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倾听睡袋的诉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倾听睡袋的诉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93年1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塔什干的马克兰与朋友一起在准备深入亚洲腹地之旅的辎重,行李相当的沉重,足足装了一辆马车;帐篷,毛毯、皮衣、毡靴、马鞍、食品和厨房器具,枪支以及所需的亚洲地图。当他面对严酷的亚洲腹地的自然环境,才发现自己的准备是那么不充分,在装备尽失后,第一次的亚洲腹地探险活动只好提前结束……

睡袋的出现与发展首先是紧紧依随着探险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只有在探险和攀登的重大历史记录中才会看到此种装备的身影。但其实睡袋的形式或者类似的物品早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纽特人的动物毛皮袋状睡具;额伦春的狗皮,狍子皮制成的“哈拉气”、非洲土著的“基阔伊”等等,这些具有异域风格的袋状的保温宿营制品很早就被人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甚至强大的马其顿军团横扫欧亚大陆的时候,已经让士兵们装备上睡袋了。所以睡袋是我们户外装备资格最老的代表。国内最先丰富户外运动保障物资就是睡袋这个产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睡袋,一直是户外店的“看家菜”,原始积累阶段的“生力军”!

从毛毯伸展探索之路

在早期的探险活动的时代,先辈们更多的使用当时可以找到的一切资源来支持完成艰苦而危险的探索之旅。棉布制品、羊毛制品甚至是天然的丝制品和植物纤维制品,最好的则是动物的毛皮制品,它们构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保温材料。

19世纪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的野外装备已经有了相当的改观,但相对现代仍然简陋了很多,但是在野外宿营的装备中,毛毯、丝绵被、动物的毛皮依然是野外宿营的重要物品。当然毛毯的使用还有其他的用途,在那个时期毛毯除用做宿营保暖用品之外,还可以用来直接披在人的身上用做保暖罩衣,甚至还可以用来帮助人们克服一些野外活动中的复杂地形。1893年1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在阿莱河谷中的冰雪荒地中就是用毛毯直接铺在光滑的冰雪之上,保证驮载重要装备的骡马不至于因冰雪的光滑坠入深渊的。即使是现代的睡袋,在野外实际运用中它所具有的其他功效也一直没有因为它仅仅是睡袋而被埋没。

睡袋的概念成型时期

1855―1865年十年间,阿尔卑斯山脉的20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相继被征服,1931年德国的朗茨・舒米特和托尼・舒米特兄弟二人,用两天时间首次完成1100米玛达布隆北壁线路,首次征服“三大北壁”中公认最艰难的线路,令世界瞩目。这个阶段野外的宿营装备已经开始摆脱原有毛毯保温了。

为了迎战北极地区的低温侵袭,在1881年至1884年间北极探险活动中,开始大量的使用动物的毛皮制作睡袋和御寒的衣物。毛皮多选用北美野牛皮作为主要的原材料。

在三、四十年代睡袋的样式和抵御环境的标准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与早期的登山宿营装备使用的天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别。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先进的人造纤维材料制造睡袋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方向。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部队在战争期间为解决战士面临的严酷环境,已经开始尝试用人造纤维填充的睡袋作为一些特种部队装备之一列装部队试用。这些经过实战的宝贵数据资料为后来的睡袋设计提供了相当关键的科学数据参考。这个时期的睡袋开始尝试使用涤棉混纺面料制作,为加强防风性和耐用性,在使用铜制拉链作为封闭手段的同时还加入了抽绳和摁扣作为辅助加强。面料表层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尝试进行涂层的方式处理。由于当时的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睡袋的质量和体积较现代产品来说,十分的笨重。

二战后迎来了登山运动的快速发展时代,以尼龙为代表的多种合成纤维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登山装备又前进了一大截。1950年到1964年前后14年间,登山者的足迹已相继留在了喜玛拉雅山脉及其周边的喀刺昆仑山脉上的14座8000米高峰上,这与攀登者采用了更高效更轻便的登山探险宿营装备不无关系。

上世纪的最后20年是登山运动装备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专利技术更加成熟、面料辅料日益完美,相应装备的标准出台等等一系列明利条件促进登山宿营装备进入大发展阶段,除了只有像羽绒这样极少数的有着无可替代妁优越性能的自然材料被保存了下来,更多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人造纤维一直是作为睡袋绝缘填充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以NMSTA公司(原DU PONT公司)出品的人造纤维为例,旗下的Polarguard和Thermolite人造纤维系列技术产品已经被众多品牌选择为睡袋绝缘填充材料。与比同时,在睡袋的表层面料的使用上也开始正式向尼龙和轻量化发展。人工合成纤维成为睡袋表层面料的主要制造来源。

