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续效应特点,评价降压治疗利弊。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212例,在引入后分别给予药物以及安慰剂治疗,据疗效调整剂量,每隔3个月进行复查1次,统计对比24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认知水平。结果 24个月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7.72%(51/184)高于观察组16.39%(32/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降压治疗;后续效应

高血压是最常见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心脏病等多种高致死性疾病高危风险因素,我国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18.8%,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32.96%、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51.19%[1]。老年高血压因血管舒张能力下降,血压波动性大,以收缩期上升为主要特征,同时因多有其他合并症、组织器官功能下降,降压治疗可能带来诸多后续效应,影响长远预后[2]。对于轻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是否必要,本次研究就此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2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未合并严重的系统性、器质性疾病;③认知、精神均正常,依从性较好;④血压水平,收缩压160~190mmHg,舒张压90~110mmHg;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高血压,已存在较重的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②合并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近12个月内有卒中病史;⑤合并终末期疾病,长期卧床,预期预后不佳;⑥继发性高血压;⑦完全丧失生活能力;⑧酒精、药物依赖;⑨存在药物禁忌症。共纳入患者424例,其中男221例、女203例,年龄60~93岁、平均(71.5±8.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水平、文化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导入期,给予安慰剂,1个月后测量坐位血压,再1个月后,再次测量坐位、站立位血压,筛选患者入组。对照组:给予吲达帕胺安慰剂,3个月后,若血压控制效果不满意,加用1片培哚普利安慰剂,3个月后仍不满意,可再加服1片培哚普利片安慰剂。观察组:给予吲达帕胺利尿剂1.5mg,早餐前服用,3个月后,若血压控制效果不满意,加服1片培哚普利(2mg),3个月后仍不满意,可再加服用2mg培哚普利(共4mg)。

1.3观察指标 每隔3个月随访1次,评估病情,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药物安全性、疗效评价。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9个月、24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新发血压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分别采用RBANS认知功能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随访9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病,亦未见新发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后,对照组获得随访184例,其中发生7例心肌梗死、10例脑卒中、34例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合计51例,观察组随访189例,发生5例心肌梗死、5例脑卒中、22例靶器官损害与并发症,合计32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认知功能杜比 24个月后,对照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评分低于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即刻记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动态血压指标对比 9个月后,对照组24hDABPVC、SBP、DBP低于观察组,24hSBP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二级预防是高血压防治重要内容,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危害,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次研究,观察组24hSBP低于对照组,24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3]傅卫红,范亮,刘崇霞,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13,25(3):345-348.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