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汉语颜色词“青”的语义文化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汉语颜色词“青”的语义文化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汉语所有的颜色词中,最特殊的就是“青”色,因为中国传统上它的所指一直具有模糊性,“青”色可以指蓝、绿、黑、白四种颜色。语义的不确定性既体现了“青”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也使“青”具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具体阐述了“青”的语义文化蕴涵,并分析了其文化蕴涵的成因。

关键词:颜色词 青 文化蕴涵

在《说文解字》中,“青”的释义为:“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色”是指青、黄、赤、白、黑。“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色配五方,其中,青与东相对应,古人将青视为东方之色,“东方主生”,代表着生命力,东方的青色就象征着生命和春天。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五方”产生的文化意义。据考证,“青”最初应当指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孔雀石可以用作绿色颜料,因为它有鲜绿、草绿和暗绿等颜色;蓝铜矿可以用作蓝色颜料,它是呈天蓝色或深蓝色,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就可以变成孔雀石。因为共生矿中的孔雀石、蓝铜矿的成分没有固定的比例,共生矿的颜色或呈蓝绿色,或呈绿带蓝色,或呈蓝带绿色,在颜色词不多的情况下,这些介于蓝绿之间的颜色便统称之为“青”。在现代汉语中,“青”基本上就是指:蓝色、绿色、黑色。例如:

蓝色:青花瓷、青天、藏青

绿色:青草、青苔、竹叶青

黑色:青丝、青布、青布鞋

除了这三个基本义。“青”还指白色,这与霜有关。“青女”是指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所以“青女”借指霜雪。“青霜”喻指斑白的头发。但是“青”指白色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了。

一、“青”的语义文化蕴涵

(一)青色与方位、季节

前面提到五色与五方的对应关系,青色对应的是东方。所以,“青”与东方有关。古代的“青土”指的就是东方之地。所以,古代在加封东方各诸侯时,“以青土与之,直以白茅,归以立社”。古代太子住在东宫,所以太子宫又称为“青宫”。天子之东堂,古称“青阳”。“青龙”,是东方的星宿名。道教信奉的东方神也称为“青龙”。古代行军的时候,用画着青龙的旗帜代表着东方的方位,正如《礼・曲礼上》中所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左为东)

五色又与季节相对应,青色对应着春季。所以,汉语中的“青”又与春季关系密切。春天草木葱绿茂盛,颜色呈青绿色,充满生机和活力,“青春”的本义就是春天。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的就是春季、春天。“青春”常用来指年轻时期,比喻美好而珍贵的时光。例如:我们常说“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青帝”,本来指的是东方的神仙,根据季节上的对应关系,东方对应春季,因而,“青帝”又指春神。后来青色又引申为出生、少年等内涵。例如“青年”,指少壮之年,指年纪轻的人。所以“青春”在古书中,本指春天,但常常来喻指少年。

(二)青色与天空、神仙

“青”色用来指天空,因为天空在晴朗的情况下呈蓝色,所以“青”的组词还常常与天有关。青天,即天空,在晴天,人们心情舒畅,所以“青天”往往是喻指光明且美好的世界。相反的,“晴天霹雳”,在晴天打响雷,常被喻指为突然间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常常是不好的事情。人们还常把为民请愿、清正廉洁的清官比作“青天”,例如人们熟知的“包青天”包拯。“青云”说的是高空,比喻拥有显赫的地位。“平步青云”比喻人一下子就升到了很高的位置上去。“青云直上”也是指迅速到高位,飞黄腾达。“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技巧达到非常纯熟完美的境界。

神仙居住和往来的场所称为“天界”。所以,“青”又与神仙有关。前面提到的“青女”,是神话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至秋三月,一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因而,青女可代指霜雪,例如:唐朝寒山《诗》:“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青腰”,即“青要”,也是掌管霜雪的神女,“青女”指霜雪,霜雪白中泛着青色,这与霜雪的自然颜色也有很大关系。

(三)青色与书籍

古代人们是用竹简来记事的,而竹子的颜色又是青色(绿色),所以人们把竹简又称为“青简”。故而,在中国古代,青色与书籍就有了微妙的联系。比如:“青简”,即是竹简,用来指代书籍;“青编”,泛指古代记事之书;而“青史”,则指的是史书。当用竹子制作竹简时,因为新出的竹子水分很多,容易腐烂变形,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用火烤青竹,把水分烘干,便于书写,同时又可以防虫蛀。在烘烤的过程中,青竹片本来是很新鲜湿润的,结果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就像出汗一样,所以这道烘烤竹片的工序就叫做“汗青”。竹简被烘干后,便可用来写字撰书了。“汗青”又称“汗简”,也可以叫“杀青”。古人常用“汗青”借指史册、史籍。例如: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就指史册。后来“汗青”就指著述完成,人们书稿创作完成、电视剧或电影拍摄完成。

