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设“非线性电路混沌效应”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设“非线性电路混沌效应”实验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利用九孔板套件研究了非线性负阻的伏安特性,解释了混沌产生的原因,并且实现了对混沌现象的观测;在突出了非线性负阻在产生混沌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简化了电路的连接,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非线性电路和混沌效应。

关键词:九孔板;非线性电路;混沌现象;非线性负阻

作者简介:冯娟(1976-),女,山东平原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讲师;阳天舒(1992-),男,湖南株洲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工学院本科生。(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编号:2013AB047)、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2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68-02

混沌现象的雏形诞生在一百年以前,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儒勒・昂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在研究三体问题时发现卫星轨道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发现了宇观天体中的混沌现象。混沌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其长期行为是内部非线性耦合反馈作用的直接结果。非线性动力学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岔混沌现象的研究,是近二十多年来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该学科涉及非常广泛的科学范围,从物理学到电子学,从生态学到气象学,从数学到经济学等,应用极为广泛。当前,混沌电路的研究是非线性电路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1,2]据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实验中心开设了“非线性电路混沌效应”实验室开放项目。本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九孔板平台自己建立1个非线性电路,该电路包括1个非线性元件、1个LC振荡器和1个RC移相器。观测振动周期产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测量非线性元件的电流-电压特性。不仅使学生增加了专业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主要针对混沌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与数学基础作相关讨论。

一、非线性电路原理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非线性电路中混沌现象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产生混沌现象的自治电路至少需要具备3个条件[3]:有1个非线性元件;有1个用于耗散能量的电阻;有 3个存储能量的元件。蔡氏电路是满足这些标准的最简单的电子线路,因此也成为了研究混沌现象的常用电路之一,其元件连接如图1所示。

图1中,只有1个非线性元件R2,它是1个有源非线性负阻器件;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并联组成1个LC振荡器,其损耗可以忽略,产生正弦信号;可变电阻R1和电容器C2串联组成RC移相器,将LC谐振回路产生的正弦波移相输出。非线性元件R2是电路的关键元件,其作用是使振动周期产生分岔和混沌等一系列非线性现象。

将C1和C2两端的信号输入示波器,使LC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与经过RC移相器移相后的正弦波合成,观测振动周期产生的分岔及混沌现象。[4]上图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

(1)

式中,G表示电阻R1的导纳,;表示电容器C1上的电压;表示电容器C2上的电压;iL表示通过电感器L1的电流。g为U的函数,如果R2是线性元件,则g为常数,图1电路就是普通的振荡电路,上述方程组的解是正弦函数。将C1和C2两端的信号输入示波器的X、Y轴,合成的李萨如图形是椭圆。如果R2是非线性元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特性曲线整体表现为非线性,但具有分段线性的特征。因为g总体表现为非线性函数,所以上述的非线性方程组没有解析解。若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值计算或者采用仿真软件,可以观察到虚拟实验的混沌现象,但更为直观的方法是利用示波器来观测混沌现象。

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配置的仪器是杭州大华科教仪器研究所的DH-SJ系列物理设计性实验装置。非线性电阻是电路的关键元件,它是通过一个双运算放大器和六个电阻组合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3所示,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从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电压与电流的极性始终是相反的,并且总体变化是非线性的。

