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亲子教育对孩子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有句古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就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现在的家长应该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呢?我想应该给自己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会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启蒙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仅仅将知识、技能、品德作为教育的任务,作为成长的发端,是不够现实的。由于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乃至性格的形成都受到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是在平时的行为中日积月累所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等等。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孔孟文化是我们的骄傲。让孩子学礼貌,懂礼貌,讲文明,是父母的基本职责。学习礼貌和学习知识一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但是,因为礼貌源于生活,所以需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这样宝宝才会在日复一日中不知不觉地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从而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养成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受到正确的行为可获得鼓励的正强化刺激,从而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的自我生活能力,克服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教师可以让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脏小手的图片,一张干净小手的图片,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对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因此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进行教育,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习惯,我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便蹲在地上把玩起来,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地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说道:“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这个事例中,家长不仅尊重了孩子,还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同样的一件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四、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以此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首先一定不要做。
五、持之以恒
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会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长,半路夭折的情况比比皆是,结果落得全盘落空。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地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教师也要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父母及社会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可惜,目前不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不重视良好品德及习惯的培养。本人曾研究过几个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挺聪明,但满口脏话,没大没小,蛮横粗野,使人“望而生畏”。有人提出批评,为父为母的却说:“孩子还小,以后慢慢会好的。”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众所周知,社会是个大染缸,而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孩子如何明是非、知荣辱。让我们每对父母用自己文明的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的生活沐浴在人类优秀文明的和风细雨中!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