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来北京“楼尚王国”参加派对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来北京“楼尚王国”参加派对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朝阳区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有这样一家独特的“楼尚”甜品店。老板每周五都会给全世界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写封信,邀请他们来“楼尚”甜品店参加音乐会和派对。这些信合在一起。最后被一位顾客发掘出版了一本《给星期五的信》的书,而且大为畅销……

就算成为行业精英,也一辈子要做广告吗?

今年46岁的招秉恒出生在香港。高考落榜之后漂泊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在加拿大上了四年的大学,主攻的是戏剧专业。

这四年时间对刚过二十岁的招秉恒来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光,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尴尬快要将他击垮。于是大学刚刚毕业,他便回到香港,1990年,就职于智威汤逊(JWT)广告公司(香港)。

因为勤劳刻苦的工作,再加上独特新颖的创意思想,年少气盛的招秉恒在这家大公司里很受信任和重用:刚刚就业几年的招秉恒就可以跟着影视巨星刘嘉玲远到墨西哥去拍广告,可以被派成代表到菲律宾去开会,甚至全香港最大的连锁超市也归他管。

然而,这在一般人看来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对于梦想远大的招秉恒来说仍然不满足,或许他更是把这个当作一个起点。

在这家广告公司做了三年之后,招秉恒选择了离开。他觉得自己应该从幕后走到幕前,应该从拍广告转型到演广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荧幕上的两年时间,招秉恒虽然一直都饰演着一些小角色,但是对于追逐戏剧梦的他来说,这已经足以。在这期间,招秉恒得到了跟陈小春、陈浩等大牌明星合作的机会。当时,对于招秉恒来说,拍戏这就是一种他想要的生活。

1995年,他在上海偶然遇到了曾经的同事。同事建议他来到上海去管理“麦肯光明”广告公司的创意部。艰辛的拍戏工作让招秉恒对这个工作又产生了感觉,于是这一年他告别了美丽的香港,踏上了到上海漂泊的征程。进入中国内地,重操旧业,又重新进入智威汤逊中国部,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广告事业。在1998年,到麦肯光明(上海)担任创意总监和部门主管。这是他的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开始在国内外拿了许多奖项。

但是在上海工作两年的他又开始考虑抽离广告事业。因为做广告是一个很矛盾的事业――往往是精彩与艰辛对半分的。

招秉恒这样描述:“你能想到累成什么样子?四五个礼拜不放假,还不算什么,有时候早上十点到晚上八点是开会,吃完了晚饭以后,八点到凌晨两点做创意,实在是累坏了。”最后出于无奈,招秉恒继续选择离开了这家广告公司。

2001年,又转入北京FCB(博达大桥)任创意总监的招秉恒不再选择当主管,专注创意,这样一做又是三年。

招秉恒说,其实自己当时来来回回于上海、香港、台湾,只是青年时代内心的那份悸动而已。“我在自己每一次站在领奖台被万千观众认可的时候,我都在心里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就算成为行业精英,我一生都要做这个事业吗?”

在人生的不断的兜兜转转中,他想起了童年时代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跟广告无关,跟拍戏无关。它竟然是开一个港式甜品店,而且就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

吃甜品只是代表一种幸福

招秉恒对记者很坦白的说,自己儿童时期就对甜品情有独钟。那个时候能吃到甜品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自己每年生日的时候,姥姥都会为自己送来各式各样的甜品蛋糕。姥姥的赠送更让甜品的意义非凡了。而谈起甜品,招秉恒说:“我年少时期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天后地铁站附近的那条“婚纱街”开一间浪漫的“爱情蛋糕屋”,专门卖“单恋”、“热恋”、“暗恋”、“失恋”蛋糕,让消费者品尝了爱的百种滋味之余,还可以再细味人间的情之所系,吃一口爸爸蛋糕、妈妈蛋糕。”

当开一家甜品店的年头几十年后继续在招秉恒的脑袋里闪现过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想去实现这个想法。

终于,没多久,“楼尚甜品店”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招秉恒说,“楼尚”的名字是从“楼上”演变而来,小店的二楼有着家的温馨和舒适,于是,主人以此来向客人发出了“回家”的邀请。

后来从招贴到店面设计、宣传定位乃至推广,他一手包办,满足自己创作欲的同时,也向客人展现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这里有柔软的沙发、檀木家具、柔和的灯光,老式的留声机、古典钢琴和各式各样的公仔。几十张桌椅,分成不同的区域,团体聚会或情侣约会,各适其适。光顾的客人以香港同胞和广告人居多,还有不少慕名而至的本地人。对于每个前来“楼尚”甜品店的客人,招秉恒都很真诚的站在门口欢迎他们。他说:“有客人很爱这里,每天都来,逢星期五更呼朋唤友,亦有客人远道由顺义区开车过来。”

“楼尚”分为两层,一层是吧台,二层是用餐区。用餐区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近楼梯的散座,一个是在紧里头的沙发卡座。经营的是港式茶餐厅,双皮奶、核桃糊、姜汁撞奶、菠萝盒xo海鲜饭,都是地地道道的港式味道。

