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在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在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在采血过程中不进行其他处理, 研究组在采血过程中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对比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7%(1/15),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2/35);对照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4.5%(10/29),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1%(12/21);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不良反应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56
现在对于各类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功能障碍等疾病采取血小板输注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机采血小板法因为制备血产品浓度以及纯度比较高, 受血者产生排异性反应相对比较小, 献血者不需要大量献血, 已经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献血期间, 因为各类因素引发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我们国家的献血事业构成一定影响[1-4]。本文选取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在其采血过程中不进行其他处理, 选取同期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组, 在其采血过程中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对比两组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血站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15例一次采1个治疗单位, 35例一次采2个治疗单位;选取同期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29例一次采1个治疗单位, 21例一次采2个治疗单位;100例献血者全部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采血之前其血小板计数>150×109/L, 红细胞压积>36%, 男性血红蛋白>120 g/L, 女性血红蛋白>110 g/L, 男性体重>55 kg, 女性>50 kg。所有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前5 d内没有服用过抑制血小板和阿司匹林药物。对照组男38例, 女12例, 年龄19~55岁, 平均年龄(31.4±8.4)岁;其中第一次献血者20例, 第二次献血者17例;≥3次献血者13例。研究组男37例, 女13例,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31.0±8.2)岁;
其中第一次献血者20例, 第二次献血者18例, ≥3次献血者12例。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献血者全部通过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材料进行机采血小板, 抗凝剂和全血比例为1∶10。研究组献血者在采血前接受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支, 对照组献血者不接受任何处理措施, 依照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血比积、身高以及体重等判嗖杉1个或是2个治疗量, 在献血期间, 严格观察献血者反应, 询问其是否出现不适等反应, 倘若发生异常, 马上给予有效处理[5-7]。
1. 3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8] 献血者在献血期间产生头晕、面部麻木、口部麻木和面色苍白则为轻度反应;献血者在献血期间产生胸闷、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则为中度反应;献血者在献血期间产生不但具有轻度反应和中度反应, 还存在视物模糊、抽搐以及意识模糊等则为重度反应[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7%
(1/15),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2/35);对照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4.5%(10/29),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1%(12/21);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因为献血者不熟悉献血有关知识, 存在思想顾虑, 同时机采血小板时间相对比较长, 献血者会因此产生各类不良反应, 根据文献报道显示, 对于女性初次献血同时体重比较低的人群属于献血不良反应高危人群[9-13]。献血期间产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枸橼酸盐反应, 产生原因是机采血小板将ACD-A当作抗凝剂, 当血液返回献血者体内, 大量枸橼酸盐快速进入, 当其大于机体骨钙动员入血补偿能力和肝脏代谢能力, 会引发患者出现枸橼酸盐中毒现象, 严重者会危及到生命安全[14-18]。根据本文所选两组献血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7%(1/15),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2/35);对照组献血者采集1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4.5%(10/29), 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为57.1%(12/21);研究组献血者采集1、2个治疗单位出现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