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什么读?如何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什么读?如何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常常被师长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学校的语文老师也常常每个学期末都给我们开列一份长长的书单,叮嘱我们要认真阅读,有时还要写几百上千字的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但我们从未被告知为什么要读书和如何读书――这也是让我困惑了许久的问题。现在,借“世界阅读日”的机会,我不揣冒昧尝试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读书籍作为映照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书中的世界与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是大不相同的。现实世界可能是琐碎、重复和枯燥的,书中的世界则丰富、精彩、有意思得多。纳博科夫把作家就看作是魔法师,他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的(只要现实还存在),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无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霎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熔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这样的魔法世界,也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轮番上演的舞台,揭示着平凡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阅读能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不同处境中的人和事,进入他们的内心,从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书籍是一面映照世界和我们自身的镜子,但它又不是一面纯粹的镜子,它还是一面哈哈镜,夸张了人身上永远存在的恐惧、欲望、创伤以及人世间的一切纠葛与牵绊;同时它又是一面放大镜,将光线聚焦在被忽视的日常生活的某处,从而让我们察觉平静之下汹涌的暗流,认清人与人之间发生的震撼人心的冲突;或者它是一面棱镜,将生活之光折射出七彩斑斓的光谱;又或者它是一架显微镜,作家如同技术精湛的医生,切开生活光华鲜嫩的血肉,让我们去细看她的肌理,检查其中病变的细胞。

书籍作为自我认知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阅读现实世界这本大书的同时,也在阅读每个人手中的小书,二者相互交叉,又相得益彰,一同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经历的每件事情都是由天南地北的生活体验连缀而成的。书籍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图景(这一图景实际是一种幻象),借助于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无边的想象,我们带入自身,仿佛我们就是书中某人,正在经历他们正在面对的矛盾、冲突和危机,试图走出困境。经历这样一番挣扎,我们洞悉了人类的行为动机。书籍为我们提供的这条深入人物内心的隐秘之处的秘密通道,是历史学家、传记作家,甚至是心理分析家都无法找到的 。这也是书籍为读者提供的独一无二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在我们有限的经验中,书本是生活富有想象力的演出,是自我生活的一种扩展。借由阅读,我们认识和经历更为广阔的人生。这也是阅读作为一种认知世界和自我方式的意义所在。

如何读培养你的阅读趣味

由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书籍是读书的前提。就像前面说的,书籍是世界的一种映像,既然生活中有你感兴趣的事物,那么书海里定有你感兴趣的书本。由着某类书的导引,将你的注意力扩展开去就会触类旁通,有更大的收获。事物的联系性往往超出你的想象。喜欢侦探小说的人可能会喜欢武侠小说和科幻小说,那么由武侠小说延伸到传奇故事、侠义小说、公案小说,由科幻小说再到心理、逻辑、哲学,这样由中国到国外,由现代到古代……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你的所爱,爱“屋”及“乌”,你会发现自己原本狭小的世界逐渐生动和丰富起来。

做一名合格的读者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有一些人面对举世公认的名著就是无法欣赏,丝毫看不出它有什么好,勉强翻翻也只能是入宝山而空返。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选到与自身关注和感兴趣的东西相关的书籍,因而无法产生兴趣,更无法生发一种带入感,此时别人的推荐对他们而言毫无价值。还有一些人会觉得读书浪费时间,自己有别的更重要的事要忙。这种想法其实有些自欺欺人。他们看似繁忙,其实对自己的内心漠不关心,当然就更不可能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更不用说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一个人如果极度缺乏想象力,就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无法与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更无法体验到缠绵悱恻、曲折动人、血脉偾张、欲罢不能这些读书人常常能领略的境界。如果既无好奇心又无同情心,恐怕所有的文学作品可能都不值得一读。

