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热价格制订的理论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热价格制订的理论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概述了供热价格的三种定价方法,对比分析了平均成本定价法和边际成本定价法,介绍了供热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用边际理论对两部制热价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three kinds of pricing methods of heating ,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average cost pricing method and marginal cost pricing method, introduce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cost of heating, and finally demonstrates rationality of the marginal theory of “two systems” heating price.

关键词:供热价格;边际成本定价;两部制热价

Key words: heating price;marginal cost pricing;“two systems” heating price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05-02

0引言

企业的产品定价是企业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热电企业来说,由于提品的特殊性,在原料端和产品终端分别面对不同的情形,主要的原料煤炭和水早已进入市场经济,而其主要产品热和电,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热电企业独自承担着煤炭价格飞涨、水费和铁路公路运费的一路攀升,致使热电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呈现整个行业的亏损状态。本文从定价理论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供热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热电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以边际成本定价理论来论证两部制热价的合理性。

1供热价格的定价方法

从定价理论来说,供热价格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会计成本定价法、市场竞争定价法和边际成本定价法三种。

1.1 会计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会计成本定价法采用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手段,通过计算热电企业的帐面平均成本,即固定资产的折旧、运营费、税收和利润,来计算热电产品的价格。其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把资产账户上各项固定成本按照运营环节分摊成各项功能成本,并将各项功能成本分解为与用户最大需求相关的固定成本和与用户用热量相关的可变成本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用户成本。其次,将生产账户上的费用同样分摊为功能成本,然后分解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用户成本。再次,根据统计所得各类用户的用热特性将成本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摊给每类用户。最后,将自己的总收入和资金利润率分摊给各类用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制定出供热价格。

1.2 市场竞争定价法这是最适合市场经济的定价方法,在此种定价方法下,热电市场中的供热价格完全由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此时热价的定价依据不再是生产成本,而是热用户的需求。这种通过市场的定价方法更加适合成熟发达的热电市场的需要,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此种定价方法还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供热行业的现状。

1.3 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一种定价方法。在连续的收入曲线和成本曲线为给定的条件下,价格将定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之点。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可以实行边际成本定价准则。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为平均收入大于边际收入,所以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不是最大值。只有通过某种形式的管制或税收才能实现边际成本定价的准则。一般认为公共部门和国有化工业应该实行边际成本定价。

考虑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热电企业可选择通过长期边际成本来制定热价。热电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指的是在系统优化规划和优化运行的基础上,增加每单位热的供应,热电企业所增加的成本。以长期边际成本定价的本质是解决热电企业的发展问题,为热电企业扩建筹集资金,同时向热用户提供经济使用热电产品的信号,以实现用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平均成本定价和边际成本定价的对比分析

如前所述,平均成本定价方法着眼于热电企业的收支平衡。平均成本方法计算基本电价,就是在未来给定的供热价格计算期内为了供热所需的全部成本在各个用户(或者供热量)的分摊。计算中一般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平均分摊。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是根据新增一个单位用热量而增加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核算,它是向前看的(即基于用热需求增加后的成本变化分析)。显然,平均成本定价和边际成本定价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平均成本反映的是过去沉入成本的复置,平均成本定价是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成本来制定电价,不考虑未来投资的影响。边际成本是反映将来的成本,按边际成本定价是反映经济成本的变动趋势,它反映未来的资源价值;其次,在平均成本定价中,采用现行价格来制定供热价格。在边际成本定价中,对各种投入物质采用的都是经济价格或是说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就是资源最优利用下的价格,它反映了资源的价值。

以下我们以笔者所在的热电企业的供热量需求的边际成本为例,研究上述两种定价方法的特点。在采暖季,用热负荷较高,相应的供热边际成本通常比较高,一般会高于平均成本,而在过渡期内,用热负荷较低,相应的供热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如图1如示。

