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读写结合寻找有效的落脚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读写结合寻找有效的落脚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讲坛

读写结合,因其寓写于读、以读促写、以写提升读而倍受一线教师的青睐。本次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很多老师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所给话题落脚点准,与阅读结合紧密,指导得当,学生所写内容精彩纷呈。笔者试从读写结合、关注语用这一角度,对本次教学观摩部分课例加以探究。

一、 读中明句式,写中摹风格

读写结合必须紧密结合文本,利用好教材中的范文的功能,在认真揣摩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进行读写结合。写应该是文本的延续或拓展,应保持与文本内容、语言相对统一的风格。

淮安的赵桂英老师执教的《夹竹桃》,在引领学生品读了第5自然段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文中的句式,写下心中的画面:“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 。”或“我幻想它是 ,我眼前就真的 。”学生写道:

我幻想它是一位少女,我眼前就真的出现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风吹了起来,那位少女便开始摆动起她那婀娜多姿的腰身。

我幻想它是座座高峰,它居然就是座座高峰。空白的地方云雾缭绕,小虫子飞过,那是飞翔的鸟儿。

我幻想它是田野,它居然就是田野了。这一堆影子是秧苗,那一堆影子是玉米。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田里捕虫的青蛙。

泰兴的顾敏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在学习第13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和“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问题自主探究,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特别的情感蕴含在特别的写法中,感受“反复”的魅力。然后,教师让学生选择园子里其他的事物进行仿写,比一比谁的想象更丰富,笔下的事物更自由。

这样的读写结合,紧扣事物形象以及文本语言特色,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所练写的内容与文本语言的风格相协调。

二、 读中悟写法,写中知裁剪

盐城的季宏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引导学生品读了天游峰的“险”后,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天游峰的风光图,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景点,用几句话,写一写它的美。写话提示:1.设身处地,人在画中游;2.用上“好像”“仿佛”等词语,观察和联想结合;3.正面、侧面多角度表现美。写话提示与课文中天游峰的写法相一致,与品读天游峰的“险”也是相一致的,让学生迁移运用。学生有的写九曲溪,有的写云海。交流之后,老师话锋一转:武夷山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为何只写峰险,而不写九曲溪的水美、云海弥漫的壮观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写天游峰的“险”是为了衬托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感受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选材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就是选材与裁剪的写作技巧。

季老师的课体现了“指向写作”的阅读,关注了作者如何构思,揭示了作者的写作心理过程。这样的读

写结合,能对学生的写作心理产生影响,对他们的写作具有示范性、启示性和借鉴性。

三、 读中知内容,写中练文体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生动,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在教学中,南通的陈鑫颖老师充分运用对比,学习第6自然段的“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一语句。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陈老师出示了百科全书中的解释:

冰川可以搬运大型石块。一部分碎石被冰冻在冰川内部,一部分则是在冰川表面,它们跟随着冰川一起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快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发觉不出冰川是在运动的。当冰融化时,这些大块的碎石就留在原地。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百科全书中的文字更加严谨、准确,而科学小品文是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这是针对不同读者所选择的语言风格。紧接着,陈老师延续情境,让学生阅读狼山上的沉积岩,它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出示说明体段落:

狼山岩层层相叠。大约在四亿年前,岩石被风化为碎屑。流水把这些碎屑一层又一层地沉积,逐渐成为坚硬的岩石。有的岩层表面上还保存着沉积构造――波痕。

教师让学生尝试把读懂的科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作业纸上。学生合作修改,非常生动。例如:

狼山岩石像楼梯一样层层相叠。大约在四亿年前,岩石被风撕裂成碎屑。流水把这些碎屑一层又一层地堆起,逐渐成为披着铠甲的岩石。岩层表面上有时还留下流水刻下的印迹――波痕。

这样的读写结合,与文章体裁相一致,充分体现了文体特色,练笔有新意,也有实效。根据文体和文风的特点选择学习表达的训练点,学生收获不仅仅是学会一篇文章,也有利于对同类文章的阅读和创作。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