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园分期:看上去很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园分期:看上去很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前校园电商、校园社交、校园O2O等类型的创业就层出不穷,如今校园金融(校园分期)的异军突起更是赚足了眼球。

校园是很多创业者切入的领域。早前校园电商、校园社交、校园O2O等类型的创业就层出不穷,如今校园金融(校园分期)的异军突起更是赚足了眼球。这个市场的优点很明显,目标群体数量庞大而集中,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加上毕业于校园的创业者们熟悉这个市场。尽管如此,自从人人网衰落以后,互联网界再没有重量级的校园产品出现。

那么扎根于校园的消费分期,又会遭遇哪些挑战?

难以规避的用户短板

全国在校大学生约3000万人,有多大比例的学生会使用分期消费?其中又有多大比例会去平台分期?在这个领域,老用户的价值远高于新用户。竞争充分的情况下,要想在这样的细分市场盈利,必须精耕细作。但是致命的是学生用户缺乏延续性,每年都有固定的大量老用户因为而毕业流失,每年大量的校园新人又需要高成本去获取。当年纠结于此的校内网变成了人人网,然后扩展了,然后迷失了。

此外,生活费有限的学生还是消费冲动和价格敏感兼具的群体。校园分期业务实际利率高企,学生会发现“一天只要X块钱”原来也有这么大的压力。不用卖肾就可以拥有一个“爱疯”,而最后发现现实的结果是要吃一学期的泡面还债。这样的情况下,回头客又会占多大比例?这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堪忧的风控机制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创业公司称校园分期的坏账率如何如何低。而银监会当初叫停学生信用卡的缘由却是学生信用卡逾期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家长的不断投诉。难道现在的信用环境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了?未必。从2002年招行发行学生信用卡到2009年银监会叫停该项业务,这是个坏账率如同温水煮青蛙的漫长过程。而校园分期创业公司的历史,多数还没有一个24月的还款周期长,现在说坏账率低还言之尚早。

没有征信数据,只能笼统地给予相对统一的授信额度,也无法监测学生是否存在在不同的分期平台过度消费的情况,更没办法在逾期的情况下,用征信系统的污点给予借款人相应压力。到宿舍催讨、联系家长是目前被普遍采取的粗暴而又高耗的办法。

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创业公司还启用大量的兼职大学生参与线下地推和审核,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更是无处不在。一般产品跑马圈地抢来的市场是资产,而信贷产品抢来的市场很可能是风险。

残酷的竞争环境

一个低门槛的市场,只要有一点火星,竞争之火就会燎原。更多的创业公司鱼贯而入,更多的大公司也进入这块领域开辟新战场,在资本的支持下,免息免手续费的烧钱抢市场开始了。

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潜在的搅局者――银行和电商。

首先是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逐渐明朗,而在后续的政策文件中,如果赋予校园金融合法化身份,银行必然重返。仅就银行的信用卡而言,不仅可以灵活分期,还具有免息周期、使用范围广泛等诸多优势。一言以蔽之,你有我有,你没有我也有,杀伤力是致命的。更何况在政策明朗之前,金融机构也已经另辟蹊径曲线进入灵活的P2P网贷市场,平安背景的陆金所规模和估值已远超一般创业公司。

其次是电商。国内大型电商网站已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业务版块,大力布局消费信贷,只是某些方面还缩手缩脚,比如天猫分期就被人诟病为伪分期。他们的审慎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对风险的敬畏,以及在等待厚积而薄发的最佳时机。花呗、白条这样的金融产品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电商巨头不仅拥有流量优势,所掌握的用户消费大数据也是甄别用户风险的利器。更有趣的是,电商巨头还是校园分期平台的上游。供应链掌握在潜在竞争对手手上,试想,校园分期平台得有多被动?导购网站被巨头封杀后的先例就是明证。

那么,在巨头正面擂鼓之前,校园分期创业公司利用短暂的时间窗口能建立怎样的壁垒?

有限的想象空间

校园分期主要以数码硬件为主,消费频次非常之低,即使拓展到驾校、旅游等市场,也仅仅是1年1次和1年两次的区别。此外,能给予学生的信用额度一般也仅够买一两次大额产品。这些都决定了相当比例的用户可能就是一次性的用户。低频次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想象空间有限。

为了增加流量,一些校园分期平台推出了一分钱特卖、限时抢购等商品,已经背离了金融的本质,一不留神就会像人人网那样成为四不像,最终迷失自我。

至于等学生毕业后,切入结婚育儿、买房买车等市场的愿景,恐怕只能写在“十三五”规划给投资人看。眺望远方的前提是做好当下,平台像打车、外卖软件一样烧钱,却不能成为流量入口,也不能建立起规模壁垒,那么当下的价值在哪里?

校园分期,风继续吹,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