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梅纳海姆.普莱斯勒在钢琴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梅纳海姆.普莱斯勒在钢琴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0月,“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正式开幕,音乐节邀请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优秀演奏家与教育家们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为音乐学院师生和爱乐人士带来了精彩的音乐会和大师班。继上次邀请的世界著名钢琴家托马斯・瓦萨里之后,这次音乐节的扛鼎人物是大家熟知的美艺三重奏创始人――87岁高龄的以色列钢琴家梅纳海姆・普莱斯勒(MenahemPressler)。

钢琴家普莱斯勒1923年出生于德国的马格德堡,1939年为躲避纳粹而移居以色列。1946年,23岁的普莱斯勒在旧金山“德彪西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夺冠,就此开始了他的演奏家生涯,他与指挥大师尤金・奥曼蒂指挥下的费城管弦乐团一炮打响之后开始逐步走上世界舞台。

1955年,在波克夏音乐节上,普莱斯勒作为室内音乐钢琴家进行了首场演出,这个三重奏组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美艺三重奏(Beaux ArtsTrlo),作为55年来唯一不变的钢琴手,普莱斯勒一直在乐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与他辉煌的演奏生涯一样,普莱斯勒教授的许多学生在“伊丽莎白王太后音乐比赛”、“意大利布佐尼钢琴比赛”、“鲁宾斯坦钢琴比赛”、“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和“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等众多国际赛事中获奖。

除了至今仍在印第安纳大学任教之外,他还不断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师班,同时他还继续在许多国际重要钢琴大赛中担任评委。他曾获得六次格莱美大奖提名;《留声机》杂志的“终身成就奖”、“美国室内音乐杰出贡献奖”,《纽约时报》称他的三重奏组合为“独一无二、举世无双”,而《华盛顿邮报》则感叹道:“自从‘美艺三重奏乐团’建立至今,它已成为全球三重奏组合的黄金标准。”2008年,小提琴手丹尼尔・霍普,大提琴手安东尼奥・曼尼塞斯和梅纳海姆・普莱斯勒“美艺三重奏”进行了最后一轮巡演,这个象征着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室内乐组合正式落幕。除了在菲利普斯唱片公司录制“美艺三重奏乐团”演奏的几乎所有作曲家的整套室内乐曲外,普莱斯勒还收录了从巴赫到本哈伊姆的作品,共超过30张的独奏唱片。

一段传奇经历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段传奇的开始,普莱斯勒开始以独奏家的身份与众多室内音乐演奏家合作,继续带给观众们惊喜。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以高龄演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钢琴家霍尔佐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这位钢琴家1892年出生于乌克兰,师承名师莱谢蒂茨基(TheodorLeschetizky),9岁以神童姿态于维也纳登台,11岁即赴美洲旅行演奏,1906年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1940年为躲避纳粹而移居美国,1948年成为美国公民,随后在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直到1 993年逝世,如普莱亚、彼得・塞尔金以及伊斯托明等钢琴家,都曾经受过他的指导。霍尔佐夫斯基早期曾是为大提琴泰斗卡萨尔斯伴奏的不二人选,其一生亦大都以伴奏身份活跃于乐坛,他的独奏录音则是他于1987年以95岁高龄举行演奏会而引起音乐界的高度重视之后才开始的,当时人称“活着的最后一个浪漫派钢琴家”,1991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度过他的百岁音乐会后,于次年以101岁高龄谢世。

在音乐节艺术总监由熹女士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在大师班结束后,与慈祥的普莱斯勒共进午餐,并进行了风趣的交谈,我们的话题围绕着演奏家生涯和如何演奏好室内乐而展开。

