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苦难的命运顽强的抗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苦难的命运顽强的抗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喜英,今年60岁。她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年青时,丈夫惨遭厄运,瘫痪在床,十几年如一日由她一直照料;中年时,痛失儿子;年老时,惟一的孙子身患白血病住院,结果人未留住,又给这贫穷的家,添上了一大笔债务;还有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不公……但这位普通的农村女子,却变得更加顽强和坚毅,在与贫困、命运的抗争中,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灾难深重的家……

相濡以沫,两口子共建贫困之家

1967年2月,家住湖南武冈市邓家铺乡王家村的王喜英,经亲戚介绍,认识了邻县离家20多公里的邵阳县蔡桥乡斗山村农村青年尹松发。

王喜英时年23岁,长得珠圆玉润,十分可人,只因家中兄弟姐妹太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相比之下,比王喜英仅大2岁的尹松发家庭条件略好一些,但地处一个比较闭塞的山村,他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过早地辍学在家,为父母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小伙子虽然文化不高,但人长得标致,为人忠厚老实,加上媒人的帮助,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便在金秋十月一个良辰吉日里,喜结良缘。

婚后,小俩口和和美美。不久,大女儿尹小莉,大儿子尹小兵,小儿子尹小基也相继出生。家里接连添了好几口人,生计日渐窘迫。这时,尹松发的父母也都年老了。尹松发既要负担父母,还要照顾家中还未成家的弟弟。家庭的负担,便无形地落在了王喜英两口子的肩上。为了多赚一些钱支付家庭开支,两口子起早贪黑,为家庭的生计忙活着。尹松发除给自己和父母干好农活外,还常抽空到村里一些私人煤窑里去挖煤,以多赚几个钱来持家。王喜英除干好家里的活计外,还到外面找些苦力活干,甚至到快分娩时,还在替人挑砖头。这样,两口子起早贪黑,一番摸爬滚打之后,家庭条件慢慢有了起色,准备再好好地干几年,把分家时得到的几间旧房重新翻新。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意想不到的横祸悄悄降临到他们头上……

惨遭横祸,致使丈夫瘫痪

1987年9月29日,这是一个让王喜英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这天下午尹松发帮妻子在地里忙活了一阵后,便说:“喜英,你把地里的活计忙完,我去煤窑看看。”王喜英见丈夫昨晚挖了一个将近通宵的煤,已经很疲劳了,便说:“今天你别去煤窑了。”“不行啊!小兵的学费还欠着未交呢?”尹松发边回答着妻子边把锄头放下。

斗山村是一个人口众多,山多地少的村庄。由于村庄地处偏僻,这里的村民大多靠山吃山,幸好这个地方产煤,于是私人开采的大大小小的煤窑遍布这里的山山岭岭。尹松发就是靠挖煤出卖苦力,赚几个钱贴补家用。尹松发要去的煤窑距家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个由六个个体老板合伙开办的煤窑。由于都是私人开采,煤窑的各项安全措施并不好,采煤的方式也是最原始的。下午6点,尹松发挖了最后一筐煤,准备搬运出来。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厄运降临了,只听“轰”的一声,煤窑塌方了。尹松发来不及反应,就被倒塌的大面积煤块重重地压在煤窑深处。经工友们竭力抢救出来时,他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王喜英闻讯后,放下手中的活计,急急赶往煤窑,只见刚才还是好端端的丈夫,一下了变得血肉模糊,她眼前一黑,当即昏了过去……

尹松发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由于伤势太重,有人建议到县以上大医院去治疗。在这样一个贫困山区,住大医院哪能一下子凑齐大量的钱,王喜英只得求助煤窑老板。但煤窑老板担心县以上的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太大,便指定到附近的塘渡口镇一家个体诊所去治疗。无奈,王喜英只好听任老板安排。

住了一段时间,由于老板支付的治疗费用不是很多,诊所也就没有下太多的好药,致使病情拖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一些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尹松发被送往衡阳169医院,但住医院需先交2000元押金,由于几位老板硬是不肯支付这笔住院押金,只得把病人又从衡阳拉回,致使病情再一次被拖延。

