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南的第100次婚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高南和往常一样,出门前,他在自己家的旧木椅靠背后刻上了第20个“正”字的最后一道――今天是他的“第100次婚礼”。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春寒料峭,高南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南昌某大酒店。只见这位即将退休的准花甲老头,熟练地从他带来的旅行袋里拿出那套喜庆用的行头换上,精神头十足。一会儿与音响师选定婚礼配乐,调试话筒和音响;一会儿与新人家属商量婚礼流程;那娴熟、热情、周到.细致,就像为自己办婚礼。
其实,高南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宣传部部长。婚礼需要主持也是这十几年才兴起的,在南昌,高南算得上婚庆主持人的祖师爷了。他生在乐平,长在南昌,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祖宗八代没有人讲普通活。高南小时候跟着父亲的一个朋友学说话,学成了节节巴巴的“结巴子”(口吃),一句话半天说不出来。在小学读一、二年级时,当个班干部叫“起立”都叫不利索,还会叫成“起、起…起…立”。班主任老师对他说,你结巴这么利害一定要改过来,不然不仅当不了班干部,以后长大了工作也是很不方便的。之后,老师有意识地纠正、培养他,在课堂上要他大声地朗读课文,课余派他参加学校业余宣传队活动,担任朗诵、报节目的任务。渐渐地,高南的口吃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也变得更加活泼和自信了。中学毕业,高南被推选到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某团的业余宣传队,锻炼就更多了。说普通话时结巴口吃的毛病彻底消失,并逐渐踏进了语言艺术的门坎。1973年高南参军入伍了,不久就登上了部队的舞台。有机会多次参加省军区文艺汇演和大军区调演,他参加了江西省歌舞团《长征组歌》的演出,他在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录制了自己的朗诵节目,还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录制了自己独唱歌曲和“谷雨诗会”的诗朗诵,在电视剧《松柏巷里万家人》中客串演员……多年的舞台历练,为他今后的婚庆主持生涯奠定了基础。
高南主持的这第100次婚礼即将开始,亲朋落座,吉时已到,随着响亮的鞭炮声和欢快而喜庆的音乐声,高南这个个子不高,白白胖胖的主持人闪亮登场了。他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妙语连珠的口才,洪亮浑厚的嗓音,令现场的气氛一下就爆棚了。只见他手持双麦克,台左台右,台上台下地忙碌,追光和音乐随着他的口若悬河穿越时空。他的主持风格激情似火、幽默诙谐,大段普通话间,不时地掺杂着几句南昌话,逗得全场宾朋前仰后合。
高南的这种主持风格的形成,还得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南这位“业余主持人”开始忙碌起来。应机关、企业、团体的邀请,加上亲朋好友的介绍推荐,到现在高南主持过的大大小小的晚会、联欢会、宴会,开业庆典、产品推介等等可以说不下千场,富贵寿庆、生日宴会总共也已有几百场。从中,高南得到了锻炼,声乐和口才方面提高了一大步。随着政治氛围的逐渐宽松,他的语言思路随心所欲,锦言妙语信手拈来,肺腑之言脱口而出,深受众人的喜爱。结果他越来越忙,休息日他基本上都用来为别人的活动策划主持了。即便如此,别人称谓的“资深”“著名”“高级”……可他自己认为,充其量是个“著名业余主持人”。
这100次婚礼主持的经历,时间跨度也就不到20年,高南见证了中国老百姓的婚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豪华,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主持婚礼是在工厂,新郎新娘是两位青年工人。就在宿舍里摆一桌酒菜,生产班组里几个同事围坐。一阵鞭炮响过,主持人一开口“某某和某某结婚了!”就算完事。现如今,婚庆公司行当应运而生,婚礼代操代办。婚礼上,新娘着洁白拖地的婚纱,新郎西装革履,在伴郎伴娘的簇拥中缓缓走上红地毯,在鲜花路引间穿过幸福拱门。新郎单膝跪地向新娘求婚,给新娘戴上钻戒,新人共同盛满象征今后生活幸福美满的香槟塔,双双点燃寓意百年好合的大喜烛台……程序眼花缭乱。当然,也有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掀红盖头、拜天地拜高堂这些项目,这算是中西合壁吧。更有甚者,席间还穿插一些器乐演奏、歌舞杂技。
高南在婚礼上经常发挥他的强项,一展歌喉,赢得四座雷鸣般的掌声。他用智慧、用真情、用快乐去传递祝福,主持每一次婚礼。他常说的一句话:“干这事太幸福了,常常见新郎,屡屡伴新娘,时时有激情,天天共分享。”我们期待高南的第150、200次婚礼,到那时,又会是什么景象呢?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