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勇民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勇民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到今天,张勇民还保持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特质:赤子的爱国情怀与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是通过自我努力奋斗,成为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华人院士。作为一位旅法华人,他见证了祖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认可与尊重;作为学人前辈,他为后辈们提出真挚的希望:学好法语,讲好中国故事,敢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困难。张勇民曾于1999年-2002年连任第14-16届全法学联副主席。2015年出任新成立的巴黎六大中国学联名誉主席。

1977年,当时还是中学代课老师的张勇民参加了高考,随后成为一名大学生。“那个年代上大学是很高兴的事情,正是因为大学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那个年代的学生学习都很刻苦。”来自内蒙古的他,当时在北京求学,一开始并没有很充分的信心。但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一段时间后他便充满了自信。而这段求学时光也给他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参加了学校的武术队、游泳队,业余生活很丰富多彩。那个年代,‘白专道路’是受批评的,不能只埋头读书,还要关心政治,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时代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入党。“当时在大学入党非常难,要求非常严。我是后来在法国留学时入党的,一直没有停止入党的决心。”而他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因为自己的高中老师是一名祖传中医,受老师的影响,高中时期他就学习了中医和中药,参加过“红医班”实习。“本来是为了上山下乡的时候能当一名赤脚医生,后来因为政策改变,我留在城市当了代课老师。”

大学临近毕业,国家出台了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出国培养的政策,张勇民成为了出国预备研究生。当时竞争很激烈,全国一共选拔了1080人,其中去法国的120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经过4个月的法语培训,他来到巴黎十一大药物化学专业深造,当时这个专业整个法国只有一个名额。

在法国学习期间,像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开始的时候上课很吃力,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好在专业法语和英语比较接近,所以我能看懂书,我就去图书馆找书。我还买了个电视,每天看,在学校也多和法国人交流,借同学笔记抄一抄。慢慢就能跟上课堂的节奏。”当时班上只有张勇民一个中国人,最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我们那一批留学生成绩都不错,毕竟是在全国几十万学生中挑出的。在国内基础好,而且学习认真,肯花时间。虽然挺费劲,但是最后考试结果出乎意料,班里37个学生,我考了第一。”

对于在法求学,张勇民体会颇深的是融入文化与收获尊重。受文化和语言的影响,中国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有一门实验课。我一进法国实验室,大吃一惊,很多国内没见过的设备,而且花钱很多,在国内需要自己做的东西,这边都是能买就买。特别是学习如何操作这些实验仪器,我们要花更多的工夫。”随着成绩的进步,他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态度的变化。“刚来的时候,因为中国仍很落后,而且语言水平有限,实验中也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所以受到外国学生的轻视。但是后来情况有所转变,特别是经历了一些考试,证明自己的化学基础很不错,慢慢他们就服气了,虽然语言还是有点困难,但是他们愿意和我交流了,甚至有些人还来问我。”在张勇民看来,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要想受到外国人的尊重,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有真才实学。“对科研人员来说,发文章,发专利,这些都是硬指标,自己的成果就反映在这些指标上,工作做得好不好,别人都是看得到的。”

博士毕业后,张勇民选择回国。“那时候心里想得很简单,就是报效祖国。”他回到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参与建立了学校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两年后,受之前法国导师的邀请,他回到法国做客座副教授。“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好的锻炼,就答应了。”1990年,他决定留在法国,那时候申请了两个正式职位,一个在巴黎五大,一个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职位。经过考试,两个职位都录取了他,两边的考试排名都是第一。在征求了朋友和导师的意见后,他选择了巴黎高师。“我的导师一直为我感到骄傲,经常和他人提起我。现在我有什么成就,他还经常打电话来祝贺我。”

凭借着精湛的学术造诣,2012年张勇民被选为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的院士。谈到自己的科研事业,张勇民觉得从一名学生到科研工作者,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除了科研工作,也要参与其他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教学方面,现在我以培养博士为主。我带过的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努力,都很不错。而行政方面,基本每一两个月都要开会决定系里的重大事宜。”在法侨居多年,张勇民也感受到国内发展的变化。“刚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发达国家。车、家电、电话、超市都是新的体验。学习上,实验室的差距也很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在各个方面日新月异,如今在某些领域,中国发展得比法国还要快。但在科研普及度方面,中国与法国还有较大差距。”

作为留学前辈,张勇民向众多留法学子提出建议:首先,不能放松学习语言,特别是法语。“现在和我们那个时候不同,学生读博期间因为不需要上课,英语也可以交流,就放弃法语了。我觉得在法国生活,如果没有法语基础,生活质量肯定降低。而且回国以后法语真的没有用吗?我觉得在法国学法语并不难,我来法国第一年并没有只把精力放在学法语上,但是一年下来,我觉得基本交流是可以的。那时候交流圈子都是法国人,读博期间我的导师经常邀请我去他们家里过周末。所以我希望学子们能够学习法国的优点,多交流。”其次,要敢于接受挑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而自信的培养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成绩证明自己,用行动扭转心态。“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勤劳勇敢聪明,加上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心。”第三,要学会面对失败。“读博的时候,课题很难,我连滚带爬地做,总是进展不顺利。我想,是不是自己不适合搞科研啊。后来我发现,这边做得不顺,那边却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出来了。本来我都想放弃了,后来觉得还是要坚持一下。我就开始找原因,原因找出来了,结果反而是一个大飞跃。所以说失败往往孕育着成功的契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科研亦或其他领域,像屠呦呦那样,都要在无数次失败后选择坚持。”

张勇民希望海外留学生都能肩负起中国民间使者的责任,促进中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要敢于接受挑战,敢于承受失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