钢琴家生涯

孙栋(以下简称孙):很高兴有机会在北京和您一起交流。请先谈谈您的学习经历。

普莱斯勒(以下简称普):我最初的老师并不是一位真正的钢琴家,他是一位管风琴家,我小时候进步很快,到了以色列后才正式跟随曾经师从勒凤布的鲁迪亚科夫学习,他算是我的第一个老师,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德国的马格德堡逃到以色列。我的父母有波兰护照,他们向纳粹申请去波兰度假,获得了许可,就在战争开始前几周。我的父母带着我先逃到了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在那里我们获得了去巴勒斯坦的签证,在我们离开的几天后,意大利参战了。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轮船滞留在海法,我们幸运地留了下来。那个时候我还是个瘦弱的小逃亡者,鲁迪亚科夫悉心教导我、资助我。

有一天,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新闻,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将要举办“德彪西国际钢琴比赛”。我对这个比赛很感兴趣,老师很支持我,他告诉我:去参加吧,你会发现你到底跟钢琴的关系有多紧密。这时候有一个法国钢琴家来以色列开音乐会,音乐会很成功,他还和乐队一起演出了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之前他需要一个人陪他练习,有人推荐了我弹第二钢琴。在排练中,他问我最近有什么打算,我告诉他我打算去参加圣弗朗西斯科的“德彪西国际钢琴比赛”。他又问我,那你对德彪西了解多少?我告诉他我弹过《花纹》和《月光》。他大笑不止,然后告诉我明天带着德彪西《前奏曲》前三首的谱子去见他。

第二天我带了谱子去,他教我如何认识德彪西的音乐,如何正确看德彪西的乐谱。在第一首《特尔斐的》中,他向我揭示了内声部在德彪西音乐中的重要性,在第一小节,暗含在中声部的旋律,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六节课后,我正式掌握了德彪西的演奏,我学习了《前奏曲》、《意像集》等作品,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让我熟练地用德彪西的方式表达他的音乐。

那个时候去美国没有直飞航班,只有以色列飞埃及,然后转机去美国纽约。在纽约,朋友们带我去施坦威公司那座华丽的建筑,我在德彪西、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上演奏他们的作品,我的琴声吸引了施坦威先生,他给我特许,可以任何时候来这里练习。在纽约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坐火车去圣弗朗西斯科,在火车上我学会了最后一首比赛要求的作品。我在比赛前遇到了拜伦・贾尼斯,他告诉我,别去参加那个比赛,第一名已经内定了。但是我必须去,我答应了朋友一定会参加比赛,不过一切顺利,我得了第一名。然后我接到了很多音乐会的邀请,并且和奥曼迪演出了第一场音乐会。

在美国比赛之后,我在加利福尼亚住了一个夏天,在那个夏令营我跟布佐尼的学生伊贡・佩特里学琴。我同时还在洛杉矶等地的音乐节上演奏。之后我有机会演奏给布鲁诺・瓦尔特听,这位伟大的指挥家没有教我什么钢琴技巧,但是他教给我如何认识音乐的本质,特别是如何自由地处理舒曼作品的节奏问题,之后我仍然认为需要学习。我向住在枫丹白露的卡萨德斯请教,他是我们三重奏第一小提琴的好朋友,曾经为我们创作过一首非常优美的三重奏作品。我跟斯特约尔曼(Eduard Steuermann)学习,他是布佐尼的学生,还跟随胡贝尔丁克和勋伯格学习作曲。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作曲家,在他那里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都有新的内 容告诉你,他是我的最后一位老师。

孙:您是如何保持一直良好稳定的演奏状态?

普:我热爱我演奏的作品,热爱我的音乐,热爱我的听众,所以我孜孜不倦的工作,从来没有一分钟懈怠,这就是我的答案。我永远都在钢琴演奏方面觉得不够,我至今仍然在不断地学习,这就是我的答案。

如何演奏好室内乐

孙:是不是所有的三重奏学习都应该从古典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开始?

