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地质开况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地质开况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油田采油过程中,开发的许多井是定向井,特点为接近高部位多以沿断层为主,这种井要求在钻穿沿断层时钻口完整,这要求施工前要掌握油井地段的各个区块的机构特点,特别是对沿断层的分布特点要详细了解,以下重点就是围绕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的砂层特点、地层特性、岩石特征和施工工程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展开叙述,为采油施工中如何应对油气和沿断层的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断层 底层特点 对策方式

定向井的开发特点为接近高部位多以沿断层为主,这种井要求在钻穿沿断层时钻口完整,这要求施工前要掌握油井地段的各个区块的机构特点,特别是对沿断层的分布特点要详细了解,以下重点就是围绕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的砂层特点、地层特性、岩石特征和施工工程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展开叙述,以期为采油施工提供参考。

一、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构造分析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它处吉林省松原市城区及周围,地处第一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其中心是隆起的构造带。有两个断层间形成的大型地堑带,几个断层相互交织形成区域不等,大小不一的含油断块地层。此地层从地质层面看,北面构造颇为复杂,断层的倾向向东方斜出,倾角一度在十度左右。与北部相对来看,南部风构造颇为简单,断层倾向西方斜出,坡度缓,倾角仅为六度。含油面积在八平方公里左右。

二、砂层特点、地层特性、岩石特征概述

通过研究此区域的地质特点和扶余油田区域内的别的油井的基本相同。第一层沙,通过一层夹杂泥浆岩和膏岩的灰色岩质构成,覆盖于最上面,是一种最适合覆盖的材料。第二层沙的上半部分是一层均匀的泥质岩段,覆盖在本层的最上面。主要包括含有泥岩和泥膏层、紫红色泥岩第二层沙的下半部分是一层砂泥岩混合层,油气主要出在本层,本层分八个层次的泥砂。第三层沙主要包含很厚的灰色状泥岩、油页岩,该层分布均匀、泥砂特点突出,最底部油页岩达六至十一米厚度,因油页岩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对比中可以当做对比的标准。

1.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一的主要特征:

区块一是扶余油田15井组上部最主要的标志层,灰色灰质、白云质岩性含量高,在顶部以上二十至三十间见油斑、油迹白云岩,局部见灰质油斑粉砂岩,取心见白云岩裂缝含油、薄层油斑白云岩,视电阻率呈高值,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32号井二千二百米至二千三百米钻井取芯已证实这点。区块一顶部发育灰白色含膏泥岩,区块一岩屑中灰色泥岩块大,岩屑棱角分明,钻时曲线变化明显。钻时变慢,岩屑较上部变细,见红色地层或含膏泥岩增加则进入S2上地层。

2.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二主要特征: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灰白色含膏泥岩、泥膏岩,偶见粉砂岩,岩性清楚,钻时曲线呈”波状”起伏,变化不大,与岩性吻合性较好。电阻曲线呈“锯齿状”;钻时变大,钻时曲线明显起伏,见粉砂岩进入下一地层。

3.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三主要特征:

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三共分为八个砂组:

一砂组:一砂组是颜色呈紫红还裹挟着粉砂岩的砂组。该类砂岩层次薄,油层分布相对较少,难以判断油砂的含量多少。经测量得知沉积厚度平均达到五十米左右。该厚度又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上面一层是薄层粉砂岩,中间一层算是十五米左右的大段泥岩,下面一层又是薄层粉砂岩。因此此界面要实施岩屑录井作业。

二砂组:二砂组是颜色呈紫红色的裹挟着粉砂岩的泥岩,经测量得知该砂组厚度为三十五米左右。泥量含盖率高,砂岩发育状况不良,和钻时曲线吻合比较好。在二点五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油砂含量高。录井作业时要注意油砂含量的异常。

三砂组:三砂组也是颜色呈紫红色的裹挟粉砂岩的泥岩,经测量得知其厚度为六十米左右。与二砂组相对砂岩发育状况良好,“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能够和钻时曲线相吻合起来。二点五米的视电阻率曲线出现“指状”跳跃,幅度中等,由此可以判断,三砂组应该是油田的主力产层。因其油砂的含量特别高,所以录井时特别要留意油砂量的变化和钻井过程中的状态。

四砂组:四砂组的情况与三砂组情况较为相似,油砂含量高,也属于石油主力产层,其沉积厚度在五十米左右。录井时也要特别留意钻时的状态和油砂量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应描述准油层单层厚度和泥岩夹层厚度变化。

五砂组:也是颜色呈紫红色的裹挟粉砂岩的泥岩,但不同的是其局部含有灰色泥岩,层均薄,经测量得知沉积厚度为五十米,其砂岩发育状况良好,有明显的“箱状”和“钟状”的电位负异常。和钻时曲线也有良好的吻合,由此判断,五砂组也是产油主力层。在此段录井时要围绕钻时曲线特征和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留心钻时状态和油砂含量变化。五砂组往下穿过十米的泥岩便到了六砂组。

六砂组:六砂组沉积有三十五米之厚,呈紫红色,泥岩中有粉砂岩,上部砂岩发育良好,但下部出现变化,砂岩变差,底部为泥岩,厚度达十米。六砂组的上部应为石油主力产层,但下部变弱。录井时也要特别留意钻时的状态和油砂量的变化。从经验来看,经过下部,速度会慢。

七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泥岩颜色与六砂组相比的话,泥岩颜色变深,其沉积厚度达到六十米左右,经研究,砂岩发育状况沿可,但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不大,和钻时曲线的吻合来看,效果较一般,二点五米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储层较差,砂岩泥质含量较高,录井应注意砂岩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与8砂组界面,特征不明显。钻时曲线稍慢,岩屑中砂岩变化不大,应以泥质岩类定名为主,注意界面变化特征。

八砂组:该组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也裹挟粉砂岩,其厚度达四十米左右,下部出现深灰色泥岩和紫红色泥岩夹杂性沉积,研究发展,该层砂岩发育状况不错,自然电位负异常较明显,鉴于泥质含量较高的原因,砂层和钻时曲线吻合情况较一般,二点五米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含量增加明显,录井时也要特别留意钻时的状态和油砂量的变化。描准灰色泥岩出现位置,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进钻时曲出呈慢钻时台阶,岩屑中粉砂岩较致密。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扶余油田15井组区块油田地质的开发进行了分析,希望在该区域内油井的开采施工中还要注意边钻井边密切观察时间、钻井液的机能、微量元素特别是氯离子的含量等问题,以便为石油开采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邹德江;断陷湖盆控砂机制研究与有利勘探方向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陈伟;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高阳;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宋永东;饶阳凹陷中北部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