有资料显示,过去的20年中,高科技面料由推出到进入大众化市场平均需要8―12年时间。而绝缘填充材料进入大众化市场及在装备上的应用则在3―5年的时间、甚至更短。

10年前尚属高科技的面料,如防水透气的面料和保暖的人造纤维等,现已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除希望装备能在恶劣天气下提供更佳的保护功能外,也要求装备重量下降和更加轻盈。其中DryLoft正是GORE公司推出的一种极轻的防水材料,主要用来做睡袋外套。它和羽绒合用做的睡袋既轻又暖和还可以防水。这几年这种材料也被由于制作羽绒服,登山爱好者特别钟爱。

现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对宿营装备在技术和功能上要求更高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认为舒适和设计是最基本的要求,进一步说,他们更热衷于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帮助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睡袋的结构特征

睡袋必须轻、暖、舒适、容易压缩、有头部罩帽,并且可以配合使用者所在环境的气候特点。

睡袋保暖的程度以可以包住多少空气而定。绝缘层材料的种类、填充数量、厚度(蓬松度)、睡袋的尺寸(大小合适)、款式和结构都在影响保暖的效果。

睡袋设计与使用可以分为三个概念,一是远征探险;二是野营徒步;三是旅游休闲,也有从使用季节分为夏季、三季和远征探险三个类型的。制造商在制造睡袋的时候为睡袋分级,定出不同温度和使用环境的舒适等级,在睡袋上有一个温度标志识别,说明睡袋保温发挥效用最低极限温度。然而这些指标是因制造商和制造商地域而异的。一般我们参考的温度在摄氏五度到零下三十度,一些适合高海拔和极端环境下使用的睡袋温标的极限会在零下四十五度甚至会更低。

这些指数是否符合个人需要,需看使用者使用的环境、地域、体形和新陈代谢和摄取食物热量高低而变化的。所以很多品牌的睡袋在一个温标系列产品中会有多个品种设计,为的就是提高适用人群的范围。

睡袋的款式对于保温加热的功效也有不同的效果。常规最暖和的睡袋为木乃伊式。因为木乃伊式的睡袋最符合人体加热保温的人机环境和物理特性,加热迅速保温良好是木乃伊式睡袋的优点。但是会有束缚的感觉,不过现在 的木乃伊睡袋在设计上已经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种睡袋的样子我们叫信封式,信封式的睡袋在保韫性上基本与木乃伊史的睡袋差不多,但是因为睡袋较为宽松,加热的性比木乃伊式睡袋差了不少。总的来说,太小的睡袋不够蓬松,太大的睡袋则容易散失温度。国外很多的睡袋在产品设计上即使是同款的睡袋也会专门针对女性在尺寸设计上进行调整和精心的设计。所以在我们选择睡袋的时候,一定要看睡袋的长度以及设计的宽度是否适合自身的身体状况。

睡袋在设计上应该有头部的保温罩帽设计,并且设计有可以收缩的附拉绳,睡袋还应对使用者的肩部设计有保温的隔离领,某些睡袋对脚部还加强有隔离层。在侧开的拉链还设计有护垫,一是防止热气透过拉链缝隙丢失,二是防止拉链头伤人。拉链一般会使用双面锁头,方便使用堵无论是从内、外均能顺利的打开睡袋。

睡袋在制造的工艺上是十分讲究的,羽绒睡袋的制造工艺主要有贯穿缝制、斜管缝制、梯形缝制和重叠缝制四种常规方式。在羽绒睡袋上有很多隔间,这些隔间就是为了不让填充的材料在睡袋内来回窜动,造成分布不平均影响睡袋的保温效果。在隔间的工艺方式上一般分为单层隔间、单层隔间家加覆布、双层隔间、W形立体隔间及箱形隔间等数种。这些方法中最好的是重叠管状方法。

人造纤维睡袋的制作方法很多,但目前常用的主要是双层切片叠瓦法。

睡袋的绝缘功效

睡袋的保温度、重量和价格主要依靠填充物和制造材料的品质而定。作为绝缘材料的填充物,主要有羽毛和合成纤维两种。

羽绒是最保暖的填充物。羽绒睡袋厚暖易压缩,不变形,经久耐用。羽绒的分级必须依照羽绒蓬松度而定。在国内购买羽绒类制品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吊牌上标示羽绒的含量为××%,甚至直接告知为100%的羽绒制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真正的品质。因为作为行业内的羽绒标准是单位重量的蓬松体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蓬松度,其单位为立方英寸/盎司,若以羽绒含量来评价羽绒品质似乎意

