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要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医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除了要掌握医学的相关知识之外,社会医学更应该是一种实践重于理论的教学课程[2]。而一直以来在社会医学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因此,我们一改以往完全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医学教学中引入了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课间见习以及社会医学调查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院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具备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确定培养目标及实施流程

通过实施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使培养的医学生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获得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即实现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改革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二、确定实施对象

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社会医学课程改革对象。要求完成社会医学课程后能够承担多方面的角色作用,如参与社区建设,能在公共教育、健康关怀、社会服务和环境意识等方面改善做出贡献。

三、改革课程结构

在原有理论教学体系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体系,即包括基础教学、应用教学、课间见习、社会实践四部分教学结构。完善并丰富了社会医学的教学体系。详见表1。

表1:社会医学课程教改的结构、内容、模式、时间及考核形式

四、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按照旧的课程结构体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部分。其次,增加了课间实习环节。实习内容为医院、卫生局及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现有的业务工作。通过实习后的总结,进一步发现我们教学内容中与实际脱节的地方,完善我们教学内容。再次,又增加了社会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为现代流行的慢性病的防治。详见表1。

五、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课间见习法及社会医学调查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一)课堂讲授

我们针对本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仍然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二)讨论式教学法

我们针对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4]。开展PBL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驱使,以自我学习为主,通过参与、探索,将各科知识融合,更深刻地掌握,培养现代医生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临床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它是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的模式。它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计划制定、导师培训、案例编写等前期准备环节的精心筹划密不可分。

(三)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当代教育中及其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5]。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这项叙述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讨论、问题解决等的基础。通过案例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便将案例本身的问题得到了扩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教师应制定案例教学总体计划,考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确定具体教学案例总个数,并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每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案例开课的前两周向学生发放案例材料与讨论提纲,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与交流。教师应根据案例教学的实施要求、学生人数、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案例的难易程度,对所讨论案例的课题组织,对讨论中学生的引导,对讨论中进行的总结,对撰写案例 报告前的指导都应有充分的准备[6]。

(四)实验教学法

课堂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它主要渗透在基础教学阶段,即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和生命质量评价两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医学基础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科学素养。

(五)课间见习法

通过与医院、卫生局和疾病控制等机构密切合作完成课间实习,通过课间见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融入到实际当中,学会运用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

(六)社会医学调查

由于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最终要面对整个社会群体,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能力,即具备领导才能,组织策划和现场控制的能力。我们通过到社区参与社会医学调查提高他们社会工作能力。它是社会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实践活动,能够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详见表1。

六、改革教学时间

保持原有的教学时间48小时不变,即课堂讲授课时数为27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讨论式教学6学时、案例教学时、课堂自习6学时。同时又增加了课间实习6小时及一周的暑假社会医学调查时间。详见表1。

七、改革考核形式

为了达到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办法、考评形式和考评内容。我们针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闭卷式考评形式,基础部分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50%。应用教学部分考评形式由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写出总结报告。应用教学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30%。在教学中增加了课间见习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课间见习部分的考评形式为口头汇报的形式,课间见习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10%。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以小论文作为社会医学调查部分的考评形式,社会医学调查部分的得分占总分100分中的10%。详见表1。

八、社会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1]。这些能力是医学生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7]。英国高校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了吸收雇主参与课程设计、将就业力嵌入课程、强化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重视课程设计外学生工作经验的获得、重视创业教育与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的充分就业[8]。

我们从改革社会医学课程结构入手,压缩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教授理论课学时数,引入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教授的应用课学时数,增加课间见习和社会医学调查时间,从时间上充分保证实践环节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加大了技能考试在考试中的比重,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7]。美国的大学也主要是通过参与性的讨论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实验教学主要渗透在基础教学阶段,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医学基础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科学素养。通过开展课间见习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学会运用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社会医学的理念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开展社会医学调查,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了学生心理耐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9]。我们进行的社会医学教学改革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综合的教学模式能让他们提高实践能力的占65%以上、能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占63%以上,能培养他们的服务能力的占67%以上、能促进他们的就业能力的占60%以上。总之,通过实施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了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