也有所体现。中国人写文章不是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作法,而是一个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务、由相关信息到话题这样一个归纳式的写作过程,所以常用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结构特点的语篇形式,表示原因、条件、让步的内容常放在话题之前,重要内容放置其后。而西方人写文章习惯于单刀直入,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他们习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的“三段论”演绎式写作方式,且每段都以主题句摆出观点然后分层阐述,而这些主题句环环相扣,按逻辑推理严密地组织起来。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一课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为例,作者开门见山点题“Yes,even students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can be top students without additional work. Here’s how:”,然后分别用六个主题句罗列出六点建议即“1.Plan your time carefully;2.Find a good place to study…”,最后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Improving your study habits will improve your grades”。通篇结构清楚,一目了然,老师在对语篇讲解时要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四、比较内在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隐含文化的关键所在。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胡文仲,2004:126)。中西文化最大的差别莫过于中国文化一切以集体主义(Collectiveness)为准绳,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然而西方文化的精髓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强调人人自由和平等,追求个性和独立性,所以英语中表示“我”的字母“I”就大写,而且英语词汇中也多以含有“self”为前缀的词语,如self-confidence,self-conceit,self-centered等。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部分。总体上讲,中国文化遵从“天人合一”,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具体或局部考虑,属于整体式思维方式,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西方文化遵从“天人相分”,认为世界万物从开始都是一分为二、相互对立,所以对待事物习惯从具体或局部到整体考虑,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属于线式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导致了上述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上的差异。因此老师在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时,要把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告诉给学生,才能有助于他们形成用英语去思维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