羽绒的缺点是昂贵而且会吸水,羽绒一旦潮湿就会失去蓬松性,没有的了蓬松性就丧失了绝缘的空气层,从而完全丧失保温的功能。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使用睡袋,羽绒材料的填充物睡袋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现在通过一些科技手段的处理,一些睡袋的面料具有防水和透气的功能,甚至在潮湿的环境下可以使用睡袋外套来保持睡袋的干燥。但是这些手段的使羽绒睡袋的价格进一步攀升,目前国外最新的同类产品的零售价在395美金左右。另一方面由于羽绒的压缩性强,在使用过程中,身体下面的羽绒基本上被压平,同样会丧失保温功能。如果使用者的防潮垫质量再差一些的话,真是一种折磨。不过国外早就有一种混合,绝缘设计的睡袋,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人工合成纤维的绝缘填充物与羽绒最大的区别就是重量和体积质量偏大,但是纤维填充物的睡袋具有羽绒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不会因为受潮而丧失保温功能,再则目前的人工合成纤维在降低重量提高压缩方面不断改进,重量轻、轻盈保暖、速干是这类材料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有些纤维的保温品质直逼羽绒材料,而且价格低廉。

现代的睡袋产品是多么的丰富,可以满足每一个伙伴的需要,在八个年代中后期睡袋对于国内早期的户外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品,更是一种奢望(有户外产品,但是没有卖的)。那个时候外出野营,两块军用的方雨披就是野外宿营的家当了。在一块雨披下垫上草叶柴禾就是两个入睡觉的地方,另外的一件雨披用绳子斜拉一下就是简单遮雨棚了。面对夜间蚊子的轮番袭扰,拿块毛巾盖在头上就算应付了。一夜下来遍体鳞伤腰酸背疼。

建立有效的睡眠系统

睡眠不佳或不足常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体力,而体力不好时又会降低判断能力和反应速度,进而造成户外活动安全。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睡眠系统是户外活动中重要的事情。登山露营之主要寝具不外乎就是睡袋与睡垫,当然比较讲究的话还有睡袋内套及睡袋外套(俗称露营袋)。以下分别介绍。

由睡袋保温原理可知保暖能力为厚实的保温绝缘层,故一定量的睡袋屁重量的睡袋其保暖力是取决於充填材料的蓬松度、制造的隔间方式及睡袋形状;而睡袋的表面材料和内衬材料则决定了睡袋的舒适程度。睡袋的表面材料和内衬材料对于睡眠的舒适程度影响颇大。

国内户外活动的爱好者基本上在选择睡袋的初期都有过睡在睡袋中闷热的感觉,其实这种情况不是因为睡袋的保温性太强所引起的,而是睡袋在制造中错误的选用表层面料和内衬面料的原因所致。即使人在睡眠中代谢缓慢但仍有排除汗气的代谢情况,睡袋不具备保温条件下的透气功能,将会使水气聚集在睡袋内。这就是闷热的原因所在。

另外在睡袋使用前充分的使其蓬松,蓬松性越好保温性就越好。所以在个人存储睡袋的时候应该尽量将睡袋展开,使睡袋自由蓬松,保持良好的蓬松性能。

选择睡袋还要注意与使用的环境的匹配,没有任何一款睡袋可以满足所有的使用环境,经常外出的伙伴会有3条以上的睡袋来应对不同的环境。就季节气候而言,除冬季以外其他三季睡袋的应对环境温度极限为零度或者零下五度到十度左右即可。冬季常规户外活动的睡袋极限温度应该可以应对零下十五度到二十度左右。一般的户外郊游活动睡袋应对的极限温度在五度以上即可。切记,太暖和太冷的睡袋是不会使人更多舒适的。户外气候的变化非人所能左右的,使用者要根据季节和气候调节睡袋的使用方法。比如感觉到冷的时候可以带上毛线帽子,将已经脱下的衣物覆盖在人体与睡袋之间以增加绝缘层,或者加一个睡袋内套。感觉热的时候打开拉链增加空气的流动,或者干脆将睡袋全部拉开象盖被子一样盖在身上。

注意睡袋的清洁保养也是提高睡眠系统舒适性的方法。肮脏的睡袋同样会降低绝缘保温性,所以必须清洗被污染的部位。羽绒睡袋(羽绒制品不可干洗)和化纤聚酯纤维睡袋都是可以用水清理的,但是要按产品说明进行清洗。清洗的同时要使用专用的洗涤产品,洗衣机一定要是滚筒式的。搅拌式的洗衣机将会大大损伤睡袋的结构和内部的绝缘材料。清洗完毕后必须风干,在干燥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拍打。

前面我们提示不要干洗的原因主要是羽绒制品的天然保护油脂会洗药剂破坏。从而丧失蓬松保温功能。当然我们尽量减少睡袋的清洗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可以用重磅的真丝材料或者薄轻的羊毛材料做一个睡袋内胆,同时为睡袋配一个防水外套是最佳的方案。清洗内胆和外套的工作量是十分轻松的事情。如果保养方式正确的话,一个好的羽绒睡袋或羽绒服可以用10―20年。

好了,关于睡袋的话题暂时到此为止,希望伙伴们在了解了睡袋过去与现状之后可以在户外的环境下享受到温暖与舒适,让每一个户外的夜晚舒适的休息变成第二天踏上新旅途的动力,当然更希望每十个伙伴的户外生活在睡袋的伴随下舒适得像在家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