1.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量

因为混沌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是电路系统产生混沌吸引子的关键元件,因此,测量它的伏安特性是研究电路混沌现象的关键。要实现在九孔板平台上观察电路的混沌现象,并用于教学和各类非专业人士的研究,准确测量非线性负阻的伏安特性是很重要的,按照图4进行接线测量。对非线性负阻串联一个型号为ZX21a的可调电阻箱作其负载,其阻值范围是0~99999.9Ω。同时用到两个四位半的数字万用表,其一测量电路的电流,其二测量负阻两端的电压,用来测量非线性负阻的伏安特性,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的极性始终是相反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但具有分段线性的特征,其内阻和其负载的大小有关。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1)非线性电路的连接。用示波器来观察混沌现象,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电路中,L1C1并联构成谐振回路,可变电阻W1、W2和C2组成移相器,使C1和C2两端输入示波器的信号产生相位差,即可得到X、Y两个信号的合成相图(李萨如图)。从图2可知,双运放TL072的前级和后级正、负反馈同时存在,正反馈的大小与R3/(W1+W2)、R4/(W1+W2)有关,负反馈的大小与R2/R1、R5/R4有关。当正反馈大于负反馈时,振荡电路才能维持振荡。调节W1和W2,正反馈发生变化,TL072就处于振荡状态而表现出非线性。用同轴电缆将CH1连接双踪示波器CH1通道(即X轴输入);CH2连接双踪示波器CH2通道(即Y轴输入),可以交换X、Y输入,使显示的图形相差90度。并且,调节示波器至X-Y的工作状态,使CH1输入反映在示波器的水平方向,CH2输入反映在示波器的垂直方向。调节可变电阻器的阻值,观察示波器上的图像。

(2)混沌效应的观测。最初仪器刚打开时,电路中有一个短暂的稳态响应现象,这个稳态响应被称作系统的吸引子。这意味着系统的响应部分虽然初始条件各异,但仍会变化到一个稳态。在本实验中对于初始电路中的微小正负扰动,各对应于一个正负的稳态。当电导继续平滑增大,到达某一值时,响应部分的电压和电流开始周期性地回到同一个值,产生了振荡,观察到了一个单周期吸引子,它的频率决定于电感与非线性电阻组成的回路的特性。

再增加电导1/(W1+W2),可以观察到一系列非线性现象。先是电路中产生了一个不连续的变化:电流与电压的振荡周期变成了原来的二倍,也称分岔。分岔指在系统中,当一个参数从某一临界值变到该临界值以上时,系统长期行为的一个突然变化,在相空间中表现为周期的倍增效应,被称之为周期分叉。继续增加电导,会发现二周期倍增到四周期,四周期倍增到八周期。如果精度足够,当连续地调节时,就会发现一系列永无止境的周期倍增,最终在有限的范围内会成为无穷周期的循环,从而显示出混沌吸引的性质。[5]可依次观测到单倍周期图形(图6a)、二倍周期分岔图形(图6b)、四倍周期分岔图形(图6c)、三倍周期分岔图形(图6d)。

通过调节电位器进而改变非线性负阻的工作区间,随着非线性负阻的工作区段向左延伸,相图由单周期展宽为多周期,直到出现最极端的奇异吸引子,此时整个区域都被占满,[6]非线性电路处于双吸引子的状态(图6e)。观测的同时可以调节示波器相应的旋钮,来观测不同状态下Y轴输入或X轴输入的相位、幅度和跳变情况。电感的选择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很大,只有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才可能观测到最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本实验采用九孔板套件连接成蔡氏电路,用示波器观测LC振荡器产生波形的周期分岔及混沌现象。在示波器上可清晰地观测到混沌现象的单倍周期、多倍周期及双吸引子状态的李萨如图形,形象直观生动,图形明显,重复性好。采用开放性实验平台,提供直观的电路基本元件,由学生自己接线,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九孔板套件封装简单,各元件可直接插到九孔板上使用,因此简化了对电路的操作,为非专业人员认识研究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现象,以及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更直观、更简便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示波器的扫描频率选择若不合适,可能无法观测到正确的图形,需要仔细调节不同的扫描频率档,获得最佳的扫描图像。另外,本实验还可用于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自主设计性、开放性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1]张玉兴,赵宏飞,向荣,等.非线性电路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高金峰.非线性电路与混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Chua,LO.Nonlinear Circui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1984,31(1):69-87.

[4]王殿学.蔡氏电路中混沌现象与非线性电阻伏安曲线关系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4):317-320.

[5]杭州大华科教仪器研究所.DH-SJ1物理设计性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R].

[6]罗页,乐永康.蔡氏非线性电路的深入研究-参数测量和实验现象观察的新方法[J].大学物理,2010,29(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