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现象新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现象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几年,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适应主流意识与市场需求,有着良好的传播环境,是其热播的外因;自身小品化的喜剧风格、平民化的题材、质朴的本色演出是其成功的内因。然而几年来赵剧在内容与风格上变化不大,其独特风格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所以若想更好地发展,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关键词:赵剧;热播;外因;内因;隐患

自2003年《刘老根》在央视播出以来,赵本山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下简称赵剧)在荧屏上火爆起来,理论界对此也十分关注。然而很多文章以赵剧为研究对象却称之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我们觉得有待商榷。因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吉林电视剧,一类是赵本山电视剧,二者虽都是农村题材,但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若只是以赵剧为研究对象,还是以赵剧命名为佳。赵剧为什么能够持续热播?它的魅力何在?其热播的背后又有哪些隐忧?它又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良好的传播环境――热播的外因

电视剧作为一种传播产品,必须有适宜的传播环境,比如恰当的时机、渠道、受众等,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赵剧就顺应了时代需求,在良好的传播环境中取得了好的收视率。

首先,赵剧是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刚好契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符合主流意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空前重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推行,都为赵剧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创作舞台。

其次,赵剧拥有广阔的市场,广大的受众。中国有九亿农民,而面向农民的文化产品非常贫乏,农村题材影视节目远远少于都市剧。在这种情况下,赵剧的出现弥补了影视剧市场的空白,赢得了广大的受众。农村人喜欢看农村剧,因为这是演自己的剧。城里人也喜欢看农村剧,这是因为一部分人由农村来到城市,有一种寻根心理;一部分人则因没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事很好奇;再有就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幽默风趣恰好能给受众带来轻松,帮助人们释放压力。

再次,赵本山喜剧小品为赵剧进行了长期的宣传造势,使赵剧的热播水到渠成。20年来,赵本山的小品成了春晚上的一道盛宴,很多人熟悉并喜爱赵氏小品的样式,自然对有着小品化风格的赵剧充满期待。而赵本山先是自导自演,自己作主角,在形成一定的风格后,请一些新人(主要是他的徒弟)来演,这样循序渐进地使赵剧逐步深入人心,夺得了市场。

还有,适宜的传播渠道即电视媒介对赵剧的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赵剧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具有平实通俗的特点,而电视相对于其他媒介来说更适合传播这类节目。电视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它的受众面广,它的普适性更注重节目的通俗易懂,要求大众化,而且它的成本低,不会造成人们经济负担。赵剧传播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利用电视媒介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换成电影媒介可能不会有这么好的传播效果,风格类似的《三枪拍案惊奇》遭到的质疑可见一斑。

二、赵剧自身的特点――热播的内因

赵剧有了适宜的传播环境还不够,其自身的魄力也是功不可没。赵本山紧紧依托东北文化,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开发”出喜剧小品,又把小品发展成电视剧,使赵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表现为:风格的小品化,独特的泥土味。

赵剧沿袭了喜剧小品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在电视剧中设置了很多“包袱”,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笑声不断。首先,赵剧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变化,更没有惊心动魄的宏大场面,有的只是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都被演绎成“小品式”的,整部剧就像由若干小品串联起来的。因为小品比较短,所以侧重在某一特定场景展现冲突。赵剧因采用小品的叙事方式,弱化纵向的情节发展,而重视横向场面的精雕细刻,在具体的场面和细节上,通过小品式的语言,表现双方的误会、矛盾,突出人物的性格,同时将一个个“包袱”抖开,制造笑料。

其次,赵剧中的语言也是小品化语言,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以东北方言为主,同时融合流行语、网络语言、乡村俚语、俗语、谚语、成语、诗词等,运用修辞等各种小品中惯用的手段,超常规组合搭配语言来制造笑料,以增强电视剧的喜剧效果。剧中人轻松的对白、调侃,夸张的语气、语调,能让观众在笑声中释放压力,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品味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因赵剧的演员大都是小品或二人转演员,所以表演起小品化的电视剧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看赵剧就如同看喜剧小品的“串串烧”,很是过瘾。

赵剧特有的“土”的味道使其更真实,更贴近受众,更有人情味和生活味。这里的“土”无丝毫贬义,可以理解为质朴、朴素,在此基础上还有泥土、乡土的气息,如田野的风沁人心脾,让人看了有一种踏实、舒畅的感觉。赵剧演的都是农村的事,所以这种“土”味恰好增强了剧情的真实感,拉近了与有着乡土情结的受众的距离。