供热需求的平均成本C1=TC/Q

供热需求的边际成本C2=TC/Q

从图中分析得知,当Q>Q0时,C2>C1,即用边际成本有较高的定价,这将有利于抑制用热负荷,缓解目前笔者所在的热电企业的供热负荷压力。反之,当Q

3供热成本分析

3.1 供热成本的构成热电企业的供热成本包括热电生产设施的建设成本、供热管网的建设成本、管网损耗、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设备折旧、管网维护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热电企业的供热成本加上国家认可的合理利润必须与企业所收的热费等收入大体平衡。

供热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随供热量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和不随供热量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如图2所示,其中Cf为固定供热成本,它与最大的供热需求有关,而与热用户实际消耗电量无关;相反Cv为可变供热成本,它与最大的供热需求无关,而与用户实际消耗热量密切相关。对于某个热用户来说,只要申请使用城市集中供热,就必须按照最大需求支付固定供热成本,然后按照实际消耗热量支付可变供热成本。即使该用户的实际供热量消耗为零,也要支付固定成本。当然,用户所消耗的热量越多,其需要支付的供热成本也就越多,但单位热量支付的供热成本将减小。

3.2 供热成本的影响因素在供热市场中,供热成本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最大用热负荷需求。它影响的是固定供热成本,为了满足热用户的最大供热需求,热电企业的供热生产设备采购、管网建设时,均需考虑这一因素,在设备的选型和管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入时就要为热用户预留一部分的热负荷。如最大用热负荷需求超过热电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建、新建热源的边际成本是非常高的。用热量。它主要影响的是变动供热成本,热电企业通过管网供热,所以用热量包括热用户直接消耗的热量和沿途的供热损耗,并且管损应该按照热用户的特性进行合理分摊。用热需求系数。它反映的是某类用户用热量的幅值波动时间特性,可以简单定义为某个时段内的平均用热需求与最大用热需求之比。它是反映用户用热特性的重要标志,用热需求系数越高,其供热成本就越低。用热分散系数。用热分散系数反映的是一组用户之间用热量幅值波动的时间特性,定义为该组用户的综合最大需求量与各个用户的最大需求量之和的比值。一般而言,用热分散系数越高,每个用户应分摊的固定供热成本也越高;反之,用热分散系数越低,每个用户应分摊的固定供热成本越低。供热距离。一般来说,在集中供热范围内热用户距离热源点越远,其供热成本越高。从理论上来说,由于距离的不同,热用户应该承担的成本都不一样的,可根据每个用户的供热距离精确计算所应承担的成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定价时一般只会通过相关的政策性因素反映出来。

4两部制热价的理论分析

4.1 热价的基本功能热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生产需要有一定的成本。管理经济学的定价模式着眼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这一角度来说,供热价格应取决于经济成本加上效益。

在供热市场中,热价应该起着核心的作用,热价的形成机制与热价的结构体系决定了供热市场各利益体的均衡。对于一个热电企业来说,热价应体现下面三个基本功能:①正确反映热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供热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费用需要进行补偿即成本补偿,以来维持热电企业的的简单再生产;②具有筹资和投资功能,以扩大再生产,满足发展的需要;③具有调节作用,引导供热市场的供需平衡,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要重视热价对用热需求水平的调节,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供热用煤、水、电都是对环境和资源有重大影响的消费,必须充分运用热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这些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

