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当代高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知识社会条件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完善管理创新体系的应用与发展就成了推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驱动器”。而汇集社会高素质人才与师资力量的当代高校更应该扮演好这一角色,承担起重要使命,求真务实地推进自身科研能力的创新与培养,为社会进步与国家富强作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完善管理;创新体系;能力培养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当代学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方向。通过对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分析,本文从当代高校创新工作开展情况的现状、培养当代高校师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与如何提高创新能力三方面展开讨论,探索培养高校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一、当代高校创新工作开展的现状
1.创新科研水平较低,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与学术性研究的“守旧”阶段,从师资力量到课程设置,再从思想认知到实际操作,都未将“科研创新”与“科技创新”提高到学校的战略发展层面,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与创新项目看作课外活动,部分高校甚至在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等技能型社团时都要三思而后行,认为其不会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教学任务带来实质性帮助,是名副其实的“空壳组织”,可见创新意识之淡薄。
2.经费保障不足,宏观重视程度不高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高校仅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了创新科研的重要性,但并未将行动落到实处,导致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条件受到诸多限制。场地规划不足、项目设备不均、经费保障缺失、创新与科研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成为制约师生参与项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师生协同发展创新科研事业的热情,往往将大批的“想为者”拖慢到“无为者”。
二、培养当代高校师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提升高校及师生自身社会竞争力
随着十三五规划与“在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求的全面开启,对社会资源占有度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代高校师生更肩负起越发重要的社会责任。唯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打磨,也唯有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师生才会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从“融合创意”到“创新制作”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
2.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中国”时代精神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战略部署,创新是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更是社会与国家保持不断进步的不二法门。此种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显得极具时代前瞻性与战略性,当代高校师生更应把握重大机遇,为自身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创”字纲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思维,为自身学术、技能与就业等多方面素质提升提供强劲动力,更为国家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提供创新支持。
三、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教学引导,创设支撑平台
高校在日常的制度建设与教学工作中,要健全体制机制,理性思考,探寻和创设专门的科研制度体系,通过对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分析,从当代高校创新工作开展情况的现状出发,探索培养高校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建设良好的科研实验平台,配备更具专业水准的硬件实验设施,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发意识进行启发性引导,积极调动师生热情。同时,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化创新能力,与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为国家输送大批创新智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作出贡献,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2.构建科研保障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努力争取国家用于扶持高校在读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资助经费,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多种渠道拓宽科研经费来源,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为致力于科研创新事业,打造技术含量高、可行性高项目的师生提供强大资金保障,帮助更多“想为”之人,变为“敢为”之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更好地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牢记“科教兴国”战略的出发点,在教学实践的主体进程中,牢记科技创新在人类历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广大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更好、更快、更广泛地实现创新,迎接来自新规则、新技能、新发展、新时代的挑战,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发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进步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陈双玲.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5):227.
[2]袁彬.浅谈高校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9(3):134.
[3]万舒良,吴泽娟,杜娟.浅谈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