优秀的作品,需要有想象力和艺术感的读者。

一个优秀的读者需要具备一种能力,或者说一种修养。这种修养就是艺术趣味和科学态度二者兼备:既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又能客观冷静地分析研究故事和剪裁,进而捕捉到作者的构思和意图,把握住整部作品的意义。具备这种修养的读者方可成为“合格的读者”。反过来,“合格的读者”因了这种修养,可以甄别拣选,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

由博览而入专精

就个人而言,我看书由着兴趣,所以读得很杂也很随意,常常是来了兴致,便坐下来随手翻几页,达不到预期,便随手撂下。很多书就这样再也没有捡起来过。一旦在随便翻翻和泛泛而读的过程中遇到动心的作品,我就会顺藤摸瓜,找来该作者能找到的作品和传记,用假期时间集中阅读。把这个过程比作恋爱的话,就是从一见钟情到从一而终;如果用古人的说法,就是由博览而入专精。

比如我阅读黑塞的经历。

《在轮下》是我读到的黑塞的第一部作品,当时在读大学,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十多年后读毛姆,被《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所吸引,开始对个人的自我认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重读了黑塞的《在轮下》和《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除了他文字里的诗意细腻让我着迷不已之外,书的主人公处于青少年时代,刚刚感受到社会和习俗巨大的威权,正在艰难寻找进入自我的路口――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我一股脑儿就读完了黑塞的另外六部作品。其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悉达多》是青年人探寻通向自我的路途的尝试,梦幻唯美,细致绵密;《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探讨艺术与婚姻能否共存的问题,现实残酷,冷静厚重;《荒原狼》剖析自我与社会的矛盾,激烈大胆,荒诞深刻;《玻璃球游戏》精深博大,奇瑰壮丽,通过虚幻的精神王国来影射现实世界。读的过程中,我对黑塞和他的作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悉达多》在题材、主题和技巧上都很相似,两本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应该合为一体来读――这种做法在村上春树的作品里也出现过。《荒原狼》的主题和加缪的《局外人》类似,两本书对比阅读能更好地感受到他们风格的差异和对相似主题的不同的看法。《玻璃球游戏》是黑塞作品的集大成者,它汲取了东方文化的智慧(《悉达多》已是东方故事),虚构了一整个精神王国(《荒原狼》已有幻想色彩),主题依旧是个人的成长经历(如《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在轮下》),只不过这次不限于个人,而是探讨艺术与生活、生命与死亡的关系(如《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寻求面临毁灭的人类文明的解救之道。

随着认知的进一步加深,我感受到了黑塞作品的独特之处:文字浅显,不讲究技巧,故事性也不强,情节不复杂,人物也很简单。他的著作几乎都专注于个人心灵的痛苦并努力寻求通向自己的道路。这是每个关注自我、追求自身命运的人必然遇到的课题,因此他的书从风格来说是古典的,从技巧层面来说是陈旧的,但从主题上看永远不会过时。这一共同的主题用黑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书中的人物一个个都经历着心灵苦难、内在危机,他们在寻觅、追求和提问。”通观黑塞的书,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在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现实、理性与、艺术与生活的两极矛盾中挣扎。你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执着:对自我不懈地探索、对艺术和美不倦地追求和对解脱之道苦苦地寻觅。

一个作者有他熟悉的领域和热爱的主题,如果你恰好也对此领域和主题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他相遇,那么这种缘分会引着你走向更深的层次,引发更深的思考,你的阅读自然也会进入另一种境界。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由着自己的兴趣引导,顺藤摸瓜,从泛读到精读,由博览到专精,从无目的地阅读到系统地研究。这样一步步下来,收获也和前时泛泛而读大不相同。做到这一步的读者自然也跨入“合格的读者”之列了。

总之,读书的理由千万条,终归要为乐趣而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趣味;读书的方法千百种,归根结底无非博览和专精。由着兴趣领路,你尽可以畅游书山,随兴所至,一路走来一路读;但千万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旦心有所属,还需埋下头,沉下心,融会贯通。当阅读成为乐趣,成了习惯,你的谈吐、气质、眼光乃至整个人生的境界都将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