普:当然应该从海顿、贝多芬开始,你需要学习音乐,海顿的音乐写得非常美,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天才。海顿和莫扎特早期为钢琴与弦乐而作的室内乐,都是以弦乐伴奏钢琴。海顿总把其他乐器要说的东西写在钢琴声部里。他的作品中经常有大提琴重复钢琴的低音旋律,是由于当时的乐器造成的,占钢琴偏弱的低音可由大提琴加强,而原本优美而透明的高音,加进小提琴后更加如歌。此外,当时提琴使用的羊肠弦,与古钢琴的音色如此契合,使声音水融,自然而简单。与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三重奏相比,海顿的挑战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在风格、表现力、对音乐和作品的理解上。

孙:我们一直都强调三重奏要互相听,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听?听什么?

普:演奏三重奏是需要听的,和你演奏协奏曲、独奏时要听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聆听音乐。在三重奏中钢琴家是灵魂,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保证大提琴和小提琴在音色上的平衡,揭示什么是最重要的表现。在漫长的演奏生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了解音乐从哪里来,如何有表情地演奏。我在音乐会上唯一最向往得到的就是完整的、有音乐地表达作曲家的作品。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向听众展示我可以做什么,而是向听众展示这个作品到底是什么,真实地再现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作品的原貌。最终你要听的是音乐本身的效果。

后记

“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上,最令人期待的应该就是的大师班和音乐会。在大师班上,他的授课风格简单明了,并且经常进行精彩的示范。对于学生,他强调得最多的就是乐谱上的标记、和声变换时的音色处理和变化,以及乐句气口的划分。虽然是寥寥几点要求,但是音乐霎那间就活了起来。

10月14日晚上,在中山音乐堂的音乐会更是给了听众一个巨大的惊喜,普莱斯勒和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一起合作了两首协奏曲。演出在一首莫扎特的歌剧序曲《狄多的仁慈》中开场。指挥是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总监、指挥吕嘉。指挥是个非常音乐的人,可惜乐队不尽如人意,听完序曲不由得为下面进行的协奏曲捏了一把汗!

在热烈的掌声中,普莱斯勒微笑着走出了舞台,向听众和乐队致意,然后从容地坐在钢琴前。莫扎特的《第17钢琴协奏曲》作于1784年,这一年是莫扎特一生最风光的一段岁月。当时他正是维也纳乐坛当红明星,作品颇得大众的欢心。这一首协奏曲就是为他的学生芭芭拉-普洛耶创作,这个学生颇具才气,深得莫扎特的喜爱,特意为她写了这个作品供她在音乐会上演奏。普莱斯勒的音色十分诱人,温暖明亮。我第一次在中山音乐堂听到这么好的钢琴音色。乐曲旋律写得很动听,充满发自莫扎特当时心境的愉快、美妙和优雅,可惜乐队似乎对作品不是很熟悉,始终与普莱斯勒稳健优雅的节奏步幅若即若离。自由而飘忽的慢乐章最令人心荡神驰。可惜依旧是乐队的问题,除了听钢琴以外,只能看指挥的动作幻想乐队的效果了。这首看起来很简朴的乐曲,钢琴家的演奏恰如其分,如果要是乐队再好些,简直就是完美了。

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乐队明显对于作品熟悉了很多,粗粗听着还算热闹。钢琴家的演奏力图在每个音中揭示贝多芬硬汉的柔情一面,非常歌唱,乐曲由钢琴奏出的一串轻柔的和弦开始引出第一主题,轻柔温暖,丝丝入扣。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非常短小精致,充满了角色感,机智激烈的问答充斥了整个乐章。但是乐队在这个乐章很多重要的点上都是参差不齐,心中不由失望。钢琴家的音乐由开始哀伤的乞求逐渐转变,推进到最后深叩灵魂深处。回旋曲乐章乐队表现不错,为这场演出画上了句号。

出类拔萃的音色是钢琴家普莱斯勒远超同行的特点之一。他的演奏全面而精湛,乐句处理得天衣无缝,独奏技巧高超,透过他和谐统一的触键发音,热忱、活力与自信的演奏,处处流露出钢琴家对音乐本身的领悟。这个晚上,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技术发挥稳定,跑动干净利索,华彩技术没有任何错漏,实在让人折服在他“常青树”般的艺术魅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