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试谈狭义的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将从(1)艺术语言是表现主体情感的符号;(2)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3)艺术语言往往打破常式的语法结构,突出形象和情感,这二者往往相辅相成(4)从创造与欣赏两个方面谈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关键词:艺术语言;情感;意象;情感逻辑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33-02

什么是艺术语言?总体来说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艺术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和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例如,美术语言以线条、明暗、色彩、体面为词汇,音乐语言以音响、声调、旋律、节奏为词汇,来描写和表现情感,使人得到美的欣赏。狭义的艺术语言是指变异化的语言,以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来显示自己的特点。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离,它往往以“立象以尽意”来反映客观生活,描写发话主体的情和意。它往住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它遵循的不是理性逻辑,而是情感逻辑。比如修辞中的比喻、比拟、移就、通感、拈连、夸张、跳脱等就是艺术语言。(骆小所,2001)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艺术语言。

上面的定义为我们讨论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提供了线索。第一,艺术语言通过情感思维,创造意象来描写发话主体对事物的情感和认识。第二,艺术语言的言语变异是以情感逻辑为原则。第三,艺术语言既然是“立象以尽意”的语言,那么其关涉的主体,可分为发话主体和接受主体两方面。这启发我们从艺术语言的创造和欣赏两个角度来思考艺术语言与情感的关系问题。

一、艺术语言是表现主体情感的符号

罗丹在《罗丹艺术论》中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这句话概括了情感和艺术的关系。艺术的语言也是这样的,它是人们情感的凝结,是情感冲动而产生的一种不寻常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这种符号既是形式,又是表现,其内蕴则是情感。它往往表现情感或唤起情感。它所表现的情感是以发话主体体验而表现的人类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发话主体的需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艺术语言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情感和认识。

然而,艺术语言并不直接表现主体感情,它往往以意象作为媒介,所谓“立象以尽意”(《易・系辞上》)。例如:

一个雪白的、纯洁的梦,

那么圆,那么美,那么浅露。

生机就在那里久久地挣扎,

居然――并不容易啄破!(钱超英《别了,我的蛋壳》)

梦本来是没有实体,没有形状的。然而,诗人的情感注入在抽象的梦中,在诗人的心里创造出一种心象:“雪白的、纯洁的梦”、“那么圆的梦”,“生机就在里面久久地挣扎”的梦。这些艺术化的语言,反常出于寻常,溶合着主体的情和意,组合成一种意象。它是主体强烈感情的物化,既体现了主体情动于中,也反映了主体对语言内在结构的确认与把握。

晋代王弼对“象”及其与言、意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意象、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也。尽意莫若言。言生于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可见艺术语言中的意象的基本内容就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统一。这种具有意象的语言,辞面所描写的“象”,不是它传递的主要信息,它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意”,意便是语言的潜在信息,主要是主体情感。

二、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

所谓情感逻辑是以情感为内趋力,调动感知、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推动心象思维的进程,本质化与个性化的交溶统一。(骆小所,2001)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以《西厢记》中《送别》一折为例:“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眼泪染红枫叶,这在生物学上和物理学上都是说不通的,然而在心理和感情上却是逼真的,表达了莺莺悱恻的离别之情。从事理上看,“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那么离怪,“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语言上讲,这一问一答,却最合人心理的真实。细想这“无理之妙”中仍然“有理”之处,“霜叶”是红的,所以“染”而“醉”,眼泪是液体,所以可以用之来染物。如果没有这种特点,那就在心理上也许没有这种感觉了。所以说,艺术语言仍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但这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情感逻辑。只有在情感逻辑的作用下,言者才能表现情趣于意象,听者才能因见其意象而得其情趣。可以说艺术语言既是情感逻辑的表现,同时,它也是情感逻辑的载体。

