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自主修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自主修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生最具可塑性,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自主修身,是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实践活动;自主修身;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66-2

传统的课程教学较少提供给学生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同时能缩小生活与语文的距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合力,尤其是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小学生最具可塑性,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自主修身,是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的有效策略之一。

我校曾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在学年段语文学习的内容,设计并开展了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教育是自然所得,是潜移默化所得,效果胜于空洞的说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磨砺的自主修身能力。

一、在收集信息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自觉增强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渠道获取学习的信息和资料,使他们初步掌握通过观察、查阅、人际交往、网络媒体等获取学习的信息和资料,是我们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例如在开展“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先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家乡白色污染的情况,了解白色污染的原因。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最后开展“反对白色污染,人人有责”“防止白色污染,从我做起”等活动,探寻防止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们有的实地拍照;有的向科学老师请教;有的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查找;有的上网搜集下载;还有的甚至几个人一起合作摘录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办手抄小报、编写公益广告词,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和资源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大家都想通过自己亲身努力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查找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筛选的过程,而且他们是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渴求知识的心理在主动地学,自觉地学。还没开始学习课文,他们的身心早已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为找到的精彩资料而欢欣,为寻求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鼓舞。课还没上,环境意识已在孩子心中萌动,进而在具体地展开探究湖泊及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自然、历史、社会等各个学科进行整合,开展探究环境保护的小课题。

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边实践边认识,边研究边实践,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真切感受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自主探究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自然增强了,而环保意识是当今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修养之一。

二、在关注自然中,学生的家乡情感得到自觉培养

乡村有色彩鲜明的高山田野,清可见底的小溪流水,倚山而建的农家小屋,随风飘荡的袅袅炊烟,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这些丰富的景观既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素材。因此,我们引导学生从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方面,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特写,编成特写集;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校园的橱窗内,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教师更可利用以上这些富有农村特色的语文资源,激发学生展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对于《碧螺春》一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家乡的茶文化和魅力。课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茶艺表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身着旗袍,宛如一位茶道表演者娓娓道来,营造散发芳香的“茶文化”;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学生还引用古诗句、古筝曲名、成语等赞扬碧螺春。这是一次文学、音乐、美的文化整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中国名茶,品中国名茶,学生在一次不经意的饮茶中品出了生活情趣,品出了对家乡浓浓的爱。

三、在走进社会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得到自主提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之得到良好的品德熏育。

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呈现一种动态的“活水”式教育。实践中,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产生了问题意识。如,带领学生参观了新开发的工业园区后,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使学生感慨不已,不由地产生了好奇:“家乡可真美啊!”这就是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研究的问题:探寻家乡的变化。在形成了这样的专题后,学生便开始了深层次的实地调查,他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分布到各个地方,通过了解与统计,探寻着家乡的变化,知晓了家乡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桥、路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了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实践资源,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语文课程很多内容反映的都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身就来源于社会。因此,我们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知识变得“活”起来,并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真正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们不是让孩子对某一项内容、某一点知识有非常精深的了解,只是让孩子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是要培养孩子们对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这是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

四、在交流共享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自主养成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交流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科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沟通、合作、交流,重视通过发展性的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自修和补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这多渠道的平等、民主的实践合作中,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谦让、竞争,这必然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中的相关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顺利发展和形成。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很多。如: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介绍家乡优美的风景、名胜和变化,让学生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小导游。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同一家乡的同学进行自由组合的形式,研究家乡风景名胜的形成原因、野生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合作设计活动方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通过上网查找、实地考察、深入采访等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动脑想、动手写、动手画、动口说,不仅调动了合作参与热情,还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而且增强了学习中合作的能力。因此,人与人之间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必定会发生着种种的联系。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流,总会产生许多的人际问题。通过交往,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体验关怀别人和接受别人关怀的快乐,通过这些互动交往形成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修身教育因素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与新课程同生共长。我们相信,只要深入发掘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修身教育资源,采取得当而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学生定能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品行的自主修炼,更能逐步形成自主修身的习惯。因此,我们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修身教育角度考虑,都将继续积极开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小学生修身教育的实践探索。这样,必将会赋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新的内涵,为小学生自主修身提供有效而丰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