首先,赵剧充满了浓郁的东北风情,向观众展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东北文化本身就是不善修饰的,渗透着黑土气息,它与高雅的精英文化的不同在于:平民性和大众化使它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赵剧将东北农村的山水、村庄、农民的日常劳作等都展现在观众眼前,让人看到一幅生动东北农村风情画卷;剧中还穿插了东北歌舞、东北二人传、民间绝活等,向观众展示了原生态的东北民间文化,凸显了东北文化的热烈与火爆。赵剧对东北方言的运用可谓不遗余力,甚至还用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小方言,如《乡村爱情》中王大拿说的是锦卅I方言。东北方言的特点是语调直、硬、冲,与普通话有一定差距,听起来有点“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很质朴,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情和乡土特色。赵剧中东北演员运用东北方言演绎了一部部东北农村剧,原汁原味展示了东北农民的形象,生活味十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其次,深入泥土的“草根性”使赵剧深入人心。“草根”有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赵剧中描写的是现实中国社会中虽庞大却处于弱式的群体――农民,他们大都文化素养不高,没有多么宏大的追求,却也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挣扎着。赵剧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描写了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真正关注了老百姓的内心世界。剧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很多观众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看起来特别真实,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剧中很多演员都是东北演员,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没有太多雕琢的痕迹,更能赢得广大平民观众的心。

三、赵剧繁荣背后的隐忧

赵剧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市场,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过分追求小品化及土文化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观众爱看就行,是否肩负着提高受众文化品位的任务?赵剧是反映新时期农民是如何生活的,它的小品化风格的确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乐趣,但晚会的喜剧小品和转播生 活的电视剧有所不同,这也使得赵剧在小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品比较短,主要是用语言叙事,重视某一场景的细化,纵向情节相对简单,而电视剧比较长,主要是用情节叙事,重视情节发展的真实性与逻辑性;小品注重的是舞台现场表演效果,所以动作、语言、声调都比较夸张,而电视剧要生活化,表演应力求自然,以给人生活自身形态的感觉;小品首先要追求“笑果”,观众的掌声、笑声是它存在的主要价值,附带着教育意义,而电视剧则侧重挖掘人性和反映社会文化。赵剧追求小品化的效果,所以重视个别场面细节的刻画,而在纵向情节方面下的工夫不够,致使剧情联系不紧密。有时,剧中人物一味在那调侃、搞笑,致使剧情漫无目的地枝蔓开去,甚至远离主题。“有些作品故事越编越复杂,场面越做越热闹,却忽略了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与细节的真实性,失去了其间必要的逻辑核心,变成片断性的小品演出。而且过多地依赖外部戏剧巧合与偶然因素解决现实矛盾与纠纷,会使剧情的展开失去内在冲突的张力。”赵剧的喜剧效果不是靠情节冲突来展现的,而是靠语言表现的。演员运用小品式的夸张、搞笑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制造笑料,有些话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胡侃,与剧情根本无关。那些单纯以搞笑为目的的场面和细节只能逗观众一时发笑,对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刻画无积极意义,不能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从而冲淡了电视剧的现实意义。

赵本山是农民出身,他的作品都带着泥土的气息,赵剧也是如此。这份朴素恰好与农村题材相符合,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这个“土”要展示的是农民的淳朴,而不是“土气”,更不应大肆渲染落后的东西,否则就是歪曲现实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农村都富裕了,农民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赵剧中一些人物形象设计就显得土气,与时代不符。如曾跟随赵本山在春晚小品中一起出名的帽子在赵剧中又戴在了李宝库、马大帅、赵四等人的头上,帽子似乎成了农民形象的标签,而这是二三十年前农民的扮相,现在看来显得落伍了,太土了。过分渲染土气、俗气,是庸俗而不是通俗。东北方言幽默风趣,能带来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赵剧也因此博得不少笑声。但剧中有些方言是“老化”的,只有部分地区的少数老年人在用,年轻人都已很少用了。那些“老化”的方言因与时代脱离,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显得很土,会让人产生东北农村非常愚昧落后的感觉。也违背了电视剧传播东北文化的初衷。传播文化,使用方言是一个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而应侧重对人物性格、思想等方面的深入挖掘。

赵剧因与二人转、喜剧小品一脉相承,剧中常设置一些丑角,如李宝库、范德彪、谢广坤、刘能等,或是在一些人的身体缺陷上大做文章,如王木生、刘能、《乡村爱情2》中的赵四、刘大脑袋等。人物形象本是丰富多彩,有美有丑,这无可厚非,但赵剧对这类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浓墨重彩,非常细腻,超过了其他角色。这样就把消极的东西放大了,丑化了农民形象。赵剧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逗人笑,它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它带来一时欢笑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庸俗的印象,甚至还落下了歧视弱势群体的名声。

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往下的路该如何走?两个字――创新。可以说第一部赵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突破其他题材的创新,幽默风趣的小品化风格的创新,但是一味地按照这种模式继续拍下去,相同类型的东西看多了会让人乏味。所以赵剧必须突破现有模式,在主题、内容、风格上都要有所创新,更深刻地反映农民的精神追求,增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内在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