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的所得真的少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的所得真的少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常听到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的人抱怨自己收入少,总觉得自己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要少。很多人还爱帮朋友熟人打抱不平,认为朋友熟人得到的收入也少于应得的收入。歌星孙悦有一首歌唱到:“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人生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这首歌曲因为唱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所以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觉得自己所得比应得的少,这是目前职场很普遍的一种心态。你的所得真的少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得比应得的少,这样的情况不会普遍存在。支持市场体系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一个人得到的就是他应该得到的。

这就不能不探讨两个问题:一个人得到多少究竟应该由什么决定?应该得到多少又由什么来决定?

不管是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从职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个人的所得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的价值和他实际的付出。任何老板在雇用一名员工之前,都要计算一下这一决定能够为自己带来多大的产出。只有增加的产出以及与此雇用决定相关的成本收益大于他付给新雇员的报酬时,老板才会做出雇用新员工的决定。一旦支付给新雇员的报酬正好抵消其所创造的利润时,老板就会停止继续雇用新员工。所以,单个雇员的报酬正好等于他的边际产出―――因为雇用他而增加的产出价值。经济学笼而统之的将这一情况描述为“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价格等于这些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只不过经济学术语里的“价格”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报酬”。

老板雇用一名新员工的目的是让他工作,为自己增加收益。而这种收益到底有多少,取决于员工付出的程度和效果。作为被雇用者,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报酬等于闲暇的边际价值来确定究竟要干多长时间,要不要自觉加班。经济学一般这样来解释雇员的报酬:报酬是雇员为了工作而付出的代价。当雇员能够接受的报酬水平与老板雇用这名员工能够产生的收益水平一致时,雇用行为才能产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员工得到的就是他应该得到的,不存在“得到的”比“应得的”少的问题。但为什么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比应得的少呢?

其实,这主要是对经济学关于要素价格理论缺乏深入的了解所致。在任何一个单位(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表面上,老板雇用的只是员工。但实际上,老板在雇用员工之前,已经事先“雇用”了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厂房等。资本、土地、厂房也是“被雇用者”,也需要获得报酬。正常情况下,员工们所创造的财富要远多于自己获得的报酬,没有获得的部分支付给了资本、土地、厂房等其他“被雇用者”。由于资本、土地、厂房等“被雇用者”自身并不能够创造价值,它们只有被员工们所运用,才能实现保值增值。所以,大部分人都容易产生一种怨气,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凭空让资本、土地、厂房的所有者分去一杯羹,实在是缺乏公平。其实,如果没有资本、土地、厂房等其他要素的投入,人力资本往往就失去了一显身手的舞台,有劲使不出来,价值也就无从谈起。资本、土地、厂房等所有者分走的一杯羹是它们应得的,属于老板在作出雇用一个员工之前考虑过的“与雇用决定相关的成本收益”范畴。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社会财富之所以增长,是因为人类善于对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并在组合的过程中对每一个要素都支付了应得的报酬。

“得到的”比“应得的”少的情况,只有在老板不按照劳动合同给员工支付约定报酬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老板按劳动合同规定兑现。如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老板若真是没按劳动合同给你兑现工钱,那是一告一个准。

“得到的”比“可能得到的”少的情况是有的,但这种情况只能是暂时性的。一个员工在现有环境下,只能发挥出一般的潜能,得到的也就不多;倘若换了环境,立刻如鱼得水,大展拳脚,可得到的比原先的单位要多出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员工就会很快转换工作,放弃现在能够“得到的”,去追寻那“可能得到的”。

在其他的情况下,“得到的”比“应得的”少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你有这种“感觉”。如果你固守着某一份工作,还总是觉得“得到的”比“应得的”少,那这是一种于人于己都不好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下,你会忘却自己应该做好什么,工作绩效会大打折扣,产出会越来越少,最终,得到的真的会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感觉下,不仅工作缺少了乐趣,生活也缺少了滋润。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是一个你难以舍弃的工作,那这份工作就是你最需要的工作。对这份最需要的工作给你带来的“所得”,不要去抱怨比“应得的”少,因为尽管你目前“得到的”,也许少于将来“可能得到的”,但这已经是你“应得的”。对待一份最需要的工作,一个雇员最理性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就像就餐,心平气和地吃萝卜白菜,胜过满肚怨气地吃鸡鸭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