从此,尹松发的下肢已完全瘫痪,而且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尹松发,王喜英不得不寄住这家诊所,她每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给尹松发熬药倒水,喂饭喂水……这期间还要顾及家里正在读书和还未读书的三个儿女,成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在外治疗这段时间里,家里的田土几乎荒芜。尽管尹松发家有3个弟弟,但他们都各有了好几个小孩,日子也过得非常拮据,难以顾上遭受厄运的尹松发。这时,尹松发的父母也年老,加上家庭的这一变故,愁得卧床不起……

然而,令人难以至信的是,在这家诊所住院一年多,煤窑老板仅仅付了1000多元的医药费,护理费用和生活费用,均由尹松发自己支付。为了给丈夫治病,王喜英不得不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家里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也只能在亲戚和乡邻的帮助下上学。家里的日子是一日比一日难过,王喜英常常就只能吃上一顿饭,以此支撑自己羸弱的身体,服侍着瘫痪在床的丈夫。

面对不幸,她撑起一个家

时间已到了1988年4月。王喜英想到丈夫是在煤窑出的事,但煤窑老板仅仅给丈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从此就不管不问了。为此,王喜英先后多次去找这些煤窑老板,但他们不是推卸责任,就是躲着不见。王喜英只好决定向法院。

为了讨还公道,王喜英不知跑过多少路,流过多少泪。法院一直到1988年9月开庭。法院判决6位煤窑老板,赔偿尹松发的一切费用按每月50元,14年计算,总共为9000元。

这时的王喜英40刚出头。一些邻居和亲戚见她每天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担心她迟早会要离开这个家。因为大家都想,只要王喜英放弃这个破碎的家,出去再嫁一个家境殷实一点的男人,她这苦命的日子,也就算熬到尽头了。但是,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面对着三个还在读书和未读书的儿女,王喜英怎能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她咬了咬牙,对着瘫痪在床的尹松发说:“松发,你就安心养身子吧,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做你的一双拐杖。”然而这时的尹松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医院的一年多时间,王喜英没有离他而去,而是留在医院悉心照料他,他的内心自然很感激。虽然很需要她,但怎能忍心让她陪着自己受一辈子活罪呢?人不能太自私了啊!于是,他故意回避王喜英,爱理不理,有一天还真的发起了脾气:“你守着我这个完全没有用的‘废人’,还有什么用?带上基儿(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赶快离开这个家吧!”说着,愤然抓起盖在身上的被褥,一把摔到了地下。尹松发大小便失禁,加上一激动,粪便溢出,一股难闻的臭味又弥漫开来。王喜英含着热泪拾起滚落在地的被子,又打来一盆热水,翻转尹松发的身子,替他擦洗刚失禁的粪便。(尤其是夏天,由于尹松发下身瘫痪,血液循环比正常人要快,体温也比正常人高,出汗特别多,光是洗澡,王喜英一天就得为尹松发洗三、四次。)王喜英完全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松发一生一世。

王喜英弯着身子替尹松发细心地擦洗完毕,尹松发看着妻子单薄的身体,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一把抱住王喜英,不禁失声痛哭……王喜英擦掉尹松发的眼泪,给丈夫压好被子,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松发,男子有泪不轻弹,我们要坚强一点。”

王喜英的公公、婆婆见自己平时最为欣赏的儿子整日瘫痪在床,心灵上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种打击,使得两位老人过早地衰老,且经常患病。1989年,公公中风卧床不起,王喜英除了照顾丈夫外,还得要尽一个做媳妇的孝道,经常替两位老人煎药、喂药、洗衣。1989年8月,公公尹华金老人病情加重,临终时,他紧握住王喜英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孩子,我们尹家多亏了你,多亏了你……啊!”就这样,王喜英以一份真诚和孝心,既做儿媳又做儿子。

办完公公的丧事,王喜英一家还没有从悲伤里走出来,厄运又悄悄地降临到了她家。1989年12月,对王喜英一家来说又是一个黑色的日子。这是一个晴朗的冬日,吃过早饭后,王喜英带着女儿到地里忙活去了,还未到上学年龄的小儿子尹小基在家里照看父亲。到了下午2点,尹小基觉得肚子好饿,便到处找吃,没有找着(当时王喜英家保持着一日只吃两餐的习惯)。于是便到屋后面的茅草地里采摘了几个野生蘑菇,生吃了。谁知吃下去的正是几个毒菇,当有人在屋后的墙角发现尹小基时,他已是口吐白沫,奄奄一息了。王喜英得知后,放下活计,急急赶回家抱着小基就往医院赶,但是为时已晚,小基在妈妈怀抱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悲痛欲绝的王喜英随即昏倒在地,抱着儿子的遗体久久不肯松手。此刻的尹松发也是肝肠寸断,哀天哭地。

