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目标教学在《启蒙运动》一课的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目标教学在《启蒙运动》一课的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第八次课改在全国推行,这次改革,与前七次相比,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教材本位、教师本位向关注每一个个性化的人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把将实现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教师从课堂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实现在课堂上的目标教学,将成为这次课改的几大转变。下面,就这几个问题我谈一下粗浅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斧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

高中历史知识相较初中的历史知识学习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粗浅的历史故事,而是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也就是说,初中生所学知识是表面现象,而高中生历史学习则要从历史现象认识上升到历史本质。那么,如何使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呢?

以《启蒙运动》一课为例,这一课是思想史模块第七课,教师要讲清思想史模块所要讲的四个内容、启蒙运动的概念、背景、代表人物及影响。对待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应从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让学生得到感性的认识,然后再提炼概念,做到深入浅出。

如,在讲到“启蒙运动”这个概念时,让学生来分析,他们从字面上基本理解了这个概念,是一个对人开启蒙昧状态的运动,而我继续再深入讲解,这是一次人类开启蒙昧状态的运动。

当谈到启蒙运动的核心时,我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使学生自主思考出“理性”就是人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否定了一切外在的权威。这个时候,学生则主动思考了这一问题并回答。最后我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教授知识的关键不是教给学生各种基础知识,而是要引发他们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从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技能。

二、教师要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课堂未来发展趋势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学生有能力把自主性、探索性落实到课堂上。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这里,我将阐述对大“四观”中的课程观的具体看法。

旧课程观最大的缺点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的知识具有单一性和确定性(以2007年以前高考题为例),这与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毫不匹配。也就是说,教材教授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严重脱钩,所以做到“学校即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以《启蒙运动》一课为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启蒙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用通俗的例子掌握这两点,通过时代介绍,人物和观点分析使学生自己掌握何为理性主义。

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分析,将生活知识通过教材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中,促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寻找知识的领路人

启蒙运动领军人物伏尔泰说:“真正的导师,不是把学生引向自己,而是引向真理。”真正的导师其实就是那些能把启发式教学应用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知识达到理性判断的能力。苏格拉底是,孔子是。他们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认识、达到预设问题。在今天的课改中,课堂提问也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关键。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变成课堂主体,教师成为主导,启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把学生由接受者变成主动者,这正符合新课改要求。

启蒙运动另外一位大家卢梭说,看看你学生的有知识和我学生的无知识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

四、在课堂落实知识并渗透道德教育、人格教育

以《启蒙运动》一课为例,我采用先整体把握要学习的内容,中间具体学习启蒙思想家基本观点,最后由学生总结,形成“点―线―面”的程序。重点强调启蒙运动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引用“理性是自主独立思考来判断是非”来突破“理性主义”概念这个难点。

另外,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以《启蒙运动》一课为例,我在解读标题时说:“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纠正资本主义产生时代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文主义而导致人文主义泛滥而产生的。”所以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主义是在人文主义基础上而阐述的,是强调人在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要强调道德、强调理性、强调人的品格等。

从学习中,教师还应该指出,整个启蒙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还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美好蓝图。不仅打击了一个旧时代,而且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为后来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后大革命时代和全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资本主义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对全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提出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的组织教学功能,增强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素养,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放.启蒙运动的回顾和重新启蒙的重视[J].探索与争鸣,2007(02).

[2]李文奎.卢梭《爱弥儿》[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