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特征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特征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扶余油层是近年来大庆油田评价优选动用的主要目的层,本文根据评价优选过程中钻井、测井资料以及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为主,砂体稳定性差和油层连通差,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分选性较好-中等,中等强度压实,储集空间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成岩晚期溶蚀孔,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储层具有低孔、低-致密渗透、中-高泥质含量、含油性变化大的复杂特征。深化储层特征认识是扶余油层评价优选的重要基础。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78-02

0 引言

肇州油田州201区块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西南部,西与宋芳屯油田、北与徐家围子油田相连,东南与朝阳沟油田相邻[1],区块面积120km2。主要产油层位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泉四段扶余油层,其中扶余油层是“十三五”开发主要对象,由于扶余油层储层具有低渗-致密、强非均质性复杂特征,仅州2、州201井区局部投入开发,储量动用难度大,为了探索低渗-致密有效开发新途径,正在开展水平井体积压裂、CO2先导性矿场试验,本文根据州201区块评价优选过程中钻井、测井资料以及岩心分析资料分析了扶余油层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化储层特征认识是该区难采储量评价优选重要基础,对促进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有效开发也有指导作用。

1 扶余油层沉积特征

区域地质研究表明[2],松辽盆地坳陷期发育5大沉积物源,白垩系泉四段沉积时期主要受西南保康和东北拜泉-青岗沉积体系共同影响,三肇凹陷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属于两大沉积体系交汇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松辽盆地为内陆浅水型湖盆,具有湖水浅、湖底地势平缓特点,再加上古气候比较干旱,周期性甚至是季节性干湿变化都可使湖水面发生变动,在气候干旱时,沉积区长期出露地表接受河流的改造,整体处于氧化环境,而在气候湿润的洪水泛滥期,才接受三角洲沉积。在浅水湖泊三角洲形成发育过程中,以河流作用占绝对优势,而湖泊的影响较小。因此,三角洲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河口坝不发育,无深-半深湖相泥岩出现。

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州201区块扶余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分流河道砂、分流间砂和前缘零星席状砂三种微相,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储层成因砂体研究,根据

砂体成因(微相)与钻遇砂岩厚度、含油性、物性参数,将扶余油层储层砂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大分流河道、小分流河道或零星席状砂、河间砂[3](表1)。

扶余油层划分为FⅠ、FⅡ、FⅢ三个砂岩组17个开发小层,根据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砂体类型优选主力油层,其中Ⅰ类油层以大分流河道砂为主,砂体呈宽带状分布,宽度600-1200m,单层砂岩厚度大,岩心资料显示为含油细粉砂岩;Ⅱ类油层由小分流河道砂和零星席状砂组成,小分流河道砂呈窄条带状分布,

3.4 孔隙中可动流体饱和度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扶余油层孔隙中可动用流体,能更客观揭示低渗-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可动流体孔隙度低,变化不大,总体为中等、较差、致密储层,只有FI4、FI7小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可动流体孔隙度相对较高,结合上述储层物性特征可知,这两层为I类主力油层。

综上所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复杂,主要是经历了强烈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根据粘土矿物转化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已进入晚成岩作用中期阶段。

3 结论与认识

1、州201区块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沉积为主,大、小分流河道构成储层主要微相,也是I、II类油层主要砂体类型。

2、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1md为主,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

3、扶余油层储集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分选性较好-中等,磨圆度为次圆-次棱;储集空间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其次是成岩晚期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孔隙半径分为两组,分别为20-60um 、30-100um,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范围宽为7.48-60.15%。

4、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宏观物性差、微观特征复杂,应重点评价优选局部I、II类油层发育的“甜点”区优先开发,积极探索致密储层有效动用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姜洪福等,三肇凹陷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开发理论与实践[M].地质出版社,2008.

[2] 王宝清,徐文发,徐站立等.三肇凹陷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储集岩的成岩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 82~87.

[3] 周永炳.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5~9.

作者简介

周楚艺,女,1990年5月生,2012年7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专业毕业,从事三次采油注入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