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叔虞封唐”究竟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叔虞封唐”究竟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月21日晚,山西省有关部门在临汾市云丘山景区举办了《人说山西好风光》首场电视竞演活动,由主场临汾市对阵客场太原市。作为特邀嘉宾,知名历史学者蒙曼女士在点评太原著名景点晋祠时说:“当年桐叶封弟,然后叔虞封在太原,晋祠就是纪念他的。”笔者认为,“叔虞封唐”确有其事,但蒙曼教授把他封错了地方,其封地不在太原而是另有其地。

关于叔虞封唐,《史记・晋世家》明确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这当中还有个“削桐叶为圭以c叔虞”的小插曲呢。叔虞是周成王的同母弟,因封为唐侯故称唐叔虞。司马迁又写道:“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就是说,唐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唐为晋,自己也就成为晋侯了。

那么,叔虞封唐的唐国,亦即其子燮父改唐为晋的晋国究竟在哪里呢?自古以来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太原说,一是平阳(今临汾)说。笔者是赞同平阳说的。其理由如下:

其一,史料记载。《史记・晋世家》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河是黄河,汾是汾河,这两河之东的地理位置,正如《正义》引《括地志》注曰:“然封于河、汾二水之东,方百里,正合在晋州平阳县。”又云:“晋都唐,谓之夏墟,大名也。本尧所都,谓之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于此,初谓之唐,其子燮父立,始改为晋,以有晋水出焉。其地正名翼,亦名绛,而平阳是其总名。”南宋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云:帝尧,“年十三佐帝挚受封于陶,十有五封唐为唐侯,合翼于浮山南为国,十有六以侯伯践帝位,都平阳,号陶唐氏。”上述史料均指出,叔虞所封之唐亦即帝尧所封之地,其地望在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地区,即今临汾市所辖之翼城、曲沃一带。

其二,权威考证。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先生为了反清复明从江南辗转来到北方,长期居住于曲沃著书讲学,他在这里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叹,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著《日知录》。他在这部著作中对古唐国进行了考证辨伪:“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今平阳翼城县也……所谓成王灭唐而封大叔者也。”针对“太原说”,他反驳道:“北距晋阳七百里,即后世迁国,亦远不相及……况霍山以北皆戎狄之地,自悼公之后始开县邑,而此前不见于传。”要知道,这可是顾炎武先生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和潜心研究才得出的结论。

其三,考古证实。先说陶寺考古。经过了近40年的考古发掘,中国社科院于2015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宣布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就是史载“尧都”所在地,尧舜禹时期走出传说成为信史。帝尧号陶唐氏,亦称唐尧,他先在古唐国封唐侯,后又到地望相近的陶寺“践帝位”。反过来说,既然尧都在陶寺,那么尧的原封地古唐国就应该在陶寺近侧才合乎情理。再说枣园考古。1991年5月,山西省考古队在翼城县隆化镇发现了枣园文化遗址,证实其活动年限为公元前4400年,早于陶寺遗址2000年。这便说明,在陶寺文化之前,翼城就生息、繁衍着人类的先祖,正好为尧“十有五封唐为候,合翼与浮山南为国”提供了考古支持。三说晋侯墓遗址考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曲沃和翼城的曲村、天马发现了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考古学家李伯谦、邹衡先生均指出:从遗址的文化内涵分析,有可能是晋国的一处都邑,而且更有可能是晋国始封的唐国所在地。

其四,遗存和传说。临汾古称平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遗留有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和民间传闻。在翼城县到处可以看到跟古唐国和晋国有关的遗址,如旧县城钟楼上门额的题词即为“剪桐封国”;南梁镇古城村就有晋国时期的城墙,城楼上的题刻就是“桐城”。这里有许多村名都带有“唐”字,有唐城、云唐,还有南唐、北唐、东唐等。民间传说更比比皆是,尧王巡访、尧王神泉、尧王制陶等等,无不和唐尧有着密切联系。

行文至此,足可以说明,叔虞封唐之地应在临汾市的翼城、曲沃一带。但是,纪念唐叔虞的晋祠怎么建在了太原呢?如今,晋祠始建年代及何人所建已无可考。笔者推测,“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始都于晋阳,即今之太原,晋祠应为赵国的统治者为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显然,其用意无非是显示赵国是晋国的正统嫡传,而其他各国则是来路不正,从而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合法性,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

综上所述,古唐国问题的探究实在意义重大,因为有了唐地才有了唐侯、帝尧,有了唐尧才有了最早的“中国”,也才有了后来的叔虞封唐,它事关中华文明的起源,事关中华古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当然也直接关系到晋国开国历史的研究。这也就是笔者愿与蒙曼教授商榷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