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确立新的教学行为,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求将“教师主导”尽可能地让步于“学生主体”,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必须服务于“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平等互助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遵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问”。课堂教学要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组织形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平等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如教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从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得出简单的温度高低概念,然后安排学生自学、交流合作、探索得到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而明白“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自由思考,让学生大胆发问,主动探究,当学生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当学生提出结论的有力支持者、辅助完善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其学习的促进者,感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亲密朋友。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小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

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1. 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数学教学的必要形式,能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成败的关键。知识和能力不能光靠传授,学习过程是学生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必须随机应变,不能死按预先设计好的套路施教,特别是当某学生的叙述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时,教师应努力将其转成可以传递的信息。

2. 寓教于情境之中,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老师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多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你说这事该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式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