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后,受益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将纳入到良性循环中来。虽然增加课外阅读量对中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今广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通过调查,我校初二年级在开设阅读课前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会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杂志、网络小说为主。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家长对课外阅读不太支持。总的来说,学生的阅读量少,读物单一,阅读能力逐年下降。
那么,在当前这种状况之下,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培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
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对课外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意识地带领、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和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仅局限于学生对某一篇文章的具体问题是否清楚,而应重视阅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指导要做到“四个结合”
(1)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自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些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阅读。导读就是教师就某部书、某位作者、某种流派对学生做一些介绍,并在阅读方法上给予一些指导。(2)课外阅读与课内文章阅读相结合。选入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它可以满足学生一般的学习需求。但课本的容量有限,不可能涵盖学生渴望了解的全部信息,因此阅读应以课内文章为基础,根据学生的需求将课内文章的阅读延伸到课外。精选一些与课内文章在题材或内容或思想感情或表现手法等方面相近的课外文章,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分析、研读,学生可以掌握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结构及表现手法;阅读课外文章则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水平。(3)现代作品与古典作品的阅读相结合。现在的中学生对现实社会关注较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对于古典文化却知之甚少。其实现代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渗透了古典意蕴和思想,“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人行必有我师”……古老的哲学、道德思想延续千年。所以,在阅读课上,精选一些联系比较紧密的古典作品与现代作品让学生对照阅读,不失为一种让学生体会这种传承关系的好方法。(4)课外阅读与写作交流相结合。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表达。但这种写作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仿写某篇文章,可以是仿写某个片段,也可以是续写,还可以是就某件事发表观点或看法,但不能让学生对表达有太大的压力。
三、课外阅读要注重阅读方式的指导
阅读方式主要有:泛读、精读、朗读、默读、背诵与复述等。这些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读物来选用。(1)泛读与精读。泛读,是一种粗放的、自由的、直接的、个体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内外粗略地阅读、浏览整本原著和相关资料,然后围绕阅读的某一作者、体裁或流派的作品,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发表对某一作品的观点。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学、历史知识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阅读方法注重对作品的细节进行方法性分析,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阐释,培养他们的自主批判、分析能力。对于某些优秀作品,我们需要精读。精读必须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作品中一句、一词、一字中所包含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只有用心灵去体味,才能真正读懂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2)朗读。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美读”的要求,“美读”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掌握“美读”的技巧一般需经历正确地朗读、流畅地朗读和有感情地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3)默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加快阅读速度。(4)复述与背诵。复述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的工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乐于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作者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