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生于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生于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一个东西无限制地分离与结合,以便给出一切问题的答案,遇到很大困难,对许多问题难以说通。结果发现中国道家生成论思维方式的生成转化概念比构成思维方式的分离结合概念更有用且更符合实际。

近日,忙于科技部的一个科技与经济关系的课题研究时,听科技部的领导提到,部里正在组织学习乔布斯;同时也提到在中国,尤其是国企,缺少类似乔氏这样的顶尖创新人才。不禁想到:中国整体上,尤其是国企,在最顶层的科技方面整体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其哲学层面的原因何在呢?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近年一直徘徊在头脑中的李约瑟难题。半个世纪前,英国的李约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也称“中国难题”。如何能够破解掉李约瑟难题呢?我们可以从创新精神、道家创新哲学入手分析,寻求国企创新不足的破解之道。

创新是什么?

创新的原义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创新成为了个人、企业、产业、国家、社会的主旋律。对于企业家来说,从事“创新性的破坏”工作的动机,不一定出自个人发财致富的欲望,最突出的动机来自于“个人实现”的心理,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坚强的意志等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管理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技术创新反过来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

管理创新主要指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管理创新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信息化建设、软实力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中,战略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创新是不仅与高科技产业有关,而且它能应用于任何行业的任何部分。同样的,创新不仅仅是原创的“巨大理论”或由此带来的最终产品或服务。更准确的定义是把创新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或由于采用新方法带来的产业生产力的提高。新的时代,企业经营战略逐渐转向知识管理;文化管理转向了精神治理;领导哲学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理念精神从个体领导者向整个企业内外部传递的过程。

古老的道家元典《道德经》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等等,不一而足。老子为什么讲这么多“生”?他的“生”与现代社会有什么关系?与管理哲学有什么关系?胡孚琛先生的《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其中提到:道学文化的精要在哪里?究而论之,道学在本体论上强调一个“生”字,主张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世界观上突出一个“化”字,即认为事物按照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强与弱、祸与福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生和化就是道学的本体论和世界观。“生化原理”的“生”有“生成、生长、生命、生存、创造等意义;”“化”有“变化、发展、转化、进化”等内容,表明宇宙、人类由道生成,并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最终会转化至“中和”之道境。

原来,我们道家的“生”,有生成和创造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找创新之源,应该从哲学入手,才能彻悟其理。

生成论、构成论与创新哲学

人类对于自然的演进,从古至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宇宙构成论,一种是宇宙生成论。所谓“构成论”,即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组成的原子、因素的不断分离和组合,世界的本质就是原子在虚空中的不断变化着的结合。离开其构成的原子、因素,不会有事物的变化发展;而要搞清变化发展,就要搞清其构成的原子、因素。所谓“生成论”,就是认为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自身产生和破灭不断演化的过程。强调自组织、不可逆性和整体把握。它特别重视探讨条件和性状、开放和交换、氤氲和显现、过程和阶段、演化和推进等等。

总体上说,西方哲学是一种构成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由原子或基本粒子所构成,如泰利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等。而中国哲学,以儒道两家为主,陈静先生提到:“儒家的宇宙构成理论是一套空间形态的理论。空间统摄一切性质,使宇宙构成的理论最终成为大一统政治制度的理论表述。道家的宇宙生成理论是一套时间形态的理论,时间开展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起始和终点被表达为时间的‘初’和‘今’,它们也指示着两种不同的状态。”。“大一统”思想下的中国,实质上是实行一种儒家为主导的、以政治为核心的构成论思想,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空间层级关系,从而维持了两千多年的政治统治。

近代西方哲学也是以构成论宇宙观认识世界并导致科学主义世界观,科学界沿着构成论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促进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从现代哲学时代,西方开始认识到这种构成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把一个东西无限制地分离与结合,以便给出一切问题的答案,遇到很大困难,对许多问题难以说通。结果,物理学家通过物理实验发现中国道家生成论思维方式的生成转化概念比构成论思维方式的分离结合概念更有用且更符合实际。

中国道家,是一种生成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皆由一种无形的存在者所生。这种无形的存在者,老子认为是道。万有唯道所生,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老子宇宙生成论的重点在超越性方面,无论是讲国家、社会还是讲保全生命都是超越了具体的存在物来把握的。“推天道以明人事”,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最终也是要讲人应该怎么办。这里的人包括社会、家庭、人生等方面,最终使人道合于天道。由于有这种生成论的宇宙观,进一步说明道家文化实际上代表了真正的中国的元文化,源于原始氏族公社的道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根基,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因此具有旺盛的再生能力,她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一种创新的哲学。道无古今中外之分,道家文化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