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近代丧葬习俗的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近代丧葬习俗的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世纪80、90年代的武汉市郊在入葬方式、丧葬消费和殡葬、祭祀礼仪等方面较之以前都发生了重要演变,造成这些演变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政策的调整等,如何使社会习俗演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则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近代 丧葬习俗 武汉市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a's Funeral Custom

——Taking the Suburb of Wuhan in 1980s and 1990s as an example

DONG Furong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Abstract The burial form, funeral consumption and sacrificial rituals have taken great changes in the suburb of Wuhan in 1980s and 1990s, which ar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and so on. However, how to make the evaluation coordin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what we should consider.

Key words modern; funeral custom; the suburb of Wuhan

1 20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演变

1.1 入葬方式

武汉市郊传统的入葬方式以土葬为主,也就是把逝者装在棺材里下葬,但自上世纪80年代 尤其是90 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入葬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土葬改成了盒葬或套葬。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火葬,这是80、90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第一个显著变化,即由土葬变成火葬。

如武汉市“新洲区一自然村在2000-2006 上半年间共死亡77 人,从2000-2003 年,历年土葬的的人数分别为8 人、6 人、3 人和2 人,2004 年后土葬消失,从2000-2005 年实行套葬的人数分别为3人、3 人、2 人、1 人、1 人、1 人, 实行盒葬地人数分别为2 人、4 人、6 人、8 人、11人、12 人,2006 年上半年死亡4 人,全部实行盒葬。”①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近代武汉市郊入葬方式由土葬到火葬的巨大变化。

1.2 丧葬消费

除了在入葬方式上的变化外,80、90年代的武汉市郊在丧葬消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在礼仪消费方面,以前,亲友主要是赠送礼品,如大批纸钱、花圈、灵幄等,而到了80、90年代,更多的人们直接送钱;主人的丧仪料理消费也大幅增加,大部分是用于殡仪馆各项服务。然后在情感消费方面,以前的唢呐在一些地方被淘汰,改为雇用新式的小乐队。最后是在信息消费方面,报丧不再是使用人力,主要是电话通知。

1.3 殡葬、祭祀礼仪

第三是在殡葬礼仪上,传统的土葬需要8 或16 人抬棺入葬,而火化盒葬不需要抬棺,很多传统程式随之省去。其次,传统的吊丧礼节也变了:在传统土葬的情况下,亲戚一般以在入殓甚至出殡之前来吊丧为合礼,实行火葬后,亲戚一般以遗体火化之前来吊丧为合礼。

最后,在祭祀上,人们不再严格地遵守传统的祭祀礼仪,传统的有七七的各期祭、百日祭、头周年等,到了80、90年代,祭祀的次数大幅减少,祭品除了鲜花、水果这些传统祭品,纸扎的电器如电视、电扇、冰箱等现代生活用品都已经出现。

2 演变的原因

2.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丧葬习俗的演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丧葬消费较之过去也就增加了许多。同时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影响,如前面提到的报丧方式由人力改为电话。纸扎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成为祭品,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这一影响。

2.2 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对丧葬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1985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殡葬工作的第一个行政法规,第二条规定:“在火葬区,要提倡骨灰深埋、撒放等一次性处理,也可经批准有计划地建立骨灰公墓。在土葬改革区,应有计划地建立遗体公墓或骨灰公墓。”②这时国家还是允许进行土葬的,只是要规范相应的措施。

到1997年国家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代替之前的《暂行规定》,其中《条例》的第四条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③武汉市郊则被划为应当实行火葬的地区。这一政策在当地的确立,以及当地干部的坚定执行,对促使村民实行火葬有很大的作用。

2.3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对丧葬制度的演变有一定影响。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很多村民还固守人死要留全尸,入土为安的思想。但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特别是信息的传播,许多新式的思想开始被人们接受,人们的眼界和思维更加开阔,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火葬以及葬礼的简化等被人们所接受。这都促使了丧葬习俗的演变。

2.4 传统丧葬礼仪传承的断层

最后,传统丧葬礼仪传承的断层也是一个因素。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农村年轻人都在村里从事农业活动,愿意从上辈中继承传统的丧葬礼仪。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代,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打工,在村中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在城市中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开放思想,造成了他们对传统丧葬礼仪所知甚少,在思想上也不那么重视。随着熟知这些礼仪的老人的去世,传统丧葬礼仪的传承自然就发生了断层,促使了武汉市郊丧葬礼仪的简化与演变。

3 一些思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演变虽然只是个案,但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近代社会丧葬习俗的演变。这种社会习俗的演变是否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传统丧葬习俗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同时也会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冲突。一个很典型的事件是去年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的平坟事件。2012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声称为了更好地节约和利用土地,推进殡葬改革的进程,必须要进行平坟。他们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是强制性地进行,平了200多万座坟。这一粗暴的行为遭到很多村民的抵抗,一夜之间很多平了的坟头又被圆起。

这一事件充分地显示了传统丧葬习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社会习俗是人们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信仰,坟头并不只是一个隆起的土丘而已,它寄托的更多的是人们尊祖尽孝的道德操守,是人们对逝去亲人思念的寄托。周口市政府利用行政职权强制性地铲平坟头,是对人们传统信仰的粗暴践踏,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然怎么样循序渐进地改革我们的传统丧葬习俗,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注释

① 方秋梅.变易中的武汉市郊乡村丧葬习俗.学习月刊,2009(8):35.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1985年2月8日,第二条.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1997年7月21日,第四条.

参考文献

[1]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六卷〈社会民俗〉)[C].湖北:武汉出版社,1999.

[2] 王峰.河南平坟运动:征地还是殡葬改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