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12-01

阅读是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有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假定学生不知道,或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味地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害怕学生把新课要学的知识都说出来。有时,教师也会流于形式地问:“你知道关于某某的知识吗?”但不等学生回答,就又立即断定:“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了。”当然,这都不能真正给学生自觉自主参与的机会。

例如: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利用导语告诉学生这是一首送别诗,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思考:诗中写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这样使学生先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在精读诗歌思考: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为什么要这样?这样让学生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即: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李白,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教师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朗读,说说有什么收获?此时,学生尝试用刚才的思路去探究,发现《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是作者李白用目光送别孟浩然,而《别董大》一诗是作者高适用语言送别董大,同时还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可以说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着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二、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学生自读两遍便可知故事大意,无须老师再逐句分析提问。这时老师若能抓住“故意找碴儿”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狼的凶恶本性,也就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了。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并念出“狡猾的狐狸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继而老师又要深层引导理解“假”在这里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都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获得的。实践证明,学生读得越充分,领悟得就越深入。因此,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从多方面来改进教学方法。1.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我爱你,中国》一文时,全文的构段结构一致,所以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一段,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再把这个段与其他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学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法指导。2.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前首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则是让学生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提出疑问。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例话,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四、课内引导,课外强化

1.一日一首诗。几年来,我将吟读积累古代诗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所任教的班中,我在全班开展“每日一首诗”活动。在教室里,不断变换古诗内容。每日利用录音机播放著名艺术家的配乐朗诵。

2.每生三坚持。在课外阅读方面,我努力要求学生做到“三坚持”:(1)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知识大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互相交流的平台。(2)坚持集体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每单元自由选择一篇课文,依据课文读其原著或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在阅读课上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知识面。(3)坚持每人一本读书笔记,每人定期办一份阅读小报,从而既增强了阅读积累,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