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盐城市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盐城市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盐城位于美丽的黄海之滨, 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市域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20万, 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近几年来,盐城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个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战略,中心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1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增加到80多万人,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特色逐步彰显。作为政府提供的基础性公共产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快速公交(BRT)的建成使用,极大地发挥了公交的城市功能,在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日前专门就盐城市区公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1、盐城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职工队伍情况:盐城市公交总公司成立于1977年12月,现有三个营运分公司,一个出租公司,一个油料公司,职工人数822人,其中机关人员176人,驾驶员502人,乘务员123人。

营运车辆情况:2007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1.28亿元,增加公交车辆280辆。目前运营车辆共计435辆,折合472.2个标台。其中BRT车辆120辆,折合170个标台。

公交线路情况:市区现有公交营运线路42条,线路总长度680公里,基本通达亭湖区所有乡镇(盐东、黄尖两镇除外)及盐都区的龙冈镇、潘黄镇。

公交运营情况:市区公交运行能力逐年提升,2010年总客运量5100万人次,比2009年(总客运量4300万人)增长18.6%。今年上半年总客运量达325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企业营运总收入近几年平均以10%的幅度增长,2010年达4306万元,今年1―6月份实现营运收入25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9%。

快速公交情况: 2009年起,盐城市委、市政府借鉴常州、杭州、广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市实际,先后在解放路、开放大道建成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形成了“一主一环五支”全长126公里的快速公交网络,成为盐城公交发展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盐城也因此成为全省第二、江北首家开通BRT的城市。

场站设施情况:市区共设有停车场4个,回车场8个,公交站台473个,其湾式候车亭92个。2010年,市政府投入约6000万元,在西环路南段西侧建成占地50亩的城南公交调度中心,包括公交停车场地、调度中心大楼和加油加气站、保养车间、自动洗车机等配套设施建设,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信息管理情况:盐城公交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正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已实施IC卡电子收费系统,简单运用信息技术统计人员成本、营运生产情况等常规数据,GPS定位系统对BRT车辆能进行实时调度。

2、盐城公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交优先意识尚未普遍确立。较长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步伐不快,城市规模偏小,公交发展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和扶持等方面缺乏优先意识和具体措施。即使现在,社会各方面对公交发展的认识还有较大差距,上面优先,下面不优先;主管部门优先,其他部门不优先;口头上优先,碰到实际问题就不优先的情况依然存在。如公交站场建设所需的土地划拨尚未优先供给;不少大型项目、规模小区在建设前缺少公交规划,建成后又不愿提供公交站点和回车场地;市区现有超万辆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不仅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同时占用公交站台资源;个别乡镇、企业、学校甚至出现千方百计要公交,公交来了又向公交收取停车费、清洁费、治安费的现象。只要公交服务,不愿服务公交,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

2.2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明显滞后。近几年来,盐城按照建设江苏沿海特大城市的要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逐步成环成网,城市公交需求不断增长。但现行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还是2005年编制的,近几年一直未作修编。过于陈旧的规划已远远不能适应大市区建设的现状,对公交发展已经失去应有的指导性,甚至成为公交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场站建设的分布、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构建等,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市区道路容量不足,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过大。

2.3企业智能化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新的公交运营技术,包括营运车辆自动定位技术、全方位智能调试系统等才刚刚起步,精确控制与平衡生产管理成本、建立健全企业信息链、车辆修理项目即时或事后查询统计系统仍处于空白状态。目前盐城的公交营运管理仍以手工的、经验的、机械的老模式为主,人车比高达3:1,人力成本过高;调度员、乘务员、驾驶员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调度员不知道车辆在道路上的运行情况,公交驾驶员则不知道前方道路具体状况,而乘客也无法确定最佳的出行路线,整体管理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与人性化要求。

2.4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目前市区在建的公交场站项目,基本还是2009年、2010年、甚至2008年的政府实事工程,有的项目因规划、土地、招标、地方矛盾等原因仍处于选址阶段,建设进展缓慢;公交营运车辆数量不足,目前只有435辆,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不足6个标台,与国家标准15个标台相比差距甚大;车辆配置标准偏低,近几年更新的车辆都是本地企业生产的,其设计、工艺、质量有的达不到客车技术规范要求,车辆运行故障率高,不但增加企业维修成本,而且带来安全隐患。

2.5公交职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公交岗位对职工的学历、技术、职称要求标准较低,职工的知识层次整体不高。目前公交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只有98名,占职工数的11.9%,具备技术职称的职工只有29名,仅占3.5 %,技术工种人才奇缺;公交企业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工作活力不够;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公交职工收入、福利待遇较低,影响工作热情,尤其是驾驶员流失严重,目前公交公司紧缺驾驶员近100名。

3、关于加快盐城公共交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加大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城市公交法规体系是“公交优先”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落实“规划优先、土地配置优先、路权使用优先、政策扶持优先”和“政府投入为主”政策的重要措施。为此,应把城市公共交通法规建设作为城市公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建议盐城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和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的政策文件,将“公交优先”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统筹、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尽快完成公共交通规划和相应的场站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规划编制要准确把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律,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公交线路、首末站等设施数量、位置和用地规模等等。要严格规划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的行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3.3进一步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根据车辆报废、新辟线路、缩短班次间隔等实际需求,适时适量更新公交车辆,并逐步增加空调公交车的投入比例。加快公交场站建设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亭湖和盐都两区仍有13个乡镇未通达公交车,当地群众出行仍以农共班车为主,线路达20多条,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建议大市区范围内各乡镇将公交场站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一并付于实施,逐步取消农共班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客运体系。

3.4着力提高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逐步改变目前公交营运调度技术落后的状况。运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公交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站点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公交智能化调度中心的作用,尽快在常规公交车上安装车载GPS设备,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积极推广非接触式IC卡,利用IC卡实现不同线路间的优惠换乘,提高公交出行的经济性和分担率。拓展现行的IC卡系统功能,将公交IC卡与超市、银行、其他交通行业联网,逐步实现城市一卡通。

3.5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市区公交线路要及时向新建大型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园区、教育园区等区域延伸、加密,同时向城市周边辐射,提高线网覆盖率。在现有快速公交一主一环五支网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常规公交线路,减少线路重叠,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适当延长部分公交线路的营运时间,灵活调整节假日、双休日通往主要商业网点、休闲娱乐场所公交车运营时间表,并逐步开通夜班车。

3.6加强公交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行“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着力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实行定员定岗,以岗定酬,岗变薪变,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多能少,形成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营运考核、奖惩规定,实行单车核算,职工绩效工资与营收、安全、服务、里程相挂钩。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拓宽公交车驾驶员专业培训渠道,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行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线路、文明示范岗及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加强公交行业窗口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