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至正型青花瓷是元代青花瓷的顶峰之作,是元代瓷器最高艺术标准的代表,因此可以看出其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元代至正型青花瓷概念的阐述,以及其艺术特征的分析,使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突出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元代;至正型青花瓷;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153-01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发展史上的特殊时代,瓷器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特色。元代艺术既不同于唐代艺术那种雍容华贵之态,又别于宋代艺术的精巧秀丽之姿,元代陶瓷展现出一种雄壮浑厚而又妩媚雅致的神韵,展现出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元青花的出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瓷器的装饰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清瓷器生产发展的格局。

元青花分为至正型与延v型。至正型的代表作品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收藏的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如图1所示,纹饰自上而下分为八层,颈部有楷书五行题记;造型较大;青料发色较艳,有晕散现象和铁锈斑痕,胎体致密而厚重;纹饰层次分明,繁缛而不乱,以多层次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为表现形式;釉色润泽、匀净泛青。而延v型元青花的代表作品,是九江博物馆收藏的延v六年的牡丹纹塔式盖罐,如图2所示,以青花勾绘弦纹、如意云头、莲瓣及缠枝牡丹纹;国产料绘画;青花料色呈蓝中暗灰;纹饰布局较疏朗,纹饰简约,画笔随意,笔意粗放;釉层较厚,釉色白中泛黄。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至正型青花瓷代表了元代青花瓷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元代青花瓷的顶峰之作,被人们誉之为“人间愧宝”。

一、纹饰方面

至正型青花瓷最大的特征就是虽然装饰层次繁多,但主次分明;虽然纹饰布局繁缛,但结构严紧;虽然画面茂密,但由于处理得当,浑然一体,并不给人以琐碎和堆砌的感觉。构图一般器物上下为辅助纹饰,中间为主题纹饰,显得宾主协调、层次分明。通过对称、均衡而又富变化的构图手法,使整个器物的画面,呈现出庄重而活泼,浑厚又雅丽之风韵。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在布局上的缛丽繁华,极为繁密,绘制上的纹饰流畅,精致入微,将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个装饰区域,而每个装饰区域内绘有不同风格的纹饰,是中国陶瓷装饰形式的一大突破。

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纹饰继承了汉唐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注重从客观现实,特别是从大自然中选取素材,但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常见的作为主题纹饰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朵莲、瓜果、、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葡萄等;动物,如鱼藻、鸳鸯、孔雀、龙、风、麒麟、螳螂、蟋蟀等;其他,如人物、山石等。也有少量以人物故事和文字为题材的纹饰。辅助纹饰(边饰)常用的有卷草纹、海水纹、钱纹、焦叶纹、缠枝花卉纹、锦纹、回纹、莲瓣纹、云肩纹、卷线纹、鱼鳞纹、龟背纹、枣花纹等,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构图饱满和谐,生动而精美的纹饰,使人们感到神秘而惊奇。所描绘的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有图案化的变形植物,都显得生气盎然,充分反映了元代制瓷匠师的绘画技巧及艺术才能。

二、绘画用笔方面

元至正型青花瓷绘画工具主要是毛笔,利用毛笔的中锋,以实笔勾勒、点划、涂染。其纹饰用笔有的生辣豪迈,有的细柔,艺术效果各有千秋。线条流利,笔意准确细腻而不拘泥,多见一笔点划,笔道较粗,可见浓淡层次和明显的笔痕,即使较大块面的青料也大多一笔塌成,这与明初永乐年间用小笔触填成,有明显区别。有时一笔点划往往越出边线,但笔锋收落处自然连贯,运笔恰倒好处,一枝毛笔的几个峰运用得极其娴熟。酣畅猷劲,无碎笔,干净利落,整体感强,如同在宣纸上画中国画一样,在瓷器的坯体上按照所需图案纹样进行绘画,线条流畅,生动自如。

三、装饰方法方面

至正型青花彩绘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白地绘彩,即图案花纹以青料描绘出来,同白纸上绘画的方法一样,这是青花瓷器的主流,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青花拔白,即纹饰外用青料涂抹或以细密线条勾勒海水纹或花卉纹,以青料作地色或辅助花纹,主题图案花纹是以露出的白瓷部分呈现,主要应用在大盘之类大件器上。青花拔白的技法是元至正型青花的另一大特征,如图3所示,大盘的边饰运用的便是青花彩绘装饰中这种技法,用钴料勾出轮廓线,留出白色的缠枝牡丹,纹饰外的地用极细密线条勾勒,而在盘心的主题纹饰采用白地青花的装饰方法绘制,很好的突出了主题纹饰。青花釉色鲜艳,蓝白相间,充分表现了元青花拔白独特的技术手法。此外,至正期青花瓷装饰在具体的运用中,十分巧妙地将青花与堆塑、模印、刻划等结合起来使用,表现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图3大盘第二圈的牡丹花就是运用了刻划的装饰手法,与青地相得益彰,巧妙的处理青花设色,构图严谨,格外典雅,更增添其艺术效果。

四、造型方面

在造型上,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的造型特征是胎体厚重,器形巨硕,气势宏大,因而造型显得较粗犷,体量也较大,具有浑厚、古拙、雄劲和挺拔的特点。如大盘,以菱口和折沿口居多,盘径都在40――50公分之间。元代至正型青花瓷较常见的都是些大件器物,种类繁多,如大盘、大梅瓶、大罐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梅瓶、直口罐、F、折沿盘等。

五、胎釉方面

在釉料上,至正型青花瓷基本上属于透明釉,但釉色白中亦微闪青色,只是比青白釉色更淡一些而已,并且有垂釉如泪痕的特点。由于胎厚,釉层也多为肥厚,釉比明清都厚,青花白釉地闪清的程度也比明清两代都重。一般器物施釉至足,各类器物底部均不施釉,底部多有旋纹,有的器物挖足时因辘轳抖动而出现跳刀痕。小口瓶的内壁不施釉。

至正型青花的胎较明清青花疏松,可见小孔隙,并且所含的杂质较明清多,致使在砂底上可以看到砂眼、刷痕和黑褐色的铁质斑点,故胎内在底足、口边和缩釉露胎处常呈现一种火石红斑,俗称“火石釉”或“黄衣子”。瓶、罐、壶等器身拼接,瓶和大罐接口的接痕明显且毛糙,很少修胎,底足一般呈上大下小的楔形,宽窄不齐。碗类制品足心常见有乳钉突起,有的呈一突起小圆点。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元至正型青花的出现,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重大发明。它的成熟,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乃至经济制度的体现,而且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数量之多,品相之好,级别之高,足令世界古陶瓷界为之震惊。它场面雄伟,气魄宏大,造型奇丽,装饰自然,制作精美,是中国历代陶瓷史中罕见的气势雄伟,型制硕大的杰作而成为古瓷器中的精品。因而在我国悠久璀璨的陶瓷史上,享有特殊地位和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3.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