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中学生英语阅读思维情感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中学生英语阅读思维情感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思维情感,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情感,一方面,能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在自我理解感知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思维,主动调整理解感知策略,提高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激活自主探知激情

自主质疑是学生阅读文章素材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增强主动认知感悟的必然需要。以激活学生自主探知激情为基础,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质疑,能使得学生有更为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和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心灵体验。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能使得学生紧扣有效信息进行针对性阅读感知,让他们在边阅读边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导学素材,鼓励他们就文章中语言表达信息点进行综合思考,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标方向主动参与阅读。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现,引导学生运用圈点笔记的形式,针对各自的难点找出有辅助作用的词汇语句。根据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尝试以自我演讲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有自主质疑和主动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和激情。

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转化理解感知,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针对“Reading A”的阅读思考题目,围绕“What did happen in the fog?”进行自我查找,找出相关信息素材。同时,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例,围绕故事情节,建议学生找出相应的内容,引导学生就“Polly’s worried”“The old blind man’s help”等相关故事情节进行复述,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形成更为全面的感知体验。

二、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活化主动感知思维

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参与阅读,能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交流阅读感知,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环节,便于学生主动顺应指导要求,形成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在指导学生探究交流时,要以学生阅读感知需要为出发点,注重题目的优化设计,帮助学生查找具有共性的理解疑难问题,鼓励他们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在探讨交流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踊跃发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感知体验。关注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多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在探讨中主动争辩,为他们的精彩多鼓掌喝彩。鼓励学生探讨交流,能使得学生在自由合作中相互学习,更好地融入交流过程,让他们的思维感知更加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自由探讨,能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个体自我理解的浅层次阅读,而是形成更富有理性的学习探究。例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B”教学中,围绕课文表达的“The importance about lost civilizations”主题,建议他们就“How much do you find Pompeii and Loulan in the article?”和“What do the human do for lost civilizations?”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形成更为完善的理解感知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更有利于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增强阅读理解的好奇心和内在动力。

三、建议学生延伸表达,增强阅读内驱力

阅读是学生认识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前提,对帮助他们形成灵活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理解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抒发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思维方法,增强阅读的内在动力和激情。

实践证明,延伸阅读理解,能使得学生的理解变得更为丰富和理性,能使学生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将发现问题转化为自觉探究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建议学生围绕阅读感知,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针对阅读素材中表现的观点,尝试运用续写、缩写、扩写等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思维过程。延伸表达能对帮助学生活化理解感知起到一定的正面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基于学生英语阅读认知需要前提下的教学策略活化,能使得他们增强感知体验,有效调动自身主动阅读的激情,帮助他们在积极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总之,激活中学生英语阅读思维情感对学生形成正确阅读习惯和提高综合表达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