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一句顶一万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一句顶一万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概述】

一句一万句》通过私塾先生老汪之口谈起《论语》起首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作出别有意味的评述:盼着远方的朋友来说话唠嗑,恰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知心话找不到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悲哀。小说分为两部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走出和走向之间,草蛇灰线,绵延百年。小说主线单纯,围绕出场的人物有近百人,枝枝蔓蔓生出的故事难以计数,但共同指向了书中每个人努力寻找的那一句话。

【权威鉴评】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出版于2009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抒写了中国人的千年孤独。这部小说令人惊异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中国长篇小说习惯于依赖的历史大事件进行编年史的叙事,而是通过乡村那些日常人伦生活,写出日常性中所潜伏的那些异常活跃的创伤性因素。

小说以独异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的文化与人性深处,开辟出一种汉语小说新型的经验,转向汉语小说过去所没有涉及的乡村生活的孤独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说话的愿望。说话源自于交流的需要,但内心的渴望总是被实际的交往所改变,说话总是陷入歧义和误解。刘震云也因此写出底层农民的友爱与背叛、家庭伦理的困境。书中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也曾制造集会热闹,开办社火大戏,一任县长竟然是个说得上话的戏子为的是彻夜手谈。但这无法改变本书人物的命运。因此,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不断地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倘佯,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

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这部作品无疑显示出汉语小说有能力创造自己的艺术高度,它表明汉语小说在21世纪依然有能力保持永远的异质性,按汉语来写作无限的可能性。

小说人物中设置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他在中国传教四十年,却只有八个信徒,他孜孜不倦地想给中国人介绍“第三个朋友”——上帝,可没有人想要。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完全不习惯向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诉说心里的“那一句话”,他们要找到一个贴心朋友拉着手、眼泪汪汪地说说贴心话。找到知心朋友不易,找到“那一句话”同样不易。刘震云说:“这一句话,大家可以读的时候自己找一找。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找‘这一句话’。”寻找话语的过程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灵魂,也使这部貌似写实风格的小说洋溢出很强的寓言色彩,而这些人物的故事也透射着圣人言语的深层解读。

【精彩链接】

卖东西讲究个吆喝。但老杨卖豆腐时,却不喜吆喝。吆喝分粗吆喝和细吆喝。粗吆喝就是就豆腐说豆腐,“卖豆腐喽——”“杨家庄的豆腐来了——”细吆喝就是连说带唱,把自己的豆腐说得天花乱坠:“你说这豆腐,它是不是豆腐?它是豆腐,可不能当豆腐……”那当啥呢?直把豆腐说成白玉和玛瑙。老杨嘴笨,溜不成曲儿,又不甘心粗吆喝;也粗吆喝过,但成了生气:“刚出锅的豆腐,没这个那个啊——”;可老杨会打鼓,鼓槌敲着鼓面,磕着鼓边,能敲打出诸多花样;于是另辟蹊径,卖豆腐时,干脆不吆喝了,转成打鼓。打鼓卖豆腐,一下倒显得新鲜。村中一闻鼓声,便知道杨家庄卖豆腐的老杨来了。除了在村里卖豆腐,镇上逢集,也到镇上摆摊。既卖豆腐,又卖凉粉。用刮篾将凉粉刮成丝,摆到碗里,搁上葱丝、荆芥和芝麻酱;卖一碗,刮一碗。老杨摊子左边,是卖驴肉火烧的孔家庄的老孔;老杨摊子右边,是卖胡辣汤也捎带卖烟丝的窦家庄的老窦。老杨卖豆腐和凉粉在村里打鼓,在集上也打鼓。老杨的摊子上,从早到晚,鼓声不断。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一个月后,左右的老孔和老窦终于听烦了。老孔:“一会儿‘咚咚咚’,一会儿‘咔咔咔’,老杨,我脑浆都让你敲成凉粉了,做一个小买卖,又不是挂帅出征,用得着这么大动静吗?”

老窦性急,不爱说话,黑着脸上去,一脚将老杨的鼓踹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