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民艺术――小小说的审美意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它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语言多样,风格多姿;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典型概括,意蕴深邃。

关键词:小小说;审美意蕴

小小说被称为“平民艺术”,是因为它适合大众的口味,被大众所喜欢。它以大众化的语言风格,以丰富的内涵、贴近大众生活本身为特色,赢得了平民大众的青睐,受到了平民大众的好评。本文拟就其审美意蕴略加探析,以之与大众共享。

一、情节曲折,一波三折

清代刘熙载提出:“短篇宜行折,不然则味薄。”从审美角度来说,情节的曲折是为了适合读者的美感心理要求,不然就会失去读者。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复杂的社会内容,抓住读者的心,就需要在情节设置上下功夫。因此,小小说常常设悬念造疑问,形成跌宕起伏的脉络,打乱读者的思维线索。小小说作者常常采用平民化手法,用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如小小说《癌》,就显示了这一特色。《癌》的主人公晓寒得了骨癌,许多双关注的眼睛投向晓寒;许多温暖的双手伸向她。有人陪她到操场看打球,有人陪她看赛跑;许多好吃的悄悄钻进她的课桌;同学为她开生日晚会,老师为她作画留念;连不相识的高中生也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妈妈带她跑了几家大医院。没想到的是,经过再三诊断,她得的却不是骨癌,而是骨膜炎。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然而,大家不再用深情的眼光注视她了,身边再也没有成群的人围着她了,甚至有人说她装癌,因为她只是一般的骨膜炎。小说到此,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而不能称之为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是,晓寒最终死于骨癌。两次误诊,造成三次波折,即癌―骨膜炎―癌。小说借此展现了世俗人生,用晓寒的死,鞭挞了世俗的偏见,表现了鲜明的主题。它用奇特新颖的立意、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展示了小小说的情节曲折,一波三折。

二、 语言多样,风格多姿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而且要凝练准确,富有情感性。小小说由于篇幅所限,稍有一点“语言垃圾”,即会“脱颖而出”,败坏作品的整体。因此,小小说对语言的要求极为严格。“用一个词儿就足够创造一个形象,用一句话就足够写出一篇故事。”这是高尔基称赞契诃夫小小说之语,也是他对小小说作家提出的高标准。然而,小小说语言的凝练,并非单一,而是指语言多样风格多姿。只有语言多样风格多姿,才能满足最广泛的人民大众的欣赏需求。小小说《妙法》主人公小丁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妙法》写一个厂新买来的一套高级放音设备,工会主席把它交给小丁,叫小丁放音乐,活跃厂里的气氛,小丁先放京戏,后来换成了黄梅戏,最后放流行歌曲……。在小小说创作中,侯德云大量运用闲笔,于德北的语言极富诗性,陈毓的风格空灵,刘建超的语言幽默,宗利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等等,满足了不同审美趣味的读者的欣赏需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的作品打上深深的个人风格烙印。

小小说篇幅短小,“言”自然少,但其优秀之作,“义”却是多的。古人说:“多而不觉其多,多即是洁;少而尚病其多,少即近芜。”这句话,乍看似乎很浅,内容却是很深。它告诉我们:文章之贵不在字多,当然也不在字少,而在于精练。精练,就是以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 应该表达的最丰富的内容,关键是量体裁衣,各以其内容需要,做到“减一字则嫌少,加一字则嫌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如鲁迅所说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写小小说做到这点尤其重要。

三、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著名作家王蒙说:“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叙述手段就是留下空白,留下读者想象的余地。”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出深远的意蕴,仅仅靠作者的笔墨是不够的,需要借助读者的想象进行再创造。所以,小小说作者往往大量制造空白,或者不明写前因后果或者不写动作、或者不画肖像、或者省略背景和铺垫……以此取得特殊的艺术魅力。如小小说《路口》,写一个生活空虚,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为了寻求精神刺激,故意和另外两个人蹲在闹市口的阴沟边,说是看见了一只浑身雪白的大老鼠躲在里面,引得人们纷纷围观,以至造成交通阻塞,最后用“多么伟大的愚蠢啊”中断情节的叙述,留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想象余地。作品主题是什么?是讽刺那些无聊的“看客”,还是鞭挞小市民的庸俗?作者嘎然止笔,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谓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而《两次会议记录》则是省略了环境。省略环境,并非没有环境,而是省略了对环境的描写。读者往往通过想象意识到环境的存在,如同京剧那祥以人的动作语言暗示环境的存在,引起强烈反响。《两次会议记录》全文五百来字,无一处环境描写,几乎全用对话,却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在当今改革的浪潮中,口头上高唱改革的词句,实际上却按兵不动的五个处长的形象。

四、典型概括,意蕴深邃

阿•托尔斯泰在谈到小小说创作时曾经说过:“直接了当地和单纯地使用情节,对它作生动自然地叙述,并把的全部社会意义精确地揭示出来。”这就意味着小小说创作,常常是用最经济的手法,极其精炼,极其简约地描绘出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最富于表现力的一个场面。因此,它要求选择和运用典型化的情节,集中笔墨,重点刻画。如《大忙人》,在不到二千字的篇幅里,作者只选取几个典型情节,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什么事情都不做,专门在旁人面前显示自己很忙的“大忙人”老尤。他拿着十五份文件,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问是否要打上“急件”;推开工会干部的办公室的门,表现出疲惫的样子要人同情;上三楼告诉张秘书他里里外外一个人忙;又去找丁处长,显示他忙得连病都顾不上看 ;然后又到电工房请电工小罗帮他架室外天线;再同棋友老马说了一会儿知心话,到头来,一个下午过去了,文件并没有送出去,最后还是交给了通讯员小胡。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作者把全部笔墨都集中到了一个“忙”字上,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无事瞎忙的大忙人形象,既突出了“大忙人”的性格特点,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涵――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可谓典型概括,意蕴深邃。

参考文献:

[1]童庆炳.《西方文论专题十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2]孟庆枢.《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年6月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作者简介:

秦桂敏,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