4.2 两部制热价的特点《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热力销售价格要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基本热价主要反映固定成本;计量热价主要反映变动成本。两部制价格按照成本结构特点制定价格,收支之间保持最优的平衡关系,这一价格机制对热电企业是最安全可靠的,价格透明度高。考虑到热用户占用了供热资源,而在限定条件下供热能力是不可取代的社会资产,因此用户入网需要缴相应的费用,这种资产及生产能力需要连续不断地再生,而作为基础设施产业,供热经营固定费用占30%~50%,远高于其他产业,因而单列收取固定费用是相对合理的。对于单一居民采暖的热电企业,在实行面积热价时固定费用约占50%,实行计量供热后供热峰谷差距悬殊,用热费用可以降低较多,而一方面供热能力受到刚性约束,另一方面供热资源存在闲置容量,因而固定费用难以降下来,但总能耗和热费是降低了;对于多种负荷的较大供热规模的热电企业,由于不同负荷同时使用率低(50%~70%),集中供热优化了资源,供热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固定成本和费用也可以降下来。对供热行业,如果按较高负荷定价时,热量价格比较低,如果实际用热量偏低,会造成保本价格偏高于定价,企业将出现政策性亏损,损害供热产业;而按较低负荷定价时,热量价格比较高,如果实际用热量偏高,会形成定价偏高于保本价格,热电企业当然受益,但这违反了微利政策,部分节了能但用热突出的采暖用户用热支出将增长较多,出现此类极其不合理的局面,直接导致收费制度改革的失败。

4.3 两部制热价的合理性论证根据前面的分析得知,对于一个热电企业来说,供热负荷和供热量是最重要的有限资源,也是供热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热价的制定应该以这两个因素的影子体格为基础,通过优化模型的建立,计算出热价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与这两者的关系。以下根据边际成本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来计算热价,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1)从社会的角度看,其目标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即可以建立如下优化模型一:

maxUS(Q)

US(Q)=UT(Q)-CT(Q)= UT(Q)-[ Cf(Q)+Cv(Q)]

式中:Q为用热量;US(Q)为用热Q后的社会净效益;UT(Q)为用热Q后的社会用热效益;CT(Q)为总供热成本;Cf(Q)为固定供热成本;Cv(Q)为变动供热成本。

(2)从热用户的角度看,其目标是使用户效益最大化,即可以建立如下优化模型二:

maxUU(Q)

UU(Q)= US(Q)-AQmax-BQ

式中:UU(Q)为用热Q后的用户净效益;A为与最大供热需求相关的热价;B为与用热量相关的热价;Qmax热用户最大需求。

根据多元函数求极值的方法,分别对模型一中的Q、Qmax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

US(Q)/Q=UT(Q)/Q-Cv(Q)/Q=0

US(Q)/Qmax=US(Q)/Qmax-Cf(Q)/Qmax=0

再分别对模型二中的Q、Qmax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

UU(Q)/Q=US(Q)/Q-B=0

UU(Q)/Qmax=US(Q)/Qmax-A=0

上式变形后得到:

US(Q)/Q=B

US(Q)/Qmax=A

进一步推导出:

Cf(Q)/Q=A

Cv(Q)/Q=B

从以上推导可以看到,用热负荷和用热量在模型中的影子价格表现为与用户最大需求相关的热价A和与用户实际用热量相关的热价B,并且热价A等于用户最大需求发生边际变化时,固定供热成本为对用户最大需求的微增变化;热价B等于用户用热量发生边际变化时,可变供热成本对用热量微增变化。根据该优化模型计算所得的热价构成的两部门A和B可以使得社会效益和热用户效益最大化,而热价A和热价B实际上就是两部制热价的表现形式,所以两部制热价有其内在的经济合理性。

5结束语

供热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能否很好地兼顾国家、热电企业、用户的利益。如果供热定价过高,势必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用户的福利;而定价过低会有损热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公用事业“保本微利”的价格政策,供热随市场经济形势变化,正处在多种因素交叉影响的时期,应积极稳妥灵活地制定合理可行的价格和收费办法。推行两部制定价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理论上是合理经济的,但其现实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美]莫瑞斯,托马斯著;陈章武等译,管理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辛坦,推行供热计量收费的若干问题[J],建筑节能,2000,(1).

[3]刘应宗,城市采暖供热价格构成管理研究[J],建筑节能,2000,(4).

[4]辛坦,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正确制定热价管理及定价政策,供热分户控制及计量技术专题研究会论文集[D],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技术委员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