(四)青色与地位

青色既可以表示地位尊贵,又可以表示地位卑微。

青色有尊贵之义。青色表示尊贵,有两个方面的溯源:一、尊贵的颜色,青色乃五正色之一,自然尊贵;二、尊贵的用法,青色所用之处比较尊贵。显贵官职的服装在汉代被称为“青紫”。同样在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颜色是青色,所以称之为“青门”,后来“青门”就泛指京城的城门。“青琐”本来是指宫门上雕刻的青色纹饰,后来也借指为宫门,可见“青”色的尊贵。晋代的制度规定皇帝写的诏书必须要用青色的纸、紫色的印泥,所以后来,诏命统称为“青纸”。如“青楼”在古代是指显赫人家的闺阁,用青漆在外表涂饰。“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曹植在《美女篇》中所用的“青楼”二字便是这个内涵。帝王住的地方在古代也称为“青楼”。但是“青楼”后来也称“妓院”。“青楼”指妓院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古代不只把有钱人家女子的闺阁叫“青楼”,而且华丽豪华的楼房也叫青楼,都有精致豪华的意思,这就容易让人们向往奢侈艳丽的生活;另一方面,汉代以后,青色在服饰颜色中的地位发生转变,地位卑贱的人才穿青色的衣服,婢女就称为“青衣”。

“青”在古代也指地位卑微,这主要是受古代服饰体制的影响。前面说到,汉代以后,地位卑贱的人才穿青色的衣服。唐制规定: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所以,“绿衫”、“青衫”、“青袍”等都居后位,都是指官职比较卑微,也可以指官职卑微的人。 例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元代的制度规定嫁的男子必须要带“青头巾”,《元典章・礼部二・服色》:“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这就成了耻辱的标志,现在我们称之为“戴绿帽子”,但是语义是约定俗成的。“青”在服饰中的地位就由卑微转为卑贱。

(五)青色与态度

大约在中古以后,“青”开始指黑色。当“青”开始表示黑色时,“青”的褒义程度明显地比“黑”要高。例如: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晋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资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表现了其对嵇康尊重的态度。据说,阮籍母亲死时,其好友嵇康来慰问,阮籍给的就是“青眼”;而阮籍看不顺眼的嵇康的哥哥嵇喜来吊唁时,阮籍就是给的“白眼”。与之相似的,“青目”、“青睐”、“青眸”、“垂青”等,也都喻指受到尊重和优待。

唐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常常用“青丝”、“青翼”、“青髻”等词喻指黑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中的 “青丝”指黑发,可引申为年轻时候,与衰老时的“白发”,对比鲜明,流露出诗人心中无限的感慨。此外,古代女子用青黛来画眉,眉呈现出微微发绿的色彩,因此,女子的眉被称为“青娥”,也可指代美丽的少女。用“青”来形容黑色的眼球和头发,一方面是因为青色颜色的渐变,深色的“青”就非常接近黑色,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用“青”表达了人们尊重、喜爱的情感。

二、“青”的语义文化蕴涵成因

(一)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五方、五行的观念,为探究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在商代的时候祭祀四神,即四灵兽。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之四灵以镇四方,亦称四方之神,作“卫护神”,以壮威仪。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龟和蛇的合体)为北方之神。”到了周代,古人将四方之神与四季相对,东西南北对春夏秋冬。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四方之神就转化为“四帝”,在中央又增加了一神就形成了“五帝”。直到阴阳五行学说流行之后,五方、五时、五色、五帝与五行彼此对应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帝五佐”的文化体系。“青”在五帝五佐文化体系中,代表东方之色,“东方主生”,代表万物生长,是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并且,东方对应春季,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国古代一直把南、东视为尊贵的方位,所以认为黄色和红色是尊贵的,又偏爱青色,所以就迷信南、东两个方位,提高了红色和青色的地位。

(二)审美角度

人类区别于别的生物,不只在于人们具有社会性,还在于人们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但是人们最早产生审美意识是与其劳动、物质和生存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期,人们最高的目的和物质要求就是生存、繁衍后代和发展进步。这种功利目的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青”,是东方之色,代表植物茂盛和强大的生命力。“青”象征着春天,植物茁壮生长,这与人们自身的劳动、农牧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同样,关于“青”的组词与这样的审美意识是对应的,例如:“青春”指美好的时光,“青年”指少壮之年,因为少壮之年就像是刚刚发青的草木一样,用“青史”指代书籍、史册等等。

当然,“青”在古代也有卑微的文化含义,前面也提到过,这其实是与古代的服饰制度有关的。“青”在服饰颜色中的地位是起伏变化的,一开始代表尊贵,后来地位变低,成为卑贱者之服。比如,“青衣”,本来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和后妃们在春季穿的一种礼服,代表尊贵的人穿的衣服。但是从汉朝以后,“青衣”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成了地位卑贱的人穿的衣服,所以我们会把婢女称为“青衣”,“青”在服饰颜色中的地位由此转卑。唐制规定:官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所以“绿衫”、“青衫”、“青袍”等都是指官职比较卑微,也可以指官职卑微的人。到了元明清时期,规定伶人、乐工和娼妓都必须穿青、绿色的服装,戴着绿头巾,表明他们是从事卑贱职业的人。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原因,汉语颜色词“青”就被赋予了丰富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青”的组词带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结语

颜色词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颜色词的语言功能与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表达客观的概念意义,颜色词还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青”的多义性使得它在作为颜色词使用时,是相当理性的。本文通过阐述汉语颜色词“青”的语义文化蕴涵及其成因,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颜色词“青”的关注和思考,并能领悟“青”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骆峰.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袁英杰.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潘峰.释“青”[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06,(1).

[4]张清常.汉语的颜色词(大纲)[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5]王玉英.颜色词“青”及其国俗语义探析[J].修辞学习,2005,(5).

(辛欢 山东临沂大学商学院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