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子银行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子银行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及其表现出的特征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分析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我国存在的类型和规模,通过论述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金融稳定及货币政策效果的作用来阐明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影响

关键词:影子银行 风险 金融创新

一、影子银行的概述

在中国,目前对于“影子银行”暂且没有明确的定义,银监会在2011年的年报中将其广义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按此定义在现实市场上,我国的影子银行应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民间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一般而言,在狭义上,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各类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 在广义上,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能够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

二、影子银行在我国的规模

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出现较晚,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们信贷需求的与日俱增,经历了膨胀性的迅猛发展,已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数据显示,2002 年~2011 年间,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 2 万亿元扩大到 12.83 万亿元。 同时,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个表外融资指标高速膨胀,委托贷款新增,由 2002 年的 175 亿元扩张至 2011年的 1.3 万亿元。 还有更多的资金通过银行理财的渠道流入了 “影子银行”。 2011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 16.5 万亿元之巨。据估计,2010 年,我国存量影子银行贷款已达 20 万亿元,约占我国GDP 的50%。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由于口径不一,目前市场上对其估计版本颇多,亦相差甚远。国内几家金融机构一致的看法是,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影子银行存量约28.3万亿,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22%,与GDP的比例为5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委托贷款,存量余额为5.8万亿,占影子银行存量规模的30.4%;其次是民间借贷规模,余额约为3.5万亿元,占比为18.3%;融资类信托产品余额达到3.1万亿元,票据业务规模为1.85万亿元。以上四类信用中介活动成为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累计占比达75%。相比之下,同业代付、融资租赁、典当、小贷公司、创投基金等主体和活动参与信用创造的规模相对较小,总共余额约为4.8万亿元,占影子银行存量规模的25%。

三、中国影子银行形成的原因

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时期始于本世纪初,至今约十年左右时间。尤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受投资回报率及安全性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业务呈现出火爆状态。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主导的供给方与追求稳定高收益的投资者这一需求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1.从供给方来看:信贷监管政策下的套利行为及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影子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的银行体系,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银行管制下的信贷额度调配制度,银行在吸引资金和扩大信贷规模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过设计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变相提高存款利息以吸引资金,同时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表内业务表外化,加强银行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又可通过信贷资产的表外化增加信贷额度,减少资本计提与拨备,成为传统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动力。

2.从需求方来看:通胀环境下的投资者资产增值要求

长期以来间接融资一直是中国市场的主导形式,居民投资则是以存款为主要形式。由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全放开,存款利率长期受到管制,在当前通胀的经济形势造成的银行存款实际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资金所有人希望获得正收益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于是银行存款大规模的转向其他替代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这些理财产品的规模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了中国银子银行最大的资金来源。

四、影子银行的影响

1.影子银行促进了金融市场流动性

影子银行一方面通过频繁的短期融资方式使得大量资金在系统内快速流动,通过对长期资产支持证券的结构化设计,成功的吸引了具有不同投资偏好的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加速了银行信贷资产的表外转移,间接提高了银行资产的周转速度。同时,银行、保险公司为整个影子银行市场提供了信贷保护,信用评级公司为各类结构化衍生品提供外部增信,进一步提高了影子银行资产和负债方活动频率。通过这种内外部的链接,影子银行创造了一个活跃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交易市场,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2.强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影子银行的证券化活动将传统银行从繁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中解脱,它们可以不必再像以往一样花大量的精力去评估市场、管理贷款,在整个贷款期间都充当监督人的角色,而可以将一些信用等级较低、风险较大的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转移给影子银行,减少了对特定借款人、借款期限和行业集中度,大大降低了其监管成本和发生风险的概率,同时影子银行又反过来向银行购买信用违约工具,拓宽了银行盈利渠道,使银行成为证券化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张佳坚 . 浅议中国影子银行[J] .金融商务 . 2013 .

[2] 郭露 . 重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风险[J] . 财经视点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