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新品种和玉808不同密度栽培对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新品种和玉808不同密度栽培对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探讨玉米新品种和玉808在印江县适宜密度。试验设2500株/667m2 、3000株/667m2 、3500株/667m2 和40000株/667m2 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3000株/667m2 和3500株/667m2 产量相当,分别比对照 2500株/667m2 增产11.8%和10.3%。经方差分析,两个处理均与对照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析得出玉米新品种和玉808在印江县最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 。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和玉808;密度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98

和玉808是成都健禾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黔审玉2009008)。于2012年引入本县,在试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当地种植。为进一步探讨它的最佳种植密度,特开展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合水镇茶罗村玉米高产创建点农户张著良的责任田里,面积800m2 ,海拔650m,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6.8℃,无霜期299d,年日照时数1250h,大于10℃积温5200℃,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蔬菜,供试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壤肥力上等。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 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4 m×5 m),每小区栽5行,行距为80cm,窝距分别为33.3cm、27.8cm、23.8cm、20.8cm,小区间距为50cm,四周设保护行,营养球育苗,单株移栽。4个处理分别为2500株/667m2(A)、3000株/667m2(B)、3500株/667m2(C)和4000株/667m2(D),其中A处理为对照。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于3月28日按玉米技术规程肥球育苗,4月2日出苗,于4月9日单株移栽,移栽时每个小区用尿素0.30kg、普钙2.1kg、氯化钾0.5kg沟施,4月25日每个小区用清粪水1.2kg追施提苗肥,5月24日每小区用尿素0.2kg追施穗肥,结合培土防倒, 8月26日收获,后期管理同当地常规生产。

1.4 气候对本试验的影响

6~8月印江县降雨较往年偏多80%,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夏季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造成印江县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印江县玉米不同程度减产,对本试验也有一定的影响。

1.5 调查测产

在玉米蜡熟期,在每小区中间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进行室内考种,并于26日全部收获,计产方法是全区实收,统一去苞叶脱粒、晾晒,称出小区产量,具体经济性状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4个处理中,从整体来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增加,果穗变短,秃顶增长。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4个密度处理的百粒重差异不大,说明在本试验中该品种种植密度对百粒重影响不大。同时还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与穗实粒数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大,穗实粒数越少;反之密度越小,穗实粒数越多。

2.2 产量分析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对照A处理产量最低,其他3个处理的平均产量均比对照A处理高。其中:B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57.8kg,增产11.8%;其次是C处理比对照增产50.5kg,增产10.3%。经方差分析(表3、表4),处理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F=8.24>F0.05=4.76),说明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且重复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误差较小。

采取新复极差(SSR法)进一步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得知,B处理和C处理均与对照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和C处理均与对照A处理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和玉808在印江县种植3000~3500株/667m2较为适宜。

A处理虽然有个体优势,每穗粒数较多,但每667m2有效穗数低,产量不高。D处理群体大,因植株高大(株高266cm),通风透光性差,个体优势减弱,虽然每667m2有效穗数较多,但每穗粒数减少了,产量仍然不高。B处理和C处理个体与群体较合理,产量较高。所以合理种植密度很重要,只有在每667m2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者的乘积达到最大时,产量才最高。

作者简介:彭莉(1974),女,贵州省印江县人,农艺师,农学士,主要从事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