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自身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寻找出其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协调发展;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11-02

1研究背景

从1997年至今,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然而,与发育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体竞争力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群中处于落后位置。其中,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潜在的城市群体效应,使其整体性竞争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其能源却处于短缺状态。目前,长株潭地区90%以上的能源都无法自给自足。另外,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由高度发达的经济,高度密集的城镇和人口所影响,易遭到破坏。加之,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建材、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2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2.1城市群的生态系统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是一个在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上涵盖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8个城市,由其生态环境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生态环境资源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问题有:

1)水资源:长株潭地区水资源较为充沛,但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这些现象却较为严重;

2)土地资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更多的土地资源,而现实情况却使得土地供不应求的矛盾更为突出;

3)能源:能源自给率低,使得长株潭地区的能源压力加剧。

2.2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

长株潭经济发展正处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时期,促进城市发展快的同时更不能忽略环境破坏和污染加速等问题。一方面,长株潭城市积累性污染突出,是长株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另一方面,污染排放量大,处理率相对较低,使得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压力加大。这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水环境污染

长株潭3座城市沿长江支流湘江呈“品”字分布,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株洲霞湾港下游和湘潭竹埠港排污口下游的6km左右范围。而今湘江受到严重污染,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的农田无法耕种,相当多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可食用。其主要污染源便是长沙地区的大量生活污水排放:饮用水源受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重金属的污染严重,地下水pH值常年偏低,总大肠菌群、锰污染较普遍,少数水井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超标。尤其是在湘江枯水季节,由于流量小、流速慢,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差,致使湘江水质进一步恶化。

2)大气环境污染

曾经,株洲是我国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一,而长沙市也因为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严重而被国家列入“两控区”的主要城市之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量悬浮颗粒物都对长株潭的大气质量有着负面影响。整治到2008年,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却仍未达标(为国家三级标准)。这是因为,虽然长沙市和株洲市的环境空气质量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湘潭市却远低于此标准。

3)土壤污染

在长沙和株洲市,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在重工业区、城区街道、农田土、菜地土中依次降低。以铜、铁、锰、汞、铅、铬等为主的污染物,在含量上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湘潭市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农田土、菜地土的污染物反而大于街道土和原生土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工业“三废”、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的影响。此外,Cd、Hg、Pb等元素也造成了相当的污染,其在长株潭三市区表层土壤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湖南省和全国背景值。而三市之中,株洲市比湘潭市和长沙市的污染更为严重。

4)水土流失严重

长株潭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由于各种开发建设,地表遭破坏,水系被扰乱而进一步加剧。据遥感普查资料统计,2004年该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18.8km2,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其中剧烈侵蚀和强度侵蚀的土地面积分别为44.1km2、24.4km2,占总流失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1%、20.5%。按流失原因来区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所致的流失面积之比约为3:1,即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

5)潜在问题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污染源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新的污染形式有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噪音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绿地缩小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呈加剧趋势。

3相应对策

综上所述,长株潭城市群必须以三市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实施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指导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绩效评价,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构建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的城市群环保体制

为了促进三市跨部门、跨行业统一的环保领导、规划、监管体制的形成,必须改革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共同对三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和治理。长株潭三市具有高度相关的特点,这就要求将三市当作一个整体的环境单元,进行统一环境整治,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工业污染的同治理

长株潭地区山水相依,一水相连,因而具有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层层叠加的劣势条件。这就对协调治理区域间(包括长株潭三市之间以及三市同周边城市之间)的污染提出了新要求。例如, 长株潭三市同属于湘江沿线的酸雨集中带,通过整体规划为三市合建一个洗配煤中心,并且建设一批集中供应的煤气和液化气工程,便能对三市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有效控制酸雨。另外,要解决长沙水环境质量问题,仅仅只把工作重点放在长沙是不够的,因为长沙的水环境收到了株洲、湘潭的制约,必须要把株洲、湘潭工业废水排放问题同时整治到位。

2)大气的同治理

作为一个中心城市,长沙收到较为严重的汽车尾气和郊区周围企业的污染,而株洲更是一个工业废气污染十分严重的重工业城市。空气的流动性便决定了相互毗邻的长株潭需要统一步伐,通过统一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共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这对株潭城市群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有显著帮助,也有助于实现整个城市群富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功能布局、城乡协调等。

3.2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建设特色的生态型城市群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只有注重建立各部门行业间、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共生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资源的多级循环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实现功能高效。针对长株潭城市群自身的特点,要实现生态型城市群,可以强调建设“一心一带”(一心是指长株潭结合部的“绿心”;一带是指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满足生态经济、生态消费(如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生态产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区、生态建筑、生态补偿、公众参与以及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3.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转型

技术的障碍、落后或技术的不经济已经成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在长株潭城市群建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产业生态化技术的投入力度,对生态化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以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可获得性和经济性。建立和完善产业生态化市场,建立有利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研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三市科技资源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限制城市群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加快第三产业和科技先导型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布局,[2]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贸易、文化等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此外,还应该注重长株潭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相关知识宣传和舆论影响,建立区域环境的信息公开平台,切实发挥民间监督作用,从宏观层面上促进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4结论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但其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要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思路应该是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的环保体制和机制,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最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协调的、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新宇.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问题综述[EB/OL].科学博客圈,2008-04-21.

[2]蒋志学.城市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环境保护,1999(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