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3T”模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3T”模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上一期,作者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概念,并且从管理框架、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价值和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与“股东利润目标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本期介绍作者“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3c+3t模型。作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由综合价值(Comprehensive Value)、合作(Cooperation)和共识(Consensus)等三要素组合而成的3C思想体系;二是由全员参与(Total Staff)、全过程融合(Total Processes)和全方位覆盖(Total Fields)等三部分构成的3T实施体系。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价值目标管理模式,是对当前教科书唯一倡导的股东利润目标管理模式的根本变革。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它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价值创造结果作为标准来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点并不是满足“三重底线”的要求,更不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润目标,而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它坚持的是“价值理性”,即企业行为要对社会负责任,而不是仅为股东谋取利润目标。

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由综合价值(Comprehensive Value)、合作(Cooperation)和共识(Consensus)等三要素组合而成的3C思想体系;二是由全员参与(Total Staff)、全过程融合(Total Processes)和全方位覆盖(Total Fields)等三部分构成的3T实施体系。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思想体系:综合价值+合作+共识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3C思想体系的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综合价值最大化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目标。企业运营既是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利益相关方与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而不管是内部利益相关方还是外部利益相关方,他们都是经过特定社会建构的成年人,其价值认定或偏好不可能一模一样。这就决定了在特定企业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团体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既追求经济价值,也追求非经济价值;他们对经济价值与非经济价值的偏好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负责任的企业的运营目标具有多元价值特性,反映人的多元需求,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这就使得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目标不再是传统的利润最大化,而是综合考虑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追求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企业应把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开展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指导思想,并将其全面融入企业使命、战略、文化以及日常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活动中。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价值偏好的显示机制是不同的,财务价值依靠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予以反映,而综合价值的衡量标准则具有多元性。

合作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目标即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因为企业运营过程不仅仅是人与人通过竞争完成市场交易的过程,同时更是人与人通过合作实现多方面价值需求的社会交往过程,企业在履责意愿的推动下,完全可以通过创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充分容纳利益相关方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提升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认知能力以及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潜能,进而更大限度地创造企业运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促进各种资源的更优配置。因此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中,利益相关方合作是综合价值创造的基本方式,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不断优化的重要机制。企业要能有效创建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促使利益相关各方认识到相互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并通过创造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和有效激励等三个前提条件,将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这种共同利益转化成为合作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

共识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石。从微观层面来看,如果企业上下以及利益相关方对于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企业核心社会功能等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对于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多元性没有达成共识,那么综合价值最大化这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就缺乏认识基础;如果企业和利益相关方之间无法认识到共同利益的存在,无法认识到不同利益相关方对于企业运营可能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同价值存在各自优势,就无法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达成共识,那么利益相关方合作这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实现机制也就无从谈起。从宏观层面来看,如果政府和社会无法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创造“合作剩余”增进社会福利,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并对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无法达成共识,那么企业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就缺少适宜的环境基础。可见,共识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石。当然,只有企业使命承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并愿意接受内外部监督,具有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偏好的利益相关方才会意识到和相信有可能通过参与企业的运营过程实现个人的多元价值效用,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推动企业使命由内部利益相关方扩展到外部利益相关方,是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共同致力于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T实施体系: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全方位覆盖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要真正变成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特别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3C思想体系要得到付诸实施,企业就必须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和全方位覆盖的3T实施体系,如图2所示。

全员参与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层级和各岗位的所有员工都有意愿、有能力去落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化为行动。同时,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还要求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理念拓展到利益相关方,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最广泛的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意味着企业必须采取五项行动:

① 领导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各级领导的持续支持和承诺是企业全员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动力。为此,各级领导应着眼长远,以企业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着眼点,以最大化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为长远目标,树立以长远目标为导向开展企业运营的长远观点;明确倡议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公开承诺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经常正式和非正式地在各部门、各层级进行广泛宣传,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诺,并将其拓展至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价值链成员;以身示范,按照承诺的责任愿景、价值观和责任目标规范自身行为,切实成为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成为落实企业价值观的榜样。

② 全员树立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和深化履行社会责任理念是全体员工转变思维模式和改变行为方式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全员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为此,企业要通过全方位培训和内外部沟通交流来培育、增强和深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帮助员工树立利益相关方视野、系统思考观、长远利益观、合作共赢发展观、节约环保意识和守法合规意识等。

③ 提升全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具备履责能力是全员将履责意愿转化为履责行为的基本条件,是决定全员履责绩效的关键要素。为此,企业要通过推进全员社会责任培训、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建设、开展重大社会责任活动、研发应用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加强社会责任的国内外交流以及建立社会责任知识管理体系来提升全员履行社会责任的素质能力、执行能力、实践能力、要素能力、动态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 全员自觉采取履行社会责任行动。社会责任理念切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局面,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目标。为此,企业全体员工应将综合价值创造的要求自觉融入岗位工作实践,切实做到在工作岗位上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弘扬高尚情操,切实履行社会公民责任;注重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与合作,切实建立和谐利益相关方关系的理念。

⑤ 组织支持全员履责。全体员工责任理念的树立与强化、履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履责行为的触发与促进,都离不开组织的强有力支持。为此,企业应为员工培养责任理念、提高履责能力和促进履责行动提供财务支持,为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并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全员参与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制度支持。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为全员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全方位覆盖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从思想、战略、组织、制度和考核上形成全方位覆盖。

全方位覆盖意味着企业必须采取六项行动:

① 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重塑。通过对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社会责任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化,提出融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优化甚至再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科学回答企业因为什么而存在,因为什么而发展这一基本问题。

② 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塑。只有在战略层面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才能确保企业发展方式的科学与有效。为此,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综合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实现目标定位的视角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利益相关方;企业战略的实施应从关注企业财务实力转向关注企业核心能力,特别是要与政府、社会、伙伴与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合作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培育动态的企业能力优势。

③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指为服务和促进企业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运行程序。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企业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组织保障和强劲动力。从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构成来看,尽管不同的企业所建立的组织架构和运行程序不尽相同,但“委员会+推进部门”的模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体系构架。

④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职能管理支持体系。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对企业现有的职能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丰富和完善,特别是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科技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等企业职能管理支持体系,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支持体系,为企业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资源和员工能力素质的全面支持。

⑤ 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是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全面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指企业为保证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推进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制度安排、资源保障和行动部署,旨在提高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实现企业发展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此,企业应根据利益相关方参与议题重要性的不同,分别构建战略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和业务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特别是要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分别制定具体的参与制度,包括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⑥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体系是指对企业整体、各部门或各单位以及员工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符合职责要求和考核目标的程度进行具体评价与奖惩安排,旨在建立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制度、社会责任绩效考核组织体系、社会责任绩效考核程序等内容组成。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体系要求企业必须立足社会责任视野,追求综合价值和长远目标,注重多种考核目标之间的平衡。

全过程融合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在企业价值链的所有活动中都贯彻落实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日常运行机制所有环节的全面融合。

全过程融合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三项行动:

① 构建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生产经营体系。企业应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融入采购、生产和运营等价值链管理的全过程,优化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形成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生产经营体系。

② 构建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资产购置、资产运行和资产处置等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形成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③ 构建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日常运行机制。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企业日常运行机制,实现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对价值观确定、战略制定、规划制定、综合计划制定、全面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和全员绩效管理等日常管理过程的全覆盖,形成全过程的履责机制,为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奠定体制机制基础。