进到“楼尚“甜品店,顺着白色铁艺楼梯拾阶而上,右手边零星摆着几张或方或圆的小桌,该算是这个“家”的餐厅;紧挨着餐厅的是开放式厨房,厨师正在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再往里走是个小型会议室,简约性的桌椅可以让工作效率更高;最里面靠窗的是一排布艺沙发,光线很好,应该是舒适的起居室了。

作为北京第一家港式甜品店,楼尚开张两年多,已经成为在京香港人、北京广告界中人热爱的“聚脚点”,这家甜品店为招秉恒打出了足够大的名声。最让招秉恒感到惊喜的是,在人人网做的“寻找身边的探路者”的活动当中,投票竟然超过了7万票,招秉恒被选成了“梦想达人”。后来,跟随着其他的“达人”,他们一起到了亚马逊,参加义工活动。

然而,尽管这家第一家港式甜品店赚来了让招秉恒不敢想象的人气和名气,还有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他的眼前:就是甜品店的收入依然很低,与他的名气形成了两种深刻的反差和对比。对于店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润了。而对于一直做广告的招秉恒来说,这更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招秉恒后来找到了很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己的甜品店过于偏僻。因为起初为了找到廉价租金的店铺,他选择在了这样一个幽深、僻静的居民区附近。很多人都知道“楼尚”的名字,但是要真的找到“楼尚”来,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不是甜品店,是一场私人派对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甜品店的位置也不能更换,只能从其他地方下手了。后来为了吸引顾客,招秉恒跟一些朋友组建了一个业余的草根乐队。而且,为了邀请每周周五周六晚上各方面人士来到“楼尚”参加音乐会,招秉恒每周周五的时候都要很认真的写下一封邀请的邮件,然后发给邀请的对象。八年的时间,每周周五周六他都坚持写一封信。这种真诚的做法感动了很多人,他们纷纷前来支持。

2008年五月份,这些上千份的信件被好心的读者精选了85封出版成了一本书《给星期五的信》,并用卖来的钱捐给孤儿院。 《给星期五的信》里面的主题包括:盼望、重生、感恩、勇敢、祷告、珍惜等。每个故事都很亲切,小中见大,比如:一名不到三岁的小婴孩单纯的笑容,一名盲眼按摩小师傅曲折的人生经历,一名山区牧师妻子临终前脸上圣洁祥和的光芒……。在这些灵性文字中,你能深深感受到属神的心灵所结出的美好果实:仁爱、喜乐、和平,温柔,还有感恩的心。

招秉恒说,做公益,这是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而《给星期五的信》实际上也是自己这些年情感和心灵的一次集结。

说是一家港式甜品店,其实招秉恒更觉得这像是一个私人派对。楼尚甜品店成了创意与新式的结合,成了一场其乐融融的草根音乐派对。在这个玩、听、吃结合在一起的甜品店,成了越来越多人释放和休息的娱乐场所。

楼尚常常告诉别人:“我比李嘉诚快乐,因为我拥有我喜欢的东西:音乐、美食和广告。”在他的“楼尚王国”里,他就是自己的君王,享受着自己的完美生活。

其实开始对于餐饮业,招秉恒是一无所知的,但他相信,凭借多年从事广告结交的朋友圈,加上自己的广告创意天分和勤苦创业精神,是可以做好这件事的,所以从有想法到正式筹备开业只用了四个月时间,他说要“以广告人的心思设计创意美食”。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的“派对式”甜品店不仅做到了巅峰,而且还将第二家楼尚分店开在了北京的大学城里,面积更大,人气更高。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楼尚甜品店差点儿就因为拆迁无法缴纳新的店铺租金而倒闭。

那时楼尚刚在朝阳区光华里开了四年时间,突然上级政府就下达了拆迁的命令。这就意味着楼尚如果找不到新的店面,就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机。就在整个餐厅的成员在担心的时候,竟然有人提出要为楼尚提供百分之七十的租金。这就意味着直接挽救了楼尚的命运!后来,楼尚真的就在繁华地带延续起来它的第二次生命。招秉恒说,这种在危难时机接受的帮助,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回忆起自己从默默的在不知名的角落里开始开一个小小的甜品店,到现在“楼尚”成为大家的宠儿。这个期间,招秉恒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跟毅力,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一个项目。但是我做到了,因为我有创意,因为我有肯吃苦的精神。

其实对招秉恒的定位,无论是创作歌曲也好,广告也好,甜品餐厅,甚至是做菜,写《给星期五的信》,都是一种创作,如果说有什么共性的话,那就是它们都为人而做的。这些,是招秉恒这些年曲折经历的结晶,是对多元化人生的一种挑战!招秉恒的事实也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不断不满足于现状,才有可能走的更远!而他的这种成功,怎么都离不开几年的创意设计。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做好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自然就可以得到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