三、艺术语言打破常式的语法结构与突出形象和情感,这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艺术语言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表层和深层的距离。它表面上是悖理、病句、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深藏着更特殊的含义。它往往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而追求的却是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艺术语言为了表达不寻常的情感,它不得不挣脱了语法和形式逻辑的桎梏,去寻求一种自然的语言,去表现人最初的经验和感受,以及那种在常识世界之外捕捉到的东西。因此,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表现思想和感情往往通过各种语项的超常设置来实现。这种超常设置在语言的各种单位,如音节、语素、短语、句子、语段,大至篇章都可能出现。这就使艺术语言的言语特点表现在对语法的偏离性、辞面和辞里的不吻合性、词的动态的使用性和对客体描写的变形性。比如: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例子中的“慈祥”并不是指老板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事实上这些老板是残酷剥削和虐待包身工的“恶棍”。这种词的使用,我们称为词的动态的使用性,它使艺术语言起到了别的语言形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它给词增加了新的血液,超越了词本来所固有的含义。它就由词汇意义转为了修辞意义――反语。

可见,艺术语言打破常式的语法结构与突出形象、情感,这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语法的破坏往往会造成语义上的模糊,语义上的模糊又反过来把一个个意象突现出来。这样,就表达了发话主体的丰富多样的感受,也给受话人以无穷的回味。

四、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密切关系表现在艺术语言的创造和理解欣赏两方面

(一)艺术语言的创造

上文多以艺术语言的创造为重,谈了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值得补充的是,在情感强烈的时候,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要根据的是事实的本来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和联系中的客体。与之相反,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都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感知世界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例如下面这个篇章中,作者托物寓意:

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著目地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爱和憎。那塔,是远远地便希翼人们注意地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写在渺茫的远天上;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一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而那桥,却是那样平凡得没有人关心地,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体么?我觉得是它完全不希望人们说一声感谢地,沉默地像从没于那里一样地躺倒在那里;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忙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呢?

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象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地和暴涨的洪流抗逆的最后一刻的情境呢?……(郭风《桥》)

作者巧用了对比。在一般人看来,塔威严、挺拔、傲然屹立,给人以崇高之感。桥呢,凡俗,卑贱,任人践踏。然而,在作者看来,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桥是“坚贞”的,默默地献身于人类,顽强地抵抗着洪流……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反问,强调了桥的精神。作者托物抒情,表达了对虚伪者的憎恶,对默默的献身者的赞颂。

(二)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情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表现在读者审美的心理活动,即欣赏中。当然,审美还包括有认识――理解成分因素,但其中沟通人与人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艺术语言内蕴含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要“通情”,然后才能“达理”,才能给人一种净化心灵的神奇魅力。

艺术语言是一种饱和着情感的语言,所以,对艺术语言的接受,必须是接受主体和创造主体情感的对应。接受主体的情感活动就是主体情感积累与艺术语言情感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主体的情感和艺术语言情感的合流。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情感传递、情感共鸣、情感辐射。

情感传递是情感接受的简单形式。人们在欣赏艺术语言时,受到艺术语言释放出来的各种性质的情感信息的感染而动情。一般来说,艺术语言的情感传递注重的是感情形象,也就是对艺术语言的幻象的感受,它可以自然而然地通过直觉来感受。但是,这种欣赏与人的欣赏能力也有关系。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疑义。”

情感共鸣是欣赏者与艺术语言情感在运动中互相撞击所产生的激荡。情感共鸣已不是停留于感知的直觉阶段,而是进入较深的层次。心有灵犀一点通。鲁迅指出:“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生器么,别人也须发声器,才会共鸣。”(鲁迅《热风・圣武》)这就是审美活动中的“物我同形”,是欣赏者的情感信息储存、经验积淀和对象之间的交流的结果。这种艺术语言才能在欣赏者的心灵深处爆发出强烈的火花,产生共鸣。但是,有的艺术语言,特别是跳脱,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和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简单相等的,而是远远大于作者使用艺术语言时的情感量。这种人们把它叫做情感的辐射,它的信息蕴含量是经过欣赏者再创造所得到的。

总的来说,艺术语言是通过意象表现主体情感的符号。它遵循着情感逻辑,打破了常式的语法结构,突出了形象,表达了情感。情感作用于艺术语言不仅表现在人们使用艺术语言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欣赏者对艺术语言所要传递的情感的理解、共鸣和再创造上。

参考文献:

[1]骆小所.艺术语言学(修订版)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骆小所.浅谈艺术语言情感逻辑的关系[J].修辞学习,2001(1).

[3]骆小所.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4]骆小所.艺术语言:想象与拟态表现[J].云梦学刊,1995(1).

[5]成伟钧、唐仲扬、向宏业.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