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灾难总是接连不断地光临这户人家。王喜英分家时所得的三间房子,已是很陈旧了。冬季的一场大雪使靠西边的一间正房被暴风雪压得倒塌了半边,幸好老天有眼,未砸着人,其它几间也是危如累卵。这时的王喜英真是六神无主,只得坐在地上仰天长叹:“老天爷啊,连个容身的地方也不给我们吗?我不甘心啊!”未等天晴之日,她带着两个儿女,到几里路外的一个废弃的砖窑挑砖,并买回一些廉价的瓦片,在附近乡邻的帮助下,对倒塌的房屋和将要倒塌的房屋进行了整修。

一连串的不幸和打击,使得王喜英变得更加憔悴,她苍老了许多,由于体力不支,爬上楼吊砖时,不小心栽下了楼,虽未伤及皮肉,却严重扭伤了腰,结果躺在床上休息了几天。

这时的尹松发看着妻子天天像陀螺一样忙着转个不停,自己不但不能帮忙,反而还要王喜英一日三餐地照顾、服待,不禁百感交集。他想:我不能再连累这个家,连累喜英了。他又做起了自寻短见的蠢事,幸好被人及时发现。王喜英这个坚强而又羸弱的女子,挣扎着从另一张床上爬起来,抱着丈夫大哭了一场。然后对尹松发说:“松发,如果你这样死了,就不是一个男子汉,这苦日子,要熬,咱们一起熬,总有熬到尽头的时候啊!”

星移斗转,弱女子仍在抗争

苦日子艰难地熬到了1995年。尹松发的两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家里的开支不是减少了,而是比原来成倍的增加。儿子大了,还得要找媳妇,要帮他成家。然而,家里陈旧的住房,虽曾有过整修,但毕竟经不住岁月的风霜雪雨,旧得不能再住人。好在乡邻和一些亲戚朋友,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七拼八凑,筹资买下了邻村一户人家的住房。家里总算有了一个像样一点的房子。

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王喜英的身体状况日渐瘦弱,经常出现头晕、脸肿、心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尹松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催她到医院去看看,但都被她以种种借口推托。最后,尹松发不得不说:“喜英,你再不去看病,要是身体垮了,谁来照顾我啊!”不得已,王喜英只得回到不是很富裕的娘家,借了150元钱去了县医院,一检查,严重贫血,还患有心脏病、慢性胃炎。王喜英在医院仅仅开了不足50元钱的药,便回了家。

一晃,尹松发的儿子已到了23岁。23岁在城市还不到结婚年龄,但在农村,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尹小兵已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王喜英托亲戚朋友张罗着给儿子找对象,但是家里太穷,又有一个长期瘫痪在床的父亲,相亲的姑娘便一个个摇头。好在邻村有位老实、本份的姑娘,见尹小兵长得帅气,人又勤劳,便不嫌家穷,愿意嫁到尹家。王喜英大喜过旺,硬着头皮,举债为儿子办了婚事。

儿子成了家,尹松发、王喜英,终于去掉了一块心病。不久,又生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孙子,王喜英夫妇更是喜上眉梢。然而,就在小孙子长到1岁时,一场横祸又降临到这户人家――小孙子患了白血病。为了救人,此时的王喜英什么也不顾了,便到处借钱。小孙子住了一年多的医院,王喜英便借了一年多的债,结果是人未留住,花去的医药费却高达2万多元。

旧债未清,又添新债,尹家真是下雨背稻草,越背越沉重。悲痛欲绝的王喜英从医院走出来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此情此景,在场者无不为之流泪。

如今,王喜英的身体也未有好转。为了还债,儿子、儿媳结伴外出打工未回,留下一个5岁的女儿在家,王喜英既要照料孙女,又要服侍丈夫;既要顾及家里,又要照顾外面,整天就像一台破旧的机器在超负荷运转。但是,不管生活怎样折磨,不管命运怎样苦难,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磨难的王喜英,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幸,已变得更加顽强和坚毅。她说:“我这一辈子,已经不指望过上好日子了,但为了这个家,为了瘫痪在床的丈夫,我决不服输,定